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秦岭天然次生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秦岭典型地带性植物油松林冠层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延滞效应,选择陕西宁陕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5龄天然次生油松林,从2006-2008年(5-10月份)对林外降水、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进行定位观测。利用其中100次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降雨量为1576.4 mm,穿透降雨量为982.9 mm,树干茎流量为69.5 mm,冠层截留量为524. 0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4%、4.4%和33.2%。降雨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增大,穿透降雨率和茎流率呈增大趋势,截留率呈降低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46.6%-68.9%、0.8%-9.2%、53.4%-22.0%。穿透降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分别为:TF=0.6548P-0.4937,R2=0.9596;SF=-0.2796+0.0452P+0.0005P2,R2=0.8179;I=0.5958P0.8175,R2=0.8064。降雨事件发生后,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出现的时间与降雨发生的时间并不同步,均表现出一定的延滞性,随着降雨量级增大,滞后时间表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78.5±8.8)-(16.0±0.0) min,(111.0±33.0)-(41.2±0.0) min)。降雨终止时,特别是当降雨量>10.0 mm,穿透降雨终止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延滞性((3.2±2.6)-(12.0±0.0) min)。但树干茎流终止时间先于降雨终止时间,降雨量级越小,树干茎流终止时间愈早((-58.3±21.5)-(-9.8±0.0) min)。  相似文献   
32.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休眠期的土壤呼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侯琳  雷瑞德  刘建军  尚廉斌 《生态学报》2008,28(9):4070-4077
林木休眠期林地土壤CO2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绝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林木休眠期土壤CO2释放过程测定困难,国内有关林木休眠期CO2释放,量化方面的研究开展较少.采用动态开路气室法对秦岭火地塘林区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mgCO2m-2h-1)与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的关系,基于土壤日均呼吸速率和土壤日均温度指数方程与观测季的总天数,估算了林木休眠期林地土壤CO2释放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不同观测部位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各异,呼吸作用较弱的时段也不一致.同一观测部位不同观测月中,土壤日均呼吸速率变异系数分别为48.38%,82.51%和81.88%;(2)当土温>8.5 ℃时,0~5 cm和5~10 cm土层,土壤日均温与土壤日均呼吸速率间存在极显著(p<0.001)的指数关系,Q10分别为1.297和1.323;(3)0~5 cm和5~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与土壤呼吸速率间关系复杂;(4) 林木休眠期研究区林地土壤CO2释放量变化于(977.37±88.43)~(997.19±80.73) gCm-2(p=0.005)间.  相似文献   
33.
青海三江源地区三种天然圆柏林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海三江源地区3种天然圆柏林的更新特征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对天然林保护与经营提供参考,本研究评价了圆柏林天然更新等级,分析了林分因子和林地土壤因子对圆柏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天然圆柏林更新不良,更新潜力不足.大果圆柏林、祁连圆柏林和密枝圆柏林平均更新密度分别为332、279和202株·hm-2,更新个体...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Ozanimod(RPC1063)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分化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吸附法直接分离OPC诱导培养,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PCR,qRT-PCR)对细胞进行鉴定。qRTPCR法检测大脑皮层发育、OPC分化过程中的S1pr家族基因mRNA水平变化。OPC经不同浓度RPC1063处理后,使用MTT法、ATP细胞活性检测法、免疫荧光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PC1063对OPC分化细胞数目、mRNA或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利用免疫吸附法可获得高纯度的OPC;而MTT、ATP检测结果显示在0、0. 1、1、5、50、100nmol/L浓度下,RPC1063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RPC1063处理OPC后,O4、MBP阳性细胞形态舒展,MBP蛋白表达量增加,OPC分化相关基因Mbp、Mag、Sox10、Cnp的mRNA水平增加。机制上,少突胶质细胞系Oli-neu或OPC经RPC1063处理5min后,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p-4EBP1显著增加,OPC经RPC1063处理48h后,p-AKT、p-mTOR蛋白水平增加;而抑制m TOR活性,RPC1063作用减弱。结论:RPC1063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 OPC)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使用免疫吸附法直接分离纯化OPC后诱导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OPC后,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二甲双胍对OPC分化中细胞数量、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结果:使用免疫吸附法可分离出高纯度OPC;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100 μmol/L浓度以内,二甲双胍对细胞无毒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处理OPC后,PDGFRα + OLIG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MBP+细胞数显著增加;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PDGFRα+细胞数显著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OPC分化相关基因MagMbp等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分化相关蛋白OLIG2和MBP表达增加。机制上,少突胶质细胞系Oli-neu、OPC分别经二甲双胍处理5 min后,RAS、p-MEK、p-ERK蛋白量显著增加。结论:二甲双胍通过RAS-MEK-ERK信号通路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NF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7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分析NF2基因的甲基化与某些临床参数及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NF2基因启动子区在乳腺癌、癌旁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57.4%(27/47)、23.4%(23/47)和0%(0/15).且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NF2基因发生甲基化与发病年龄、组织分型、转移和组织分级无相关性.乳腺癌组NF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0.16±0.11)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组(0.27±0.14)及乳腺良性病变组(0.64±0.17)(P<0.05).NF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与其mRNA表达呈负相关(Spearman's r=-0.314,P<0.05).结论:NF2基因发生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NF2mRNA表达与NF2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7.
秦岭辛家山林区云杉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秦岭辛家山林区云杉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状况。【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结果】与秦岭辛家山林区云杉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有37 种不同的类型,包括1种子囊菌、34种担子菌和2 种未知种,分属于10科14属,其中丝伞盖属(Inocybe sp.)是优势类群,厌味红菇(Russula nauseosa)是优势种,蜡伞属(Hygrophorus sp.)、丝伞盖属1 (Inocybe sp.1)、柔膜菌属(Helotiaceae sp.)、Tomentella coerulea、Lactarius deterrimus是常见种,其他31种是少见种。【结论】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优势种的数量较多,而种类相对却较少;少见种的数量较少,而种类相对却较多;对于西部生态系统极度退化干旱区,鉴定出一些少见种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HUCBSC)移植对兔后肢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局部内膜增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球囊损伤组(B组,8只)及球囊损伤加干细胞移植组(C组,8只)。三组均于全麻下分离兔右侧股动脉;B、C两组均应用3 mm×40 mm球囊扩张股动脉,每次3 min,共3次,并牵拉球囊,形成局部内膜损伤;C组球囊扩张后,以2.5×105的HUCBSC数移植到损伤血管局部,A、B组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前和术后28 d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并取股动脉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测定血管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8 d,B组和C组均可见损伤血管内弹力膜多处断裂,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C组内膜面积[(0.231±0.033)mm2]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0.967±0.193)明显低于B组[(0.589±0.038)mm2,2.365±0.376;t=19.632,P<0.01,t=9.405,P<0.01],但明显高于A组(正常对照组)。术后28 d,A、B、C三组静脉血浆ET-1水平分别为(79.91±7.36)ng/L,(131.51±12.88)ng/L,(103.98±11.13)ng/L,B组明显高于A组(t=8.014,P<0.01),C组也明显高于A组(t=4.329,P<0.01),但明显低于B组(t=4.634,P<0.01)。静脉血清NO水平分别为(120.33±9.02)μmol/L,(48.01±6.20)μmol/L,(102.76±9.73)μmol/L,B组明显低于A组(t=18.914,P<0.01),C组也明显低于A组(t=3.901,P<0.01),但明显高于B组(t=14.083,P<0.01)。结论 HUCBSC血管局部移植可抑制兔后肢动脉球囊损伤后受损血管新生内膜的增殖,促进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n-6脂肪酸脱氢酶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内的表达,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构建含有fat-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fat-1),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的腺病毒,感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提取细胞的总RNA,以fat-1的反义mRNA作探针,用Northern blot检测fat-1基因在MCF-7细胞内的表达.MTT法分析fat-1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凋亡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气相色谱仪分析对MCF-7细胞的n-6 PUFAs/n-3 PUFAs含量影响.结果: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得到预期的重组病毒;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能有效异源表达,2d后,可检测到fat-1 mRNA的条带.与对照细胞相比,fat-1基因有效地抑制了MCF-7细胞的增殖(23%,p<0.05),促进了凋亡(增加35%);同时降低了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膜n-6 PUFAs/n-3 PUFAs的比率.结论:腺病毒介导的fat-1基因能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内有效异源表达,且抑制了MCF-7细胞的增殖.机理为降低了细胞膜的n-6 PUFAs/n-3 PUFAs的比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和服务情况,为有效提高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课堂集中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某县1046名村医就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进行调查.结果: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调查显示,慢性病服务知识知晓率最高,为78.0%,传染病报告及处理知识知晓率最低,为50.7%,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知识知晓率为56.4%,健康教育服务知识知晓率为51.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调查显示,55.1%的村医能较为熟练操作微机,99.7%的乡村曾对患者进行过健康教育.结论:某县乡村慢性病服务知识知晓率较高,服务能力尚可,但需进一步强化乡村传染病防治法、慢性病随访内容、健康教育服务内容和健康档案有效使用的专项培训和全员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