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长白山北坡两种类型森林土壤的大孔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亮蓝溶液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长白山北坡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色森林土大孔隙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影响2种类型土壤大孔隙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由水平剖面染色面积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可间接得出大孔隙在垂直土壤剖面上的变化规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的染色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在24h内,棕色针叶林土较暗棕色森林土大孔隙流的运移深度多10~20cm,且其大孔隙流路径多,相同面积上,前者达6条,后者只有1条;大孔隙流的存在可以使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速度增加2~3倍;生物因素是2种土壤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由土壤动物运动形成的大孔隙数量较多,直径多为2~4mm.  相似文献   
22.
土壤大孔隙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介绍了大孔隙及大孔隙流的定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重要特征、产生机理和室内外实验研究概况,以及染色示踪、切片、穿透曲线、张力入渗仪、X射线CT扫描摄像和雷达探测等方法的研究进展,揭示这些实验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由于影响大孔隙及大孔隙流的因素较复杂,应将大量的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同时改进观测方法, 提高模拟手段,不断完善大孔隙流理论,使大孔隙流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3.
生态边缘效应与生态平衡变化方向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边缘效应作为一个生态现象和生态学概念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重视 ,因为它与物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自然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等人类参与自然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 边缘效应研究现状及重要性  早在 1 933年 Leopold对森林片段的边缘效应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1] 。1 942年 Beecher便指出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 ,往往结构复杂 ,出现不同生境的种类共生 ,种群密度变化较大 ,某些物种特别活跃 ,生产力亦相应较高 ,这种现象即边缘效应。随着人们对这一概念的逐渐重视 ,该领域的研究愈加…  相似文献   
24.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Raupach提出的局地近场理论(localized near field, LNF)耦合垂直风速标准差σw(z)和拉格朗日时间尺度TL (z),建立林冠内CO2源汇强度和平均浓度廓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格朗日模型能准确、稳定地模拟林冠与大气之间CO2的交换特征.模拟值比涡动相关系统实测值高出约15%,与实测值的相关性为89%,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来自于输入的浓度廓线的波动以及大气稳定层结造成的涡动相关观测系统误差.在近地面层,由于土壤呼吸作用,整个时间段都为CO2源.林冠层的CO2源汇强度变化较为复杂,其日变化经历了源-汇-源的转变过程.林冠与大气间CO2通量交换明显受大气稳定度影响.  相似文献   
25.
河流两侧坡面非对称采伐森林对流域暴雨-径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河流两侧坡面采伐与非采伐森林对流域暴雨径流的影响 ,并建立了模型 .结果表明 ,森林坡面地表径流的出流时间和峰现时间均比采伐坡面迟缓 ,径流历时延长 ,峰值流量和地表径流总量较低 .坡度越大 ,影响越显著 .当雨强 1.98mm·min-1,降雨量 10 8.8mm时 ,15°两侧森林坡面比其采伐坡面峰值流量削减 5 % ,径流总量降低 4% .  相似文献   
26.
科尔沁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水分入渗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不同年龄人工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降雨入渗的研究 ,阐明植被对沙地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降雨量 4 3 4mm ,降雨强度 3 9mm·h-1时 ,降雨后 12 0h内流动沙丘和 5年生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的水分入渗深度分别为 180cm和 15 0cm ,15年生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降雨入渗深度为 10 0cm。流动沙丘降雨后土壤水分变化剧烈 ;有植被沙地降雨后土壤水分变化平缓 ,水分下渗浅 .随着植被年龄的增加 ,浅层土壤截留降雨能力不断加强 ,最终形成不透水土层。降雨后短期内流动沙丘浅层土壤中含水量高 ,后期有植被沙丘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相似文献   
27.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径流量及其分配过程依赖于降雨特征,它关系到水利设施规模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本文借鉴水文界经验,应用降雨集中度、降雨不均匀系数和调节系数概念,并对后2个系数进行修订,使其值域介于0~1。利用中原地区有代表性的4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的日降雨资料,计算并分析比较了降雨集中度、降雨不均匀系数和调节系数在河南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降水不均匀系数和调节系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降水量的年内分布特征。3个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数值上用同样资料计算的调节系数都要大于不均匀系数;4站候、旬和月的降水不均匀系数有相同的分布规律,随着时段的延长,不均匀系数增大,其变幅也增大,而调节系数则不同,随着时段的延长,降水调节系数减小,而相应的变幅则增大;分别采用候、旬和月的降水资料计算的降水集中度、不均匀系数和调节系数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小的相关系数为0.60(P<0.001),说明3个指标间可互为代替;采用候、旬和月计算的降水集中度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8;候、旬和月不均匀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候、旬和月的调节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与不均匀系数相当。表明这3个指标在不同时间尺度间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在河南区域只应用月降水量就能反应降水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8.
森林流域坡面流与壤中流耦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饱和入渗理论、Saint-Venant方程和Richards方程构建了以有限差分法求解的坡面流与壤中流耦合模型,并模拟了不同坡度和不同雨强下的坡面产汇流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的坡面流和壤中流过程与实测过程基本一致,峰现时间、径流历时、峰值流量、出流总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较小,基本小于10%.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为深入研究壤中流机制和改进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森林蒸散测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对目前国内外森林蒸散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蒸渗仪法、风调室法、涡动相关法、水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波文比法、彭曼联合法、SPAC法、经验公式法和应用遥感数据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其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简单介绍了应用闪烁计数器直接观测显热通量以及应用双频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水汽、云中液态水含量的技术.提出通过对大气水汽平衡的研究来推求蒸散量的设想,预测了森林蒸散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以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为依据,根据长白山北坡山地棕色针叶林土的实际土壤层结构,建立了该地区一维垂向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的数值离散方程,编制了用于该模型数值模拟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