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明确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 L.) Cronq.精油的杀虫潜力及其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浸虫法和密闭熏蒸法测试了小蓬草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幼虫及成蚊的毒杀活性, 并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 小蓬草精油对白纹伊蚊1-4龄期幼虫及蛹的24 h LC50值分别为25.01, 45.88, 56.94, 64.60和346.23 μg/mL; 对致倦库蚊幼虫1-4龄期幼虫及蛹的24 h LC50值分别为9.16, 8.65, 32.12, 43.68和197.83 μg/mL。在剂量分别为48, 64, 80, 96, 112和128 μg/cm3时, 小蓬草精油对白纹伊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28.81, 22.31, 20.38, 17.05, 13.92和9.74 min; 对致倦库蚊的KT50值分别为34.90, 32.97, 23.97, 19.60, 15.20和10.34 min。 24 h熏蒸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LC50值分别是75.46和99.19 μg/cm3。小蓬草精油的GC MS定性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1种化合物, 其中单萜类物质6种, 倍半萜烯类物质17种, 含氧萜烯类6种。【结论】结果表明小蓬草精油对这两种蚊虫的毒杀活性较高, 具有深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2.
黄继光  赵欢欢  苗辉  徐汉虹 《昆虫学报》2012,55(12):1355-1361
为探明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的杀虫活性及其活性成分, 通过拌糖饲喂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羽裂蟹甲草甲醇提取物对家蝇Musca domestica成虫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4龄幼虫的毒杀活性, 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和现代波谱技术对羽裂蟹甲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 该植物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对家蝇成虫和白纹伊蚊4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从该植物叶和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豆甾醇、 无羁萜、 7 羟基 8 甲氧基香豆素、 7 羟基香豆素、 7, 8 二羟基香豆素、 瑞香素-8-O-β-D-葡萄糖苷、 槲皮素、 山奈酚和β 胡萝卜苷9个化合物。无羁萜、 槲皮素和山奈酚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00 μg/g拌糖处理48 h后, 其对家蝇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30%, 69.90%和77.04%; 50 μg/mL药液处理72 h后, 其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49%, 72.22%和71.06%; 均与鱼藤酮差异不显著(P<0.05), 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本研究说明羽裂蟹甲草对家蝇和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毒杀活性, 是一种潜在的卫生害虫控制剂。  相似文献   
23.
松油和桂皮油由于具有芳香性气味, 因而成为良好的成虫驱避剂, 但是关于它们对蚊虫的杀幼虫作用研究不多。为揭示市售的长叶松Pinus longifolia油和锡兰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油对来源于印度德里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4龄幼虫的毒杀潜力, 我们进行了室内研究, 以幼虫死亡率及行为改变和形态改变等指标评估其杀幼虫潜力。结果表明: 两种油对埃及伊蚊4龄幼虫均具有毒杀作用, 且松油的灭幼效果优于桂皮油。松油的LC50和LC70 值分别为0.33093 mg/L 和0.54476 mg/L, 而桂皮油的LC50和LC70 值分别为0.63159 mg/L和0.77736。进一步观察发现, LC90剂量下桂皮油的杀幼虫潜力强于松油, 其LC90为1.11879 mg/L, 而松油的LC90为 1.04915 mg/L。在处理的幼虫中观察到行为改变, 如兴奋、 坐立不安、 颤抖、 痉挛然后瘫痪, 说明这两种油可能对其神经肌肉系统产生了影响。显微观察处理幼虫的形态改变发现, 与对照相比, 大多数器官的外观正常, 只是肛鳃略为内收缩而引起结构畸形, 提示肛腮可能是这两种油的作用位点, 腮的功能异常引起了幼虫死亡。这两种油品可开发用作防治蚊虫的新型杀幼虫药剂。  相似文献   
24.
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通过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吸食感染性血液后,登革Ⅱ型病毒能侵染白纹伊蚊中肠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但不能侵染致倦库蚊中肠上皮细胞。以上研究证明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存在中肠感染屏障。  相似文献   
25.
云南伊蚊属奈蚊亚属一新种及二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云南省伊蚊属奈蚊亚属Aedes subgen. Kenknightia Reinert,1990至今所发现的种类,其中包括1新种类异形伊蚊Ae.(Ken.) dissmilierodes sp. Nov.和2种中国新记录,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简述了2种新记录的形态特征。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26.
登革Ⅱ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蚊虫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登革Ⅱ型病毒(DEN-2)感染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后的散播时间、程度及组织器官的感染顺序进行监测,以了解DEN-2在媒介白纹伊蚊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剂量感染登革Ⅱ型病毒后,在蚊虫消化道的主要部位以及大多数组织器官包括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在内,如涎腺、脑、神经节等亦检测到病毒抗原。登革Ⅱ型病毒一旦感染并逸出中肠会迅速侵染其它组织。从各组织感染率的高低推断,病毒逸出中肠后通过血淋巴传播到其它组织的顺序通常为:前肠、涎腺、咽部神经节、脑及食管下神经节、后肠及复眼的小眼等。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引诱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及触角电生理影响,以揭示白纹伊蚊吸血与传病的行为机制。【方法】采用行为学和触角电位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了L-乳酸、氨、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和触角电位强度变化,并分析了几种引诱物对白纹伊蚊活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氨、L-乳酸和1-辛烯-3-醇3种引诱物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变化趋势相同,随着引诱物浓度的增加,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强度也相应增强。同等浓度下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较另外两种引诱化合物更显著,且1-辛烯-3-醇的引诱效果相比L-乳酸要更强。当引诱化合物浓度在1 mg/L以上时,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增幅随着浓度增大也逐渐增大;在引诱化合物浓度达1 000 mg/L时,白纹伊蚊对氨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烈。【结论】行为学和触角电位的研究手段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和评价不同引诱物对蚊虫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28.
从贵州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一株2型登革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用抗DEN 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为DEN2,并对其 NS1和E基因RTPCR产物进行部分基因序列测定,与DEN2 NGC株比较,麻尾株的NS1基因区有7个碱基发生点突变,E基因区有1个碱基的插入,两个序列被GenBank收录,编号分别为AY277402、AY278226;麻尾分离株与其他9株DEN2型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与D243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证明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29.
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定了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和白纹伊蚊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株的wsp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及系统关系分析表明,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和白纹伊蚊Wolbachia株的wsp基因序列与Pip组其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00%和97%~100%, 属B大组Wolbachia中的Pip组。  相似文献   
30.
昆虫可以利用小干扰RNA(siRNA)机制干扰体内RNA病毒的增殖,从而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能力。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对蚊子的小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其中的RNA病毒序列,发现在我国云南地区的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体内存在Marayo,Omsk hemorrhagic fever和Ilheus等RNA病毒的基因片段。至此建立了发现媒介昆虫体内携带病毒的一种新方法,可用于媒介昆虫携带RNA病毒的本底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