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本实验室以前的工作表明,动物在急性低氧条件下,中枢大量释放β-内啡肽,这是中枢对低氧的应激反应,而这种反应的结果引起低氧通气抑制。除了中枢反应外,是否还存在外周β-内啡肽系统对低氧的反应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测定了在模拟3600m高度时人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并同时观察了这种变化与终末呼出气氧分压(P_(EO2))和氧饱和度(Sao_2)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成人与新生儿对急性低氧的通气反应明显不同:成人表现为通气增强的单相反应,而在新生儿(<7天)则反应是双相的,即先有短暂的通气增强,继以持续的通气不足。在兔上,成年兔与新生兔(<15天)之间也存在相似差别。纳洛酮可以拮抗此一抑制相,提示抑制是内啡肽活动所致。我们设想,成人也有类似情况:即对低氧的通气增强反应虽然表现为单相的,但整体中可能也会有“掩蔽”着的通气抑制性成分,它也是以内啡肽活动为基础。这一问题应该加  相似文献   
23.
平原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系列急性适应性改变中,通气功能的增强是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发生依赖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正常功能。一部分人在移居高原的初期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急性高山反应主要症状,而且少数人的症状十分严重。虽然在早年的高山生理考察中就曾注意到急性高山反应严重者的通气不足现象。但是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
缅怀冯德培先生胡旭初(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敬爱的老师、冯德培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生前不仅是位一代杰出的生理学家,而且还是我们生理科学刊物的创办人和发展者。早先,他曾任本刊《生理学报》主编有年。其后,为了支持上海生理研究所创办英文出版的《中国生...  相似文献   
25.
(一)在慢性實驗中用備有小胃的狗,我們证明組織胺引起的胃分泌能反射地为皮膚電刺激及一些其他外界刺激所抑制。 (二)這抑制現象在除去胃的迷走神經支配相交或神經支配,並隔離腎上腺的神經聯系時,仍能出現。它似有某種可以反射地形成的抑制性體液變化為基礎。 (三)但在急性實驗中我們又證明大內臟神經和注射腎上腺素均能抑制組織胺引起的胃分泌,這指示在正常動物胃分泌的反射抑制仍可能通過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而得實現。 (四)本文所述的胃分泌的反射抑制現象顯然包含複雜的神經-體液機制,並且是在高級神經中樞參加下產生的。  相似文献   
26.
心脏作为搏送血液的泵(简称为心泵)的性能优劣,是决定人体在急性低氧应激中适应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以前曾观察到,心泵性能优良的健康人能较好地耐受相当于海拔7500米的急性减压低氧,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凡登达8200米以上的登山队员,其心泵性能显著优于只能登到6500米以下的队员。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  相似文献   
27.
在麻醉开胸狗上,于急性逐步加重低氧条件下,同步记录左、右心室压、压力变化率(dp/dt)等指标,观察左、右心室“力效应”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急性低氧时,肺动脉升压效应与低氧程度呈正相关;左、右心室“力效应”并非同步。当左室“力效应”由增强转为减弱时,右室仍处于“力效应”增强过程,而且左室(-dp/dt_max)的减小先于(dp/dt_max)。严重低氧一旦使右室出现“力效应”减弱时,则标志着心泵功能崩溃。这些结果提示左室泵丧失代偿并非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室负荷过重;心室舒张期力学的改变在心泵对急性低氧的反应上甚为重要,可用左心室进行性的“力效应”减弱作为判断心泵对急性低氧不能耐受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