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21.
目的: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及体质量控制,探究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孕产妇仅行常规妇科检查,研究组孕产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行孕期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过程状况及围产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7.33%低于对照组的57.3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贫血、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龄及巨大儿及胎儿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在孕期进行营养膳食指导,控制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改善孕妇妊娠结局,降低妊娠过程中并发症发病率,提高围产儿状况,保证孕妇和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22.
过去的30年见证了中国的经济奇迹。全球市场的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和制造业的套利机会以及精明的政府政策,联合起来推动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财富创造。但是,面对13亿人口,中国在管理和平衡经济的增长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3.
对贵阳地区碳酸盐岩表生地衣资源进行初步调查,鉴定出4科,4属,共计7个种。其中两个是中国新记录种,即:蓝藻橙衣和石灰瓶口衣。瓶口衣属、黄烛衣属、凹盘衣属以及该文所描述的7个种都是贵州首次报道。对壳状地衣体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第1血清型(UU1)、第3血清型(UU3)和第4血清型(UU4)对昆明小鼠下生殖道的致病性。方法:将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雌二醇组、UU1组、UU3组和UU4组,每组20只;空白组和雌二醇组为对照组,UU1组、UU3组和UU4组为实验组;雌二醇组和实验组雌二醇化后1周,将UU1、UU3和UU4分别接种至UU1、UU3和UU4组小鼠泌尿生殖道,将液体培养基接种至空白组和雌激素组。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泌尿生殖道的IL-8、SIgA、TNF-α并取小鼠子宫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小鼠UU接种都获得成功。IL-8、SIgA、TNF-α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U4组和UU1组及UU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空白组和雌二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U1组和UU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理显示:UU1、UU3和UU4组昆明小鼠子宫组织有炎细胞浸润,UU4组小鼠宫颈病变更明显。对照组小鼠子宫未见明显改变。结论:UU1、UU3和UU4可能导致昆明小鼠下生殖道产生病理反应;UU4可能短期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25.
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国际上广泛用于研究仅属于豆科植物或者与之有关的某些生物过程的豆科模式植物,这些生物过程无法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研究。蒺藜苜蓿的基因组较小,二倍体,遗传学简单,遗传转化相对容易,再生时间较短。2003年,国际间合作的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计划已经启动。文章概述了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数据库、遗传转化系统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工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
家蚕Bombyxmori(L.)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又是鳞翅目昆虫研究的典型模式生物。开展家蚕蛋白质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家蚕绢丝蛋白的分泌机理,也是研究鳞翅目昆虫及其他生物生命本质的需要。双向电泳是蛋白质分离的关键技术。为探讨适宜家蚕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条件,以家蚕丝腺、丝腺内容物、蚕卵和血液为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并对分离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蛋白质裂解液辅以超声破碎制备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后能够得到较好的2-DE图,也能满足进行MALDI-TOFMS分析的需要。因此本研究方法适用于家蚕不同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和双向电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2S抗原(S2S)的融合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IL-21和HBV前S2S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pcDNA3真核表达质粒,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融合表达质粒,并以脂质体2000转染293T细胞,分别应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清及细胞中IL-21和HBsAg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证实重组质粒内插入片段序列正确,三种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DNA-IL-21、pcDNA-S2S和pcDNA-IL-21-S2S,并且重组质粒能在293T细胞内表达并分泌相关蛋白。结论:成功构建IL-21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2S抗原的融合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相似文献   
28.
1mg/mL KCl促进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5或10mg/mL NaCl、5或10mg/mL MgSO4、5或10mg/mLKCl、10mg/mL H2PO4和1mg/mL CaSO4抑制菌丝生长;0.8mg/mL的MnSO4和CuSO4以及0.5mg/mL FeSO4、0.2或0.5mg/mL CoCl2和0.2、0.5或0.8mg/mL ZnSO4促进菌丝生长;0.5或0.2mg/mL CuSO4、0.2或0.5mg/mL MnSO4及0.8或0.2mg/mL FeSO4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PP和维生素B1可促进菌丝生长,在含有10μg/L维生素B6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维生素C试用浓度较低(50μg/L)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奈乙酸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0.1、0.5或1.0μg/L赤霉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PCR-SSCP分析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娜  连易水  刘砚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41-1844,1825
目的:优化PCR-SSCP分析方法。方法:选择野生型Kir2.3质粒和突变型Kir2.3(2123L)质粒为样本,其PCR结果的鉴定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EB显色,SSCP分析采用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DNA银染显色。PCR产物变性比较了三种方法:即碱变性、SDS变性、直接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根据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及甘油的比例设计了六个实验组,每组采用两种条件电泳,即:30mA恒流快速电泳和100V恒流过夜电泳。结果:选择直接变性的PCR产物作为变性上样液,并确定了三种凝胶配及该条件下适用的电泳条件。即: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1%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5%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比1,凝胶中不合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100V恒流过夜电泳12h。结论:条件优化的PCR-SSCP是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0.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