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四种植物粘液繁殖体粘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盐生车前(P.maritima)、野亚麻(Linum stelleroides)进行了粘液繁殖体粘液情况比较.以在水浸和浇水条件下植物种子粘沙量的多少衡量粘液量.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浸水时间处理,野亚麻和平车前未表现明显差异,盐生车前和百里香有随浸泡时间加长而粘液溶出量增多的趋势.对于不同浇水量处理,4种植物均有随浇水量增多而粘液增多的倾向.浸泡80min后,盐生车前种子的粘液粘沙使重量达原重的60多倍,平车前种子达原重的10倍左右,百里香和野亚麻种子达原重的4~6倍左右.浇水8mm后,盐生车前种子的粘液粘沙使重量达原重的20多倍,平车前种子达原重的6~10倍左右,百里香和野亚麻种子达原重的2~7倍左右.将各种处理平均,得到各种植物粘沙种子百分率为:野亚麻67.7%,百里香94.5%,平车前97.7%,盐生车前99.5%.  相似文献   
22.
连作草莓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莓(Fragaria ananassa)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是草莓连作病害发生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提取草莓根系分泌物,并对其自毒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含有根系分泌物的生根培养基中定植的草莓组培苗,其生根、根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生物量显著下降,而且根系分泌物对草莓幼苗根系生理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根系TTC还原活性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大、SOD酶活性降低及MDA生成量增多等方面,并导致草莓幼苗生长发育不良、病害加重。说明草莓根系分泌物具有自毒作用,连作条件下田间根系分泌物逐年积累后产生的自毒作用,可能是草莓再植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富含多糖草莓果实总RNA提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草莓果实为模式实验材料,将Chomczynski提出的常规RNA提取方法与Kenneth等提出的改进方法相结合,并做了进一步改进,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从富舍多糖的植物材料中提取总RNA的方法。先利用冷的丙酮去除色素类物质,再利用乙二醇丁醚去除多糖,从而有效克服了从富含色素和多糖娄物质的植物材料中提取RNA的困难;获取的RNA样品在纯度和浓度上都可以满足PCR及Nor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T90-1木霉菌的筛选和对草莓灰霉病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木霉菌(Trichoderm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产生几丁质酶降解植物的多种病原真菌细胞壁。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木霉菌使其产生变异,再通过初筛选和复筛选两个过程,获得T90_1木霉菌株,并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来检验T90_1防治真菌病害的能力。发现该菌株通过侵染、缠绕等多种重寄生方式,并分泌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物质,使病原菌原生质外渗,改变细胞内有序的代谢状况,从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初步揭示该菌株抗真菌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25.
在以前的工作中,采用转座子Tn5 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8004菌株进行诱变,获得一批胞外多糖(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的Tn5 gusA5的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两株突变体是wxcA基因不同插入位点的突变体。以前认为wxcA基因与脂多糖(LPS)的O-抗原合成有关而与EPS的合成无关。为明确wxc4基因的功能,对8004菌株的wxcA基因进行缺失,获得的△wxcA突变体的EPS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减少了50%,并且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xcA基因的DNA片段能反式互补△wxcA突变体,恢复突变体的EPS产量。这证实了8004菌株的wxcA基因与EPS的合成产量有关。  相似文献   
26.
西藏列当科一新记录属--野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当科野菰属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在西藏的分布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27.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Biolog_Eco生态培养平板技术,调查了喀斯特自然退耕(NT,撂荒)、人工种植经济林(CM,木豆-板栗)、免耕(PI,牧草-任豆)和传统耕作(MB,玉米-大豆)4种退耕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遗传分类和土壤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退耕模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细菌代谢模式, 其中真菌群落更依赖于退耕模式,而细菌群落对季节变迁更敏感;短时期(6~7年)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中细菌遗传分类多样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林与牧草地土壤真菌遗传分类多样性显著高于撂荒和传统耕作地(P<0.05);免耕牧草地土壤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模式(P<0.05).因此,真菌遗传多样性和细菌代谢多样性较细菌遗传多样性对退耕模式响应更敏感;土壤细菌群落对季节的变化比真菌敏感;木豆 板栗经济林对维持土壤微生物遗传和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具有优势,是较好的退耕模式.  相似文献   
28.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区红壤性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量化27年连续施用化肥及其与猪粪、稻草配施处理对双季稻区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孔隙度、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pH、阳离子交换量、有效养分、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酶和作物生产力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并根据不同指标所具有的功能归纳为:抗物理退化的能力、养分供应和贮藏的能力、抗生物化学退化的能力、保持作物生产力的能力4项功能,以这4项功能为基础划分土壤质量指数(SQI).结果表明:SQI等级范围为0.544(CK)~0.729(施氮磷钾肥+稻草处理).与施氮磷钾肥(NPK)处理土壤相比,长期非均衡施肥的PK、NP、NK处理土壤质量发生了退化.土壤缺磷和缺钾是限制水稻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即使每年施用30 t·hm-2猪粪或4.2 t·hm-2稻草也不能达到满足高产水稻所需要的土壤磷、钾含量水平.长期施用石灰对红壤水稻土质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在南方红壤水稻种植区,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是提升土壤质量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29.
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了武功山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无退化三种类型山地草甸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主要建群种为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毛秆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草甸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 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菊科>禾本科>唇形科>毛茛科。重度和中度退化草甸上物种数仅占无退化草甸的8.3%和19.4%。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无退化三种类型草甸表层土壤(0-10 cm)种子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 分别为764 粒m–2、1371 粒m–2、2355 粒m–2。三种退化类型土壤种子库在空间垂直分布上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多野照射、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癌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3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患者34例,均采用多野照射治疗;而乙组患者也是34例,均使用三维适形放疗;丙组患者则有35例,均使用调强放疗。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放疗后的上腹部症状改善情况,并且检测各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常规以及胰淀粉酶等临床指标,比较各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结果:甲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低于乙组患者(P0.05),而乙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则明显低于丙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的钡餐造影均有所改善,但是其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9.012,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乙组和丙组(均P0.05),并且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中血常规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肝功能和胰脏功能的异常(均P0.05),同时甲组患者出现放射性脊髓病的患者明显多于乙组(P0.05),仅丙组患者未见放射性脊髓病。随访三年间三组患者第一年随访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第2年至第3年则三组患者的随访生存率有明显差异(均P0.05),其中随访生存率以丙组患者最高,其次为乙组患者;另外随访三年间甲组患者的随访复发率显著高于乙组和丙组患者(均P0.05),其复发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丙组乙组甲组。结论:与多野照射治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均能够更好地降低对胃癌周围组织的损伤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方面亦有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