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采用热休克方法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了三倍体、四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子受精后(发育水温20±1℃)10~25分钟,用38~41℃的高温处理1~2分钟,三倍体的平均诱导率为10%~50%,而对受精后30分钟的卵子进行诱导,或在40℃下处理超过25分钟和处理温度高于42℃诱导15分钟的各试验组,均未检测到有三倍体胚胎。依据诱导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温度和处理时间,将受精后81/2~95/6小时的卵子用40℃热休克处理15分钟,均获得了一定比例的四倍体胚胎,其中四倍体最高诱导率为5296%。检查卵受精后85/6小时经热休克处理所孵得的氵蚤状幼体,其四倍体的出现频率约为197%。讨论了热休克处理促使第一极体保留生产三倍体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四倍体的条件和技术关键,以及诱导参数与胚胎发育、胚胎存活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研讨了各种人控恒温和自然水温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周期,各发育阶段以及卵裂同步率等的影响,在水温9.6±3.6度到23度之间,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均能发育;最适发育水温为18-23度,29度以上,胚胎不能发育,变温对胚胎发育有益,胚胎在卵裂阶段对水温特别敏感,水温越高,卵裂虽然越快,但卵裂期同步率越低;胚胎处在自然水温中,经过低温,卵裂期同步率最高。  相似文献   
23.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研究:Ⅰ.胚胎外部结构形态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氏沼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准确地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状幼体期和状幼体期七个时期。在28℃水温条件下,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约需480小时。  相似文献   
24.
红螯螯虾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红螯螯虾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性成熟的雌虾通常经过生殖蜕皮后交配、产卵,受精卵粘附于腹肢的刚毛上;在水温28℃左右的条件下,幼体孵出的约需39天,性成熟雌虾能多次产卵。  相似文献   
25.
河川沙塘鳢视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与摄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视觉器官的发育,并对其发育与摄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河川沙塘鳢的眼囊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当胚胎发育至心跳期时,眼囊内陷形成视杯;之后,视杯内表面的外胚层形成晶状体而与视杯分离,视杯进一步发育形成视网膜。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晶状体的直径增加,结构逐步发育完善。胚胎发育至眼黑色素出现期时,视网膜分化为6层,其中,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3个核层明显;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视网膜已分化为10层。孵出后1d的仔鱼,其视网膜已能行使功能,仔鱼逐渐开口摄食。随着稚、幼鱼的发育,视网膜厚度进一步增加,结构发育完善。视网膜的结构和视觉特性显示河川沙塘鳢是要求光照条件好、白昼活动并具有较好视觉功能的鱼类。  相似文献   
26.
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以长川流域附近的阿贵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对照,通过对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长川流域内的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之间的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了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灌丛、草地、油松(Pinustabuliformis)林地和中间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灌丛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进一步运用S?renson指数分析发现,仅中间锦鸡儿灌丛、草地和油松林三类与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其S?renson指数均在40%左右。综合考虑Shannon-Wiener指数与S?renson指数,草地、中间锦鸡儿灌丛、油松林地等类型对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弱,有利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在植被恢复和建设过程中应相对增大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27.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期主要消化酶和同工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胚胎发育各期主要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及主要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酯酶)的活力。结果显示,5种消化酶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比活力早期均逐渐上升,到发育后期胃蛋白酶出现快速下降,而胰蛋白酶却仍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比活力呈“V”字型变化趋势,晚期活性较高;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则均较低。4种同工酶酶谱随胚胎的发育渐趋复杂,酶活性也随之增强。结果表明,消化酶和同工酶活力的高低均受其基因的调控,并随胚胎发育适时表达,为胚胎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成以及未来仔虾的开口摄食提供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28.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的研究:Ⅱ.消化系统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 ,研究了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化系统的发生。红螯螯虾的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和后肠 3部分组成 ,前肠和后肠由外胚层形成 ,而中肠源自原肠期由胚胎表面向囊胚内迁移的中内胚层细胞团。前无节幼体期前肠开始发生 ,至后无节幼体期先后形成口道、食道和胃等结构 ;中肠起始于后无节幼体期的次级卵黄锥 ,包括管状中肠和 1对囊状消化腺 -中肠腺 ;后肠端部是前无节幼体期形成的肛道 ,肛道不断向胚胎前端延伸逐渐形成后肠  相似文献   
29.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 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 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光滑狭口螺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38.28ind/m2,平均生物量为 79.11g/m2.系统聚类分析和MD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把21个断面分为3组,崇明北部断面群、崇明东部断面群和崇明南部(含西部)断面群.Shannon-Weiner指数H′=1.85±0.528(范围0.946~2.783),Pielou均匀度指数J=0.306±0.098(范围0.142~0.489),Simpson优势度指数D=0.622±0.141(范围0.303~0.797).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各断面的差异主要与盐度分布、底质及人为干扰有关.与同期的历史资料相比,底栖动物总物种数变化不大,但种类组成有所变化;优势种有所变化;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多样性指数近年来变化不大.围垦减缓使崇明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原为优势种的河蚬、彩虹明樱蛤、麂眼螺、小头虫和疣吻沙蚕等的密度下降,已不再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30.
虾蟹精子发育的营养及代谢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雄性虾蟹的生殖营养及精子代谢作了综述。大量研究证实,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雄性虾蟹的生殖力会出现明显下降,其原因与人工饲养条件下营养缺乏有关。精子储存在贮精囊和纳精囊中时,不断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其代谢类型主要是无氧代谢,而代谢的能量物质大部分种类为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主要由精子以外的物质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