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51.
不同施钾水平对苜蓿营养物质及抗蓟马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施钾是否能有效提高苜蓿对蓟马的抗性以及钾-营养物质-抗虫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感蓟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甘农3号(Gannong No.3)和抗蓟马紫花苜蓿品种甘农9号(Gannong No.9)为材料,设0,6,9,12和15 g/m2(K2O)5个钾水平,在大田蓟马为害高峰期,评价和测定了不同钾水平处理下苜蓿的受害指数、虫口数量、叶片钾含量、碳氮比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结果】在第2茬中,随着钾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老叶和心叶的钾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和碳氮比升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虫口数量无显著性差异,受害指数显著降低(P0.05),且在9 g/m2(K2O)水平下最低。在第3茬中,甘农3号和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叶片钾含量、碳氮比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和第2茬相同,但虫口数量上升。第2茬和第3茬中,不同施钾水平下,苜蓿叶片钾含量与受害指数负相关但不显著(P0.05)。施钾后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低于未施钾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结论】钾元素可通过提高苜蓿碳氮比,降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来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大田条件下,通过施钾管理来提高苜蓿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2.
室内开展了东亚小花蝽二龄、四龄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26℃试验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上限分别为9.2头和23.0头.  相似文献   
253.
254.
王军  赵超 《生物多样性》2022,30(12):22128-225
菌食性管蓟马是土壤动物的重要组分, 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植物保护、动物地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但在我国其分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仍有较大不足, 大尺度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也不清楚。本文基于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的野外采集调查和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馆藏标本的检视, 整理了我国菌食性管蓟马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信息, 总结了我国菌食性管蓟马的分类研究现状与简史, 分析了菌食性管蓟马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并探讨了该格局形成原因。目前我国记录菌食性管蓟马237种, 其中管蓟马亚科39属156种, 灵管蓟马亚科22属81种; 竹管蓟马属(Bamboosiella)、剪管蓟马属(Psalidothrips)、网管蓟马属(Apelaunothrips)和全管蓟马属(Holothrips)是物种较多的属, 包含物种数均超过10种; 中国特有73种; 广东、台湾、海南和云南是物种最丰富的省份, 均超过60种, 这些省份都具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征, 适合其生存; 相对多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凋落物层菌食性管蓟马是土壤动物的常见类群; 气温、降水量、食物等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本结果丰富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 为菌食性管蓟马多样性大尺度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55.
林涛  林硕  陈艺欣  杨风花  杨广  魏辉 《昆虫学报》2022,65(10):1295-1305
【目的】评估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1种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选择毒性,为杀虫剂与南方小花蝽联合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吡虫啉、呋虫胺、氟吡呋喃酮、氯噻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及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急性毒性,并评估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暴露风险。【结果】供试的7种杀虫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 LR50)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氯噻啉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值最低(0.183 g a.i/hm2),显著低于其他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和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值分别为3.066和3.949 g a.i/hm2,显著高于其他杀虫剂;两种烯啶虫胺制剂(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分别为0.327和0.201 g a.i/hm2;两种噻虫嗪制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50值分别为0.970和0.685 g a.i/hm2;不同剂型和含量的烯啶虫胺和噻虫嗪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差异显著。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50值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50值高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毒性最低(LR50>65.736 g a.i/hm2),吡虫啉和呋虫胺次之(LR50值分别为21.317和24.486 g a.i/hm2)。吡虫啉、呋虫胺、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具有较高的选择毒性。三氟苯嘧啶和吡虫啉对农田内、农田外南方小花蝽的风险均可接受,氯噻啉和噻虫嗪均不可接受。【结论】黄胸蓟马成虫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氟苯嘧啶均具极高的敏感性,其中以吡虫啉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风险较低;三氟苯嘧啶与南方小花蝽兼容性较高,二者在黄胸蓟马的联合防控中具备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256.
为明确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各螨态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不同龄期若虫的捕食量及不同温度对其捕食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24 h内双尾新小绥螨各螨态对不同密度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情况(西花蓟马猎物密度分别为5、10、15、20和25头/室,温度分别设置为23、26、29、32和35℃)。研究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各螨态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为29℃,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捕食量最高,在猎物数为25头/室时,可达4.4头/日。23~32℃内,双尾新小绥螨的雌成螨的捕食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到达35℃时开始降低。29~32℃双尾新小绥螨的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量最高,可达6.7头/日,最适于其捕食。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符合Holling II模型,其对西花蓟马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利用于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57.
为探讨不同寄主植物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内生细菌分布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西花蓟马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5~V7区域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西花蓟马内生细菌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多样性表现为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ev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 >玫瑰Rosa rugosa Thunb. >牵牛花Pharibitis purpurea (L.) Voigt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在门水平的菌群组成上,变形菌门在各样品中所占比例最高,是西花蓟马内生菌中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为次优势菌菌门。在属水平上内生细菌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在西花蓟马取食各寄主植物时均有分布,取食辣椒、玫瑰、曼陀罗时,优势菌属均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取食菊花和牵牛花时,优势菌属为立克次体Rickettsia,而取食西葫芦时,则为短波毛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利用KEGG数据库,对内生细菌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发现,内生细菌群富集了高丰度的代谢功能基因,且主要集中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综上所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西花蓟马内生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寄主植物可对西花蓟马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且各寄主植物上西花蓟马内生细菌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58.
2013年对广东地区榕树虫瘿中的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Marchal)、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 Zimmermann、拉马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ramachandrai Karny和黄胫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monsterae(Moulton)5种管蓟马科种类,其中黄胫棘腿管蓟马为中国新纪录种。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为营瘿蓟马,诱导初始虫瘿具有寄主专一性,榕母管蓟马是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初始虫瘿的诱导者,而榕管蓟马仅在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上诱导形成虫瘿;但当两种榕树种植在一起时,榕母管蓟马和榕管蓟马偶尔会入侵到对方成熟虫瘿中并与之生活在一起。榕端宽管蓟马属于盗寄生种类,而拉马棘腿管蓟马和黄胫棘腿管蓟马主要捕食营瘿蓟马的幼体(包括卵、若虫和"蛹"),三者均为寄居性蓟马,无寄主专一性。  相似文献   
259.
【目的】探究寄主颜色、挥发物在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寄主选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叶碟法和Y型嗅觉仪法,测定了西花蓟马对4种寄主(黄花美人蕉、黄花槐、凤尾兰和夹竹桃)的颜色和挥发物的选择性。【结果】颜色选择中,西花蓟马最偏好夹竹桃的叶,黄花槐和黄花美人蕉的花;对叶、花总的偏好性次序为黄花美人蕉(花)、黄花槐(花)>凤尾兰(花)>黄花美人蕉(叶)、夹竹桃(叶)>黄花槐(叶)、凤尾兰(叶)、夹竹桃(花)。挥发物选择中,与空气对照时,西花蓟马都显著偏好寄主的叶和花;叶相互对照中,最为偏好黄花美人蕉和黄花槐;花相互对照中,最为偏好黄花美人蕉;叶与花对照时,西花蓟马对花的偏好性显著强于叶,其对寄主叶、花挥发物总的偏好性为黄花美人蕉(花)>黄花槐(花)>凤尾兰(花)>夹竹桃(花)>黄花美人蕉(叶)≥黄花槐(叶)、夹竹桃(叶)>凤尾兰(叶),与其对颜色的偏好性并不完全一致。【结论】寄主颜色和挥发物对西花蓟马的寄主选择有着重要影响,西花蓟马不仅对不同寄主的颜色和挥发物有不同偏好性,对寄主不同器官的颜色和挥发物也具有不同的偏好性。  相似文献   
260.
银杏上茶黄蓟马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格权  王克栋 《昆虫知识》1991,28(4):239-240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是为害银杏叶片的主要害虫。在江苏邳县虽然不是年年猖獗为害,但有的年份为害十分严重。蓟马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早春出土聚集在银杏小苗叶片反面上为害,也有的在大树下抱娘苗(根蘖生)上为害。随着温度上升,温湿度适宜,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