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为长江上游特有种, 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 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该物种的种群动态, 作者利用2007-2009年长江上游江津和宜宾江段调查获取的体长频率数据, 评估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种群数量及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52-250 mm, 体重范围为2.7-307.2 g, 平均体长为150.8 ± 40.7 mm, 平均体重为72.3 ± 49.7 g。江津江段长鳍吻鮈平均体长(168.6 ± 29.5 mm)显著大于宜宾江段(125.6 ± 41.2 mm)。长鳍吻鮈体长-体重关系为: W = 6.06 × 10-6L3.20 (R2 = 0.98, P < 0.01, n = 436)。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渐近体长(L)为338 mm, 生长系数(k)为0.24/yr。由Pauly公式、Gunderson和Dygert公式、Jensen公式等3种方法估算出其平均自然死亡系数为0.43。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江津和宜宾江段长鳍吻鮈的总死亡系数分别为2.26和2.09。江津和宜宾江段长鳍吻鮈资源开发率分别为0.81和0.79, 已超过由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估算出的最大开发率0.57和0.62。由体长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2007、2008和2009年江津江段长鳍吻鮈种群数量分别为68,247、67,432和176,266尾, 平均为103,982尾; 宜宾江段种群数量分别为22,953尾、46,340尾和34,021尾, 平均为34,438尾, 表明江津江段种群数量高于宜宾江段。长鳍吻鮈资源已被过度开发, 建议加强种群动态监测, 延长禁渔期及开展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保护这一特有物种。  相似文献   
22.
中国鲥鱼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是我国名贵的溯河产卵鱼类 ,每年春夏之交 ,鲥鱼从海洋溯河而上进入长江、珠江和钱塘江等河流的产卵场进行繁殖 ,形成一年一度的渔汛。鲥鱼自古以来被列为中国的名贵鱼类 ,早在明朝已有鲥鱼的记载。《本草纲目》对鲥鱼注称 :“初夏时有 ,余月即无 ,故名鲥”.“鲥鱼形秀而扁 ,微似舫而长 ,白色如银 ,肉中多细刺如毛 ,大者不过三尺 ,腹下有三角硬磷 ,其脂在鳞甲中 ,自甚惜之”.“鲥甘平 ,补虚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环境污染加剧等诸多原因 ,鲥鱼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环 ,目前 ,长江、钱塘江的鲥鱼已经基本绝迹、珠江鲥鱼资源严重衰退, 因此鲥鱼亟待拯救。    相似文献   
23.
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华堂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生态学报》2014,34(23):7110-7118
为了解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下游巫山和大昌2个采样点在不同水位时期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计算了δ13C-δ15N同位素生态位中的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域的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随与河口距离而减小,δ15N值与河口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同种鱼类的δ13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除了5月,巫山站点与大昌站点同种鱼类的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不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同种鱼类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同种鱼类组成的鱼类群落同位素量化指标比较发现,巫山站点10月鱼类群落的营养多样性指标及营养位置高于5月群落;大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巫山站相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大宁河静水水域存在丰富的饵料导致。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并未显示出处明显的规律性,可能与采样时间、鱼类种类的选择和样本量的大小有关。基于各种同位素值量化的生态指标应用于大宁河水域的鱼类食物网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能为大宁河渔业生态调控措施以及渔业生态系统重建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长江三峡库区鱼类资源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1997-2000年在长江三峡库区的巴南和万州江段共监测1292船次,统计 渔获物4096.38kg,生物学测定2464尾,共采集鱼类30种,分属8科24属,目前库区渔获物组成和结构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白甲鱼,中华倒刺靶,岩原鲤等在渔获物中比较已经很少,铜鱼资源也明显下降,Gua,Gan,鳊等在渔获物中已基本消失,而南方鲇,鲤,黄颡鱼等比较相对上升,渔获物中高龄鱼个体减少,低龄鱼及幼鱼个体比重增加,与70年代资料相比,三峡库区鱼区资源已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25.
长江渔业资源变动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水系支流众多 ,流域面积广阔 ,鱼类资源极为丰富[1]。长江盛产青鱼、草鱼、鲢、鳙、铜鱼、圆口铜鱼、长吻、鲶、黄颡鱼、鲤、鲫、鲥、刀鲚、风鲚、鳗鲡等许多名贵经济鱼类 ,是著名的四大家鱼、鳗鲡等许多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 ,其品质是我国所有水系中最优的 ,作为基因遗传是其他任何水系或人工方式所不能替代的[2 ,3]。长江又是我国淡水苗种的重要生产基地 ,如四大家鱼、鳗鲡鱼苗 ,历史年产量曾高达 3 0 0亿尾和 2亿尾[4 ]。因此 ,长江渔业资源的盛衰变化对我国的淡水渔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长江捕捞渔业自 2 0世…  相似文献   
26.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δ13C、δ15N)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自长江中游干流宜昌、荆州、石首、监利、城陵矶、鄂州、九江和湖口江段的44种鱼类及3种水生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营养级研究。长江中游干流鱼类的δ13C值范围﹣33.83‰(鳙Aristichthys nobilis) ~ ﹣17.36‰(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δ15N值范围4.83‰(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15.13‰(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以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δ15N均值5.48‰作为营养级基准线(营养级 = 2),计算出该江段水生动物的营养级处于2.42 ~ 4.88,主要集中在2.83 ~ 3.61之间,鱼类平均营养级为3.28。营养级大于2.83的鱼类种类数量占了总生物种数的80.85%。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和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营养级最低,分别为2.42 ± 0.49和2.56 ± 0.52,营养层级大于4.0的高级消费者为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鳙和长蛇鮈(Saurogobio dumerili),分别为4.88 ± 0.01、4.37 ± 0.27、4.32 ± 0.35和4.09 ± 0.78,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鱤(Elopichthys bambusa)、鱖(Siniperca chuatsi)、翘嘴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和南方鲇的营养级分别3.99、3.92 ± 0.16、3.89 ± 0.27、3.87 ± 0.62、3.59 ± 0.69和3.59 ± 0.57。本研究旨为长江中游渔业资源评估及其合理利用提供基础科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长江中游干流渔业资源营养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受人为活动干扰影响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该物种的种群动态,利用2007~2009年三峡库区以上江津江段的渔获量和体长频率数据评估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资源量及资源利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体长范围为76~480 mm,体重范围为5~2 002 g,平均体长为(158.7±54.8)mm,平均体重为(72.4±148.8)g。优势体长组为90~210 mm,约占总数的77.9%(n=277)。长薄鳅体长(L,单位mm)与体重(W,单位g)幂函数关系为:W=7.28×10﹣6L3.09(R~2=0.95,P0.01,n=277)。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长薄鳅渐近体长(L_∞)为555 mm,生长系数(k)为0.17/a。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其自然死亡系数(M)为0.37。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Z)为1.23。江津江段长薄鳅资源开发率为0.70,超过了其资源最大开发率0.43,表明其资源已过度开发。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江津江段2007、2008和2009年长薄鳅年资源量分别为2 544尾/km(0.75 t/km)、2 405尾/km(0.42 t/km)和7 245尾/km(1.63 t/km),平均4 065尾/km(0.93 t/km)。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记录到了长薄鳅的最大个体(体长480 mm);本研究估算的长薄鳅总死亡系数和资源开发率较高,可能与江津江段的捕捞强度较高有关。建议加强长薄鳅种群动态长期监测,采取禁渔、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促进资源恢复。  相似文献   
28.
2010年7月-2012年7月逐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万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样本547尾,以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肠道内含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耳石优于其他年龄材料,鉴定成功率为93.7%;圆筒吻鮈样本由7个年龄组组成,其中以2~4龄为主(79.89%),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W=8×10-6L2.977(r2=0.955,P<O.01),体长(L)与耳石半径(R)关系式为L=8×10-4 R2.149(r2=0.945,P<0.0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389.37(1-e-0.177(t+0.739)),Wt =515.26(1-e-0.177(t+0.739))2.977;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ti =5.44龄;圆筒吻鮈全年摄食,主要食物为藻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从数量百分比看,藻类和软体动物居多(93.12%),从重量百分比看,藻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占主要(78.38%),为杂食性鱼类.与历史研究对比显示,圆筒吻鮈个体已出现小型化现象,但体重变化不大.对出现的过度捕捞状态,提出了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9.
捕食胁迫(胁迫时长和胁迫强度)影响鱼类的运动能力,遭遇捕食者时猎物鱼的逃逸策略不尽相同。为考察鱼类运动能力对捕食胁迫的响应,本实验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四大家鱼幼鱼为猎物鱼。猎物鱼分别在无捕食(对照)、低捕食(隔网胁迫)和高捕食(直接胁迫)压力下接受捕食胁迫,胁迫时长分0、7和14 d三个水平,随后对比四大家鱼种间运动能力的差异,并考察四大家鱼幼鱼的稳定和非稳定游泳能力在不同捕食胁迫水平(胁迫时长和胁迫强度)下的适应性改变。结果表明:四大家鱼的稳定游泳和非稳定游泳能力之间存在权衡,应对捕食胁迫时以增强快速启动游泳能力为主,临界游泳速度有下降趋势;四大家鱼均表现为“C”型快速启动游泳模式,在快速启动过程中身体旋转主要在第1阶段完成,速度性能在第2阶段达到最大;在捕食压力下,四大家鱼的逃逸策略存...  相似文献   
30.
怒江三种裂腹鱼属鱼类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在怒江收集116尾光唇裂腹鱼,76尾保山裂腹鱼,35尾贡山裂腹鱼,测定其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光唇裂腹鱼116个cytb序列中定义了9个单倍型,14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8399±0.0124,核苷酸多样性pi=0.0025±0.0015。保山裂腹鱼76个cytb序列中定义3个单倍型,2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5544±0.0449,核苷酸多样性pi=0.0080±0.0041。35尾贡山裂腹鱼样本的cytb序列中定义8个单倍型,1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7664±0.0556,核苷酸多样性pi=0.0017±0.0011。由于近期的环境污染、水工建设、捕捞压力等使3种鱼各自在怒江下游形成隔离的、遗传结构简单的小种群。光唇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历史上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近期种群萎缩。约在(1.11±0.22)MaBP,保山裂腹鱼的烂渣河和保山东河2个种群分离,因此应当做2个进化显著单元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