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矮嵩草草甸能量动态的分室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大明  赵松岭 《生态学报》1992,12(2):119-124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有关生态因子的空间距离变化规律的测定和引入相应的生态效应系数综合分析,得到在半干旱生态条件下植物个体的综合生态效应的空间距离分布规律为: E=α_1E_(1o)[1 (x/hc)~2]-3/2 (α_NE_(NO) α_WE_(WO))[1 (x/hr)~2]-3/2 (α_cE_(co) α_hE_(ho))[1 (x/hc)~2]-1/2由于具抑制效应的因子的生态效应随相对空间距离增加而减弱的速度大于其互惠效应的因子,在一定相对空间距离处(w/h=6.8)综合生态效应由干扰转变为互惠。定义了生态场的概念。  相似文献   
23.
利用自制的植物生长装置研究了春小麦在不同土壤湿度和不同部位施用磷素的组合方式对作物光合、同化物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干下湿的水分条件下,表层施磷处理其光合速率曲线呈单峰型,而整体湿润条件下不管磷的施用部位如何,其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型;表层施磷可以提高作物的净光合速率11.18%~15.59%;不同的水分处理表层施磷增加光合有效叶面积17.36%~32.94%;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2.37%~19.13%;而且能显著地增加繁殖分配比例,协调根冠生长,增加籽粒产量,这对作物稳产高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
半干旱区作物根系生长冗余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一个常见因子。在水分有限条件下,植物往往产生庞大的根系;这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进化上稳定的生长对策(ESS)。但作物产量是一个种群水平上的属性;个体的ESS并不能优化整个群体的产量。我们提出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地区作物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在根系生长上往往失之于过快或过大,出现了“冗余”。通过育种或管理措施降低根系生长冗余可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亚高山草甸群落中常见的42种植物的物候期。研究结果表明,此42种植物在返青时间顺序、进入生殖生长的个体数量比例和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起始时间、历期上各不相同。根据返青顺序可将42种植物分为三类。以单子叶禾莎草的返青时间为最早,多年生双子叶植物的返育时间较晚。根据进入生殖生长的个体占种群总个体数量的比例可分为:(1)生殖生长的个体比例在20%以下,主要靠营养繁殖的种类;(2)具有双重繁殖特性的种类;(3)生殖个体占50%以上的种类和(4)完全依靠有性繁殖的种类共四类。根据进入生殖生长的起始时间可分为三类。以上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植物种间由于在生长发育时间上的错位,减缓了种间对资源(如土壤矿物质营养)的竞争,使得群落中有多个种共存。  相似文献   
26.
陇东黄土旱塬作物组合系统农田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1988-1991年陇东黄土旱塬作物组合模式(即作物轮作与复种模式)田间试验土壤水分测定资料,对作物组合系统中主要组分作物田间耗水量及其构成特征、变异规律及农田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作物组合系统的田间耗水量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组合系统的田间耗水量及其构成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作物田间耗水量是一个动态变量,因作物种类、降水年型等不同而异,并与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来自播前土壤有效储水的土壤供水量对秋播作物冬小麦和冬油菜生育期水分不足有重要补偿作用,是维持其较高的生产稳定性的关键原因;无论丰水年还是欠水年,冬小麦、玉米、谷子和马铃薯4种主要作物在农田水分利用程度上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7.
针茅草原放牧衰退演替阶段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的系统聚类法和ISODATA分类法,对短花针茅草原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衰退演替系列的各阶段进行了分类;比较成功地在群落分类上联合使用了PCA排序与ISODATA分类。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将衰退演替系列分成4个阶段,它们是短花针茅群落、扁穗冰草群落、冷蓠群落和亚氏旋花群落。这与前人用其他方法分类的结果相似。本文为群落分类提供了两种合理、可行的数学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8.
青杄林次生演替的生态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刚  赵松岭 《生态学报》1988,8(4):371-372
青杆林被砍伐后若予以封禁保护,即开始较为迅速的恢复演替过程。此演替有似于苏卡乔夫所说的“群落发生演替”。本文中我们从演替参与种与群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研究青杆林的恢复演替;此处的“群落环境”是指随群落本身的形成而形成,随群落的解体(或变化)而消失(或变化)的内部环境。恢复演替过程的推移可看成是演替参与种与群落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演替之初,随青杆(Picea wilsonii)、  相似文献   
29.
针茅草原放牧演替中种群消长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约有八种以上以针茅属(Stipa)为建群种构成的针茅草原,广泛分布在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荒漠地区的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为优良的冬春牧场。由于长期超载放牧,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演替现象。本文以 Stipa breviflora+Agropyron cristatum+Artemisia frigida Association 为例,用数学分析的方法,以种群盖度作为优势度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各个种群消长规律的特征曲线,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0.
半干旱生态条件下春小麦群体生态场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根轩  赵松岭 《生态学报》1995,15(2):121-127
在冠幅半径只有株距一半的三叶期,群体重庆场呈以每株立地点为峰顶的相对独立的小凸起,随着个体生长,拔节期群体的生态场成为一个稍见起伏的大凸峰,将行距加倍后,场强在行间出现明显的低谷;株距也加们后,在株间出现同样的低谷。群体的相对密度对其场强分布趋势起重要作用。由于边行效应使群体在发育后期边行的场强增高从而使群体强分布呈近似平顶凸起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