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2型(HPV52) L1蛋白,并获得HPV52病毒样颗粒(VLPs)。[方法]优化并合成HPV52L1基因,构建p ET-30a-52L1表达载体粒,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BL21 StarTM(DE3)。经IPTG诱导表达,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BALB/c小鼠免疫2次,初次后4w检测免疫血清中HPV52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获得纯度90%的HPV52L1蛋白,将获得的HPV52L1蛋白进行解组装和重组装形成VLPs,动态光散射观察到粒径约为70nm,透射电镜观察到50~60nm的均一VLPs,中和抗体滴度达25600。[结论]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2型(HPV52) L1蛋白,并经过一步柱层析纯化获得纯度达90%的L1蛋白,经解组装重组装获得粒径大小为50~60nm的VLPs,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2.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典型灌木群落类型对荒漠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不同灌木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植被生长与修复对土壤质量的改良,准确评价植被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乌兰布和沙漠8个主要建群种天然植被类型灌木林地内设置10 m×10 m的标准样方进行调查,在灌丛边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土壤分层采样,取样深度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共5层。将相同层次土壤样品充分混合,经四分法取样,风干,过0.15 mm筛用于土壤C、N、P含量的测量,分析不同灌木类型各土层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探寻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地区8种天然灌木林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整体水平不高,分别为2.45、0.26、0.28 g/kg,均低于全国水平。由C、N、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且C、N元素含量变化几乎同步,但P元素含量变化滞后于二者。各灌木类型表层(0-20cm)土壤C、N、P含量均较高,各灌木类型土壤有机C、全N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不同灌木类型土壤全P含量从上至下分布规律不同,且土层对P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8种典型灌木群落土壤整体C:N、C:P、N:P值(9.41、8.70、0.93)低于全国水平,各灌木类型土壤N:P和C:P随土壤深度而递减,但不同灌木类型土壤C: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值均低于全国水平,各灌木类型土壤C、N、N:P和C:P随土壤深度而递减,但不同灌木类型土壤P、C: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机C、全N、全P与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具有非线性耦合关系。C:N和P含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V=22.45%和24.39%),C:P和N:P比值是研究区限制性养分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3.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固定-半固定-流动沙地被黄河分洪区划分为:消落带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以及原生植被(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3个区段实地采样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黄河分洪区消落带内土壤种子库对地上植被形成的保障能力和未来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趋势,为黄河分洪区地表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个区段土壤种子库储量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库密度未淹区段(733粒·m~(-2))对照样带(609粒·m~(-2))水淹区段(176粒·m~(-2))。(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水淹干扰强度、水淹时间和水淹频率的增加,表层0~5cm土壤种子库密度呈减小的趋势。(3)水淹区段土壤种子库物种分属4科10属10种,未淹区段分属5科14属14种,对照样带分属5科15属15种;其中藜科、禾本科为优势科,且3个区段土壤种子库均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表明种子库对地表植物群落的灌木层片的繁衍、更新和演替的贡献率很小。(4)与对照样带相比,水淹区段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但未淹区段表现出了升高的趋势,且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相似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24.
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文应用RAPD技术,以感病母本3045和抗病父本3024为试材,应用BSA法,对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进行分析,建立并优化了玉米的RAPD反应体系,筛选了61条引物RAPD随机引物,18条引物为适宜引物,共扩增出89条DNA谱带,得到了4条具有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分别为OPY-09、OPY-10、OPY-18、OPP-09。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PS1M146V/APPswe/tauP301L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3xTg-AD)模型小鼠的步态改变以及探究scFv17对其的改善作用。方法:本实验首先选用6月龄3xTg-AD小鼠(n=18)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n=24),观察记录它们的步态行为,在12月龄时发现3xTg-AD小鼠的步态严重受损后,将上述两种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PBS)(n=12)、野生型给药组(WT+scFv17)(n=12)、3xTg-AD对照组(3xTg-AD+PBS)(n=9)以及3xTg-AD小鼠给药组(3xTg-AD+scFv17)(n=9)四组。采用鼻饲方法,每次给予每只小鼠20 μl的scFv17(1.5 mg/kg)或者等体积的PBS (0.01 mol/L),每周两次,连续给药12周后进行步态行为测试及小脑病理学检测。结果:与同月龄野生型小鼠比较,12月龄3xTg-AD小鼠后爪步幅宽度增大(P<0.01),摇摆时间百分比减小(P< 0.01),站立时间百分比增大(P<0.01),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严重受损;scFv17可改善12月龄3xTg-AD小鼠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P<0.01),改善3xTg-AD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形态结构,增多3xTg-AD小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的尼氏小体(P<0.01),减少3xTg-AD小鼠小脑皮层内淀粉样β蛋白(Aβ)斑块和浦肯野细胞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P<0.01)。结论:3xTg-AD小鼠在12月龄时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明显受损,给予scFv17可明显改善12月龄3xTg-AD小鼠的步态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小脑浦肯野细胞结构与蛋白功能,减少Aβ斑块和NFT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研究,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0.77±0.39)VS(0.99±0.52)、(0.87±0.32)VS(1.0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OS计数和Eotaxin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188.47±30.39)VS (232.59±30.52)、(169.44±27.79)VS (191.07±3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均明显提高,观察组相关指标值提高更为显著[(3.99±0.39)VS(3.87±0.12)、(3.87±0.79)VS(3.52±0.39)、(7.99±1.98)VS(7.34±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7.
抗菌肽CM Ⅳ突变体基因在E.coli中融合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家蚕抗菌肽CMⅣ的氨基酸序列,利用E.coli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合成其突变体DNA,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ZZ318中,在E.coli中进行融合表达,经亲和层析得到26mg/L的融合表达产物.用化学方法裂解该融合表达产物,得到了具有抗菌活性的突变体抗菌肽CMⅣ.  相似文献   
28.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是一种新兴的高通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和水产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如何进一步提高MALDI-TOF MS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分辨率是该技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高效处理大量高维微生物MALDI-TOF MS数据,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得到了应用。本文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微生物MALDI-TOFMS鉴定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在介绍机器学习在微生物MALDI-TOF MS分类中的工作流程后,进一步对MALDI-TOF MS的数据特征、MALDI-TOF MS数据库、数据的预处理和模型的性能评估进行了描述。然后讨论了典型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和集成学习算法的应用。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很难满足微生物MALDI-TOF MS分类的高分辨率的需求,而组合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和集成学习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微生物分类性能。在MALDI-TOF MS数据的预处理方面,小波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应用最广,它们结合分类算法可以有效提高MALDI-TOF MS的分类性能。随着微生物MALDI-TOF MS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应更重视分类算法的改进、不同算法的选择或组合以及预处理算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29.
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文情势改变会引起土壤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基于对57个样地、171个样方植物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因子,将其划分为6个梯度等级,测度分析了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15个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了解不同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和科学保育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在土壤pH值和电导率梯度两个资源维上,多枝柽柳和芦苇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两个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且均匀。它们作为敦煌西湖植被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其次生态位较宽的疏叶骆驼刺、胡杨和苏枸杞对环境因子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两个土壤因子梯度下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如泡泡刺、蒙古沙枣在土壤pH值梯度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值远大于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但尖叶盐爪爪和甘蒙柽柳在土壤电导率梯度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从而说明这些物种对不同土壤因子的利用能力和适应性不完全相同。(3)在两个资源维上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均为61对,占总种对的58.10%,因此生态位重叠值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物种在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两个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分化明显。(4)敦煌西湖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表明物种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不大且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淡水驯化6年后的桐花树幼苗对人工污水的净化效果、耐污能力及最佳去污浓度, 采用温室水培试验, 分别用无污水、正常浓度、5倍、10倍、15倍、20倍、25倍和30倍浓度人工污水(正常浓度人工污水成分: 60 mg⋅L–1 TOC、51 mg⋅L–1 TN、5 mg⋅L–1TP)对淡水桐花树幼苗持续浇灌60 d后, 测定植物生长指标及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淡水驯化后的桐花树幼苗能够承受5倍以下浓度污水胁迫, 在正常浓度污水中植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其他组, 株高、基茎、根长月增量最高可达1.27 cm、0.23 mm、0.53 cm, 并且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有助于植物净化水体TOC和TN, 改善pH和浊度。经淡水桐花树幼苗去污的最佳污水浓度实验, 用淡水桐花树幼苗分别处理1/4倍、1/2倍、正常、2倍、4倍和5倍浓度人工污水, 实验结果表明在4倍浓度污水中植物对TOC、TN、TP的净化能力最强, 日去除量分别可达69.97 mg、11.51 mg和1.89 mg。因此, 在理论上可利用淡水驯化后的桐花树进行人工湿地的构建, 提高对淡水环境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