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原生矮嵩草草甸、退化草甸、人工草地以及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该4种不同土地格局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现状.以原生矮嵩草草甸土壤碳储量为基准对不同类型高寒生态系统的碳增汇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增汇潜力有很大差异,在0-40cm土层中,(1)原生草甸碳储量最高,达到17098 g C/m2,退化草甸、人工草地和农田的有机碳汇增加潜力分别为:5637、3823、1567 g C/m2.(2)对于退化草甸和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明显低于原生草甸和农田.(3)地下生物量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cm,且原生草甸地下生物量的碳储量比其他3个植被类型高3.6-5倍.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的碳增汇潜力.  相似文献   
32.
田晓晖  张立锋  张翔  陈之光  赵亮  李奇  唐艳鸿  古松 《生态学报》2020,40(16):5649-5662
蒸散(ET)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收支的重要分量。为探究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的蒸散特征,基于2016和2017年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的观测数据,定量研究了其生态系统的蒸散变化及其环境和生物因子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不同时段的蒸散变化,根据土壤冻融状态和植被生长状况进一步将年蒸散划分为3个时段:冻结期、冻融交替期和消融期,其中在消融期中又划分出植物生长季(5—9月),并探讨了土壤冻融对年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016和2017年的降水量分别为451.8 mm和442.3 mm,但2017年ET为485.6 mm,明显高于2016年的428.6 mm,两年ET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ET的最高值出现在生长旺季的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或1月,生长季ET分别占全年ET的73%和72%。2017年的冻结期和冻融交替期比2016年分别减少了8 d,2017年消融期的蒸散量比2016年增加了63.1 mm,其中生长季的蒸散量多36.3 mm。2016和2017年消融期的日蒸散速率分别为1.81 mm/d和1.97 mm/d,其中生长季为2.05 mm/d和2.29 mm/d,冻融交替期分别为0.97 mm/d和0.73 mm/d,而冻结期最低,分别为0.27 mm/d和0.33 mm/d。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净辐射(R_n)对ET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T_a)和土壤含水量(SWC_5);2017年ET主要受R_n和T_a的影响。生长季和消融期的冠层导度(g_c)和解耦系数(Ω)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段,且2017年g_c和Ω值均高于2016年同期。本研究说明,由于辐射、温度等引起的冻融时间变化和植被的年际间差异,导致三江源区退化草甸各时段及年蒸散量出现明显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为全面探讨三江源区蒸散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张梦迪  张立锋  陈之光  张翔  赵亮  李奇  唐艳鸿  古松 《生态学报》2021,41(18):7138-7152
蒸散(ET)主要由土壤蒸发(E)和植被蒸腾(T)组成,然而难以把ET从陆地生态系统ET中区分开。为阐明位于青海省境内的三江源区(89°24''—102°23''E,31°39''—36°16''N)高寒草甸ET对生态系统ET的影响,利用小型蒸渗仪和微气象系统定量研究了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ETET的变化,以及植被和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和2018年的ET分别为467.7 mm和479.2 mm,其中生长季(5—9月)约占72%,且E对生态系统ET的贡献(56%)大于T(44%),年降水量(P)的90%以上通过ET返回大气(ET/P > 90%)。根据生长季中不同植被覆盖度的蒸渗仪观测结果发现,ET随植被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净辐射(Rn)是驱动生态系统ETET最主要的因子;另外,E对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响应更敏感,而T受空气温度(Ta)的影响更大;土壤含水量(SWC5)对蒸散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由于研究区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结果说明,草甸退化将加剧土壤蒸发,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散失更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34.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通量相当于有效能量的73%.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蒸散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涡度相关系统与小型蒸渗仪测定的蒸散量相关系数达0.96,与波文比法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5.然而,波文比法计算的蒸散量最大,比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值高43%;小型蒸渗仪法的测定值次之,比涡度相关法的观测值高19%;涡度相关法测算的蒸散值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可能会过小评价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35.
温度、光照和盐分对外来植物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种子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从温度、光照、NaCl胁迫及浸种等方面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喜高温,35℃下种子萌发迅速,且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最高;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随光照时间延长,种子发芽高峰推迟且峰值下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随NaCI浓度升高,种子发芽高峰推迟日.峰值变小,发芽率也呈下降趋势,但低NaCl浓度(0.01 mol/L和0.05 moi/L)胁迫下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且促进了种子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提高及胚根的伸长,结合天津地区黄顶菊生境中土壤的含盐量的分析表明,黄顶菊具有相当强的耐盐性;浸种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也很大.因此,黄顶菊成为潜在入侵种与其种子极高的萌发率及耐受高温和盐碱等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地区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内蒙古地区自然生境中生长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 davazamcii Sancz.)和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 Kom)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主要为平直或拱形,稀有浅波状;多数材料具鳞片状和层状蜡被;角质层多为条纹状;均有气孔器分布,类型多样,以不等细胞型和无规则型为主;气孔外拱盖多覆盖蜡被,内缘多光滑或浅波状;乳突只出现在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而柠条锦鸡儿没有出现。该研究表明,3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受遗传因子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多数特征在属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少数性状可以用作种分类的辅助指标;表皮微形态特征显示三者在生态适应对策上具有相似性,而在种间关系上可能中间锦鸡儿与小叶锦鸡儿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37.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分布区,近年的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的土壤冻融及其生态系统碳排放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揭示土壤冻融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呼吸(Re)的影响,于2016和2017年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对三江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和环境要素进行了观测,重点探讨了季节性冻融循环(Seasonal Freeze-Thaw Cycles, SFTC)对Re的影响,并分析了昼夜冻融循环(Diurnal Freeze-Thaw Cycles, DFTC)诱导Re的绝对和相对增量(ΔR(FTC (p)),R(FTC (p))/Rmin)及对Re的标准化效应值(lnRRp)。结果表明,在土壤冻结期Re维持在低水平,而在春季冻融循环期和融化期冻土逐渐融化,Ts5和SWC的上升促进了冻土有机碳转化为CO2,使Re升高。春季冻融循环期的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