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求金属离子及保护剂对深绿木霉T155产生的粗芥子酶液活性的影响以及芥子酶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及保护剂研究对芥子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细胞破壁、硫酸铵沉淀、透析、Sephadex G-100柱层析、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等方法提取到纯的芥子酶,最后通过电泳检测芥子酶的纯度和分子量。【结果】研究发现Ag+、Zn2+、Pb2+、Mg2+、Hg2+、Fe3+等金属离子在低浓度时对芥子酶均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则起抑制作用,Ca2+浓度在0.069–17.000 g/L范围内均对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且促进效果基本与Ca2+浓度成正比;添加1 mmol/L EDTA和3 mmol/L DTT对芥子酶的保护作用最好,4°C保存26 d后芥子酶能够保持85%活性;电泳分析该芥子酶的分子量大约在150 kD左右,并且是一个二聚体。【结论】Ca2+在实验浓度内主要是提高芥子酶活性,而其他金属离子对芥子酶活性主要起抑制作用;EDTA或者EDTA与DTT协同能够较好保持芥子酶活性的稳定性;通过一系列分离纯化步骤得到了纯的二聚体芥子酶,研究结果为挖掘产芥子酶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22.
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相关技术研究 ,为其基因操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浓度分别为 1 ,5 ,1 0mg/LMutanolysin(变溶菌素 )对长双歧杆菌进行脱壁处理 ,以探讨其原生质体形成与时间和酶浓度的关系 ,然后选用较适宜的酶浓度 ( 5mg/LMutanolysin)制备其原生质体 ,并将其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上 ,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时的回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长双歧杆菌的细胞壁对Mu tanolysin较为敏感 ,用浓度为 5mg/L的Mutanolysin处理长双歧杆菌 40min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见90 %的原生质体形成 ,当Mutanolysin浓度为 1 0mg/L时 ,只需 2 5min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就达此值。制备的长双歧杆菌原生质体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中 ,在厌氧条件下能很好地回复生长。  相似文献   
23.
探讨了培养因子对诱导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试管苗生根的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测试了苦皮藤生根关键因素多效唑(MET)、吲哚丁酸(IBA)、暗培养及培养基中盐浓度(简称培养基)的效应.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暗培养对苦皮藤生根作用极显著,因子作用大小依次为:暗培养>培养基>MET×IBA>MET>IBA×培养基>IBA.诱导苦皮藤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因素配比为:1/2 MS MET 3.0 mg·L-1 IBA 0.8 mg·L-1和1/2 MS MET 3.0 mg·L-1 IBA0.5 mg·L-1,暗培养12 d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4.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及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氧双岐杆菌,以解决双岐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utanolysin分别制备长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在电场作用下诱导长双岐杆菌原生质体和经56℃热灭活30min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并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菌株。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几种较为稳定的兼具长双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融合菌株;其中融合株F2具有良好的耐氧性;且能在有氧、CO2条件下良好生长。结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能改良双歧杆菌的严格厌氧特性,有利于对双岐杆菌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5.
一种改良大便双歧杆菌计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制一种大便双歧杆菌鉴别计数培养基。方法:利用大多数双歧杆菌具有半乳糖苷酶且活性较高的特性,在自制改良BS培养基中加入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作为底物,双歧杆菌水解底物释放出吲哚,产生颜色反应。结果:双歧杆菌菌落呈深蓝色。乳酸菌和其它细菌一般为白色或淡蓝色。结论:自制改良BS培养基上双歧杆菌与乳酸菌及其他细菌菌落有明显的鉴别性。适用于大便双歧杆菌鉴别计数。  相似文献   
26.
为加强特有濒危植物长梗杜鹃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鉴定工作,及为今后遗传育种和改善其农艺性状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4000对其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4 092个Unigenes,平均长度、N50、Q20、Q30以及GC含量分别为938 nt、1 616 nt、98.22%、95.20%和43.24%,其中1 Kb以上的Unigenes有23 879条。通过与七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别有39 876(NR:53.82%)、38 065(NT:51.38%)、27 384(Swissprot:36.96%)、16 099(COG:21.73%)、30 401(KEGG:41.03%)、17 518(GO:23.64%)以及29 676(Interpro:40.05%)条Unigenes获得功能注释。长梗杜鹃转录组中的Unigenes根据GO功能大致可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6亚类,其中执行生物学过程的基因最多,占41.53%;与COG数据库比对,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25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可归为6个代谢通路大类、32类代谢途径,并发掘出176条与人类疾病相关的Unigenes,包括内分泌及代谢疾病(167条)和抗药性(9条)。根据注释结果共检测出39 418个CDS,未注释上的Unigenes使用ESTScan预测后获得3 194个CDS。同时,预出到1 488个编码TF的Unigenes,以及检测到57 927个SNP多态位点。该转录组分析为今后长梗杜鹃乃至杜鹃属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利用、基因克隆、抗性机理分析、遗传资源分类和进化、分子标记开发以及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7.
28.
构建家蝇天蚕素-人溶菌酶(Mdc-hly)融合基因,实现Mdc-hly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通过RT-PCR分别扩增出家蝇天蚕素和人溶菌酶的成熟肽基因序列,再利用Gene-SOEing技术构建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至pET32a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8kD。Western blotting杂交证实了表达蛋白的抗原活性。成功构建了融合其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9.
人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人溶菌酶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人溶菌酶基因,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理化性质、疏/亲水性、功能结构域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等进行分析.将该基因克隆入载体pET32a,PCR、双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获得约400bp的人溶菌酶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序列完全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人溶菌酶基因编码13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4.7kDa,理论等电点为9.28,含有一个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经PCR、双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重级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结论:该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采用蛋白组学研究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蛋白的影响,从蛋白质水平探讨抗菌肽抗肿瘤机制.方法:在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差异蛋白,银染后进行图像分析,对表达差异2倍以上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和MALDI-TOF-MS检测,获得肽质量指纹谱,应用Mascot搜索引擎在NCBI nr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鉴定.结果:家蝇抗菌肽cecropin能够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抗菌肽处理组双向凝胶电泳共答定出1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上调蛋白6个,下调蛋白6个),大部分与细胞凋亡、细胞代谢、基因转录以及细胞骨架等相关.结论:这为深入研究抗菌肽抗肿瘤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