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TH经紫外诱变获得一抗高浓度葡萄糖遏突变株UVⅢ,纤维素酶产量显著提高。研究表明,UVⅢ对诱导物的敏感性增加了100倍,并且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明显下降,导致部分解除了葡萄糖阻遏作用,这可能都是该突变株产酶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海洋弧菌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带糜烂物中分离到一株高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弧菌 (Vibriosp .QY10 1) ,利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褐藻胶裂解酶 (alginatelyase)。SDS PAGE电泳结果表明 ,该酶分子量为 39kD。酶反应最适pH为 7.5 ,最适反应温度为 30℃。Na 、Ca2 、Mn2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Fe2 、Ni2 以及EDT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酶的底物专一性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该酶具有降解多聚古罗糖醛酸[poly(G) ]及多聚甘露糖醛酸 [poly(M) ]的活性。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点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选择性迁移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model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n=20),造模1 d后较早BMSCs移植组(early组,n=20),造模7 d后较晚移植组(late组,n=20)。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并结合低血压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移植GFP+BMSCs。造模后1、3、7、14 d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模型损伤区域大鼠皮层和海马部位的SDF-1α和MCP-1的表达水平,28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改变,32 d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观察GFP+BMSCs的分布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表明细胞移植组相比sham组参数有显著提升,且early组相比late组表现更好(P0.05);GFP免疫组化和western结果表明,early组BMSCs移植后分布于海马更多(P0.05),而late组中BMSCs在皮层分布更多(P0.05);ELISA结果表明,造模后1 d模型大鼠海马区域的SDF-1α和MCP-1的表达水平呈现短暂的相对性上调(P0.05),而造模7 d后相关皮层区域的SDF-1α表达缓慢上调(P0.05)。结论:造模后早期(1 d)移植BMSCs比晚期能更好的改善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造模后SDF-1α和MCP-1的时空变化可能介导了BMSCs的选择行迁移,后者直接决定了对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将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6b)基因组上游调控区(URR)540bp的Sau3A-NarI片段(H序列),正反向插入β-干扰素表达载体Trp启动子上游,使β-IFN表达明显增强,可使基因表达水平提高3.6倍(正向)和2.1倍(反向)。H序列正反向插入增强子检测载体不仅使β-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增加5-10倍,还能使半乳糖苷酶mRNA量明显增高,证明H序列对被调控基因的增强作用是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提高海洋Cellulophagasp.QY201的l-卡拉胶酶产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发酵条件、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最适培养基配方为(w/v):3%NaCl、0.5%MgSO4·7H2O、0.02%CaCl2、0.01%KCl、0.002%FeSO4、0.25%CaSein、0.15%Na2HPO4、0.2%NaNO3、0.25%L-卡拉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体积为7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25℃,90r/min培养36h。优化后酶活最高可达2.64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2倍。结论:QY201最佳发酵条件的建立,为ι-卡拉胶酶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7.
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在固体表面上生长的一种与游走态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只要条件允许,绝大多数细菌都可以形成生物膜。一旦形成了生物膜细菌就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在医疗、食品、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细菌生物膜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难题,也是目前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结合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生物膜发生装置及检测量化技术,并对其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高鹏  蒋思萍  王敬文  韩峰  王婧  高平 《四川动物》2006,25(1):182-184
为开发利用藏波罗花及明确其药用效果,选用昆明种小鼠建立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模型,分为阳性对照组、贫血模型组、水提物组、80%乙醇组、无水乙醇组、乙酸乙酯组和乙醚组,以0.5g原药/只剂量经口灌服,测定实验鼠的体重、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血红蛋白值。结果表明水提物及醇提物组为主要有效组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具有显著的补血效果。  相似文献   
29.
增强子是基因转录调控的一个重要而必需的元件,其最.初发现于SV40早期基因的表达过程中[1,2].自此以后,相继发现这一远端基因调控序列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病毒基因组中[3-7].本文选取活性较高的痘苗病毒原核增强子样序列VV1为目的片段,利用缺失和随机突变的方法对VV1功能区进行分析,阐明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原核增强子的作用机理和基因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既能降解聚β-D-甘露糖醛酸,又能降解聚α-L-古罗糖醛酸,可以用一种酶来制备不同结构的褐藻胶寡糖。本文的目的是筛选能产生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对其产酶曲线和降解产物作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产生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在凝胶上检测褐藻胶裂解酶活性来判断发酵上清液中褐藻胶裂解酶的数量及分子量,利用薄层层析确定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组成。结果:从褐藻上筛选到一株海洋细菌QY107,鉴定为弧菌属细菌。发酵120h时褐藻胶裂解酶产量为12.32U/mL,其发酵液上清中只含有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分子量在28kDa左右,并且对聚β—D-甘露糖醛酸和聚α-L-古罗糖醛酸都能降解,降解褐藻胶的终产物主要为三糖。结论:本文筛选到一株弧菌QY107,其发酵液上清中只有一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可用于大量制备褐藻胶三糖。推测该酶具有特殊的催化腔结构,对其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可能会发现新的底物结合与催化机制。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因其环保高效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该菌株能促进海洋寡糖类生物制品的开发,在医药、食品、农业、生物燃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