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目的:研究盐酸比哌立登(BH)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为阐明其在体外的代谢过程、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及分子对接模拟等方法,在不同温度下,测定BH与HAS的紫外吸收光谱变化、结合常数、结合位点,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和分子模拟对接情况。结果:在25℃时,BH与HSA的结合常数KA为2.71×10~3 L/mol,结合位点数目是0.86;在37℃时,结合常数KA为1.58×10~3 L/mol,结合位点数目为0.82。BH使得HSA的荧光波长向短波长方向蓝移;BH可导致HSA的α-螺旋向无规卷曲的转变。结论:BH与HAS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导致HSA酪氨酸残基周围内环境被破坏,环境极性减弱,疏水性增加,同时还会导致HSA荧光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22.
张炼  李晓飞  文益民  张增山 《生物磁学》2012,(33):6431-6434,6531
目的:通过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V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Allen’s装置制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术前及术后对大鼠进行BBB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变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损伤后个时间点Caspase-3表达;原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大鼠急性脊髓损后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损伤后3d可见大量的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7d时达到高峰,此后表达逐渐减少,21d时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较,G—CSF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可以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使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显著下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3.
主要抗蚜小麦品种(系)的抗性类型及其生化抗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0个抗麦蚜品种(系)室内苗期生命参数、抗性类型和抗蚜次生物质的研究,明确了不同抗性级别的品种对麦蚜种群控制力及部分生化抗蚜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抗蚜品种(系)中30%左右为不选择性:表现为爬行频繁,定殖率低,但是定殖个体生长发育良好;70%为抗生性;表现为使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和禾谷缢管蚜只Rhopalosiphum padi(L.)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2.1%~28.2%和3.7%~13.9%,若蚜死亡率增加1.0~3.6倍和1.0~2.25倍,平均寿命缩短10.2%~96.5%和37.5~97,1%,繁殖力下降3.4%~72.8%和25%~97.2%。苗期生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源的单宁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感蚜品种,其总酚含量与抗麦长管蚜级别呈显著负相关,以抗生性为主的品种其总酚含量亦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力(rm)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总酚是小麦抗长管蚜的关键因子之一,而与禾谷缢管蚜抗性水平无关;单宁含量与麦蚜抗性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4.
芫菁寄生菌降解斑蝥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种芫菁的寄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曲霉Aspergillus sp.,进行斑蝥素的抑菌试验和对斑蝥素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斑蝥素对这2种真菌没有抑制作用,球孢白僵菌可以有效地降解斑蝥素,降解率为90.45%,而曲霉不能降解斑蝥素。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中调控元件和功能基因的种类及应用频率,结合水稻基因工程研究中标记基因的使用情况,确定将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标记基因Bar、HPT和NPTⅡ基因作为转基因水稻的筛查检测靶标。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将水稻内标基因SPS、筛选靶标(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HPT基因和NPTⅡ基因)、事件特异性检测靶标(TT51-1、KF-6和KMD1)聚合克隆到质粒载体上,构建质粒分子pBS Rice。应用结果表明,阳性质粒分子pBS Rice既适用于转基因水稻的筛查检测,也适用于抗虫水稻TT51-1、KF-6和KMD1的事件特异性检测。研究结果为转基因水稻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转基因水稻原材料供应的阳性对照,其对目前国内外批准的转基因水稻检出率达100%,满足了监管过程中转基因水稻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6.
芫菁斑蝥素对几种动物蛋白磷酸酶2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斑蝥素对马、兔、猪、鸡、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L.)等几种动物体内PP2A的抑制作用。将斑蝥素作用于马、兔、猪、鸡、眼斑芫菁等几种动物体内的PP2A,采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比色法测定斑蝥素对PP2A的抑制率。斑蝥素对马、兔、猪等哺乳动物体内的PP2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07、0.12、0.23 g/L;斑蝥素对鸡体内的PP2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于眼斑芫菁体内PP2A抑制作用不明显。马、兔、猪体内的PP2A对斑蝥素很敏感,而鸡和眼斑芫菁体内的PP2A对斑蝥素较不敏感。  相似文献   
27.
利用小波分析对13名志愿者18个血清样品的短波近红外光谱进行去噪预处理,以血糖仪测定的血糖为参考,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在700nm~1060nm短波近红外波段建立血糖浓度预测模型。由相关系数(R)和预测标准差(RMSEP)对预测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评价。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54,均方根预测误差为0.2435,并和采用傅立叶变换去噪方法及iPLS建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波分析预处理数据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扣除噪声干扰,使模型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8.
树鼩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病毒严重危害树鼩(treeshrew,Tupaia)生命健康,但却鲜见有关树鼩自然感染病毒的报道。该研究采集6份因腹泻死亡的野生树鼩粪便,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72h后细胞发生病变,特征为颗粒增多、破碎、变圆固缩、拉网及脱落等;电镜观察显示该病毒为球形,双层衣壳,完整直径~75nm。纯化病毒经核酸PAGE电泳后呈现10个核酸节段,并为典型的3:3:4排列。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L1基因保守区RT-PCR检测、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该病毒株属于MRV,且与来源于蝙蝠的呼肠孤病毒分离株(T3/Bat/Germany/342/08)同源性最高。MRV是人兽共患病病毒,该实验首次从树鼩体内成功分离到MRV,对今后研究制定实验树鼩病毒学控制标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有效预防该病毒在树鼩与人类之间传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产物--斑蝥素酸镁对人喉癌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是否好于临床抗癌药物斑蝥酸钠。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别考察斑蝥素酸镁和斑蝥酸钠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影响。结果:与斑蝥酸钠相比,斑蝥素酸镁作用喉癌Hep-2细胞的效果更加显著。其IC50仅为2.19μmol·L-1,远低于斑蝥酸钠的IC50(15.75μmol·L-1)。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显示,与斑蝥酸钠相比,斑蝥素酸镁明显阻止细胞集落的形成,最低有效浓度为1.75μmol·L-1,远低于斑蝥酸钠的最低有效浓度(3.50μmol·L-1)。结论:与斑蝥酸钠相比,斑蝥素酸镁对喉癌Hep-2细胞具有更加显著的抑制效果,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 c、SREBP-1 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 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