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外源Ca(NO_3)_2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番茄品种'农城906'和"毛粉802'幼苗为材料,利用Hoagland基础培养液,研究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10、20、30和40 mmol/L Ca(NO3)2对番茄植株盐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1) 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了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使其CAT、POD、SOD活性显著降低;(2)添加20 mmol/L Ca(NO3)2能够有效提高盐胁迫条件下幼苗的地上和地下部干重,缓解叶绿素的降解和根系活力的下降,增加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强幼苗体内POD、CAT等细胞保护酶活性,但随着Ca(NO3)2浓度的继续增加,这种缓解作用逐渐减小.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Ca(NO3)2能有效缓解NaCl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和生理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番茄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力,并以20 mmol/L Ca(NO3)2对NaCl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PAD)对胆总管结石成分及胆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行内镜下取石治疗患者44例,其中14例伴有PAD、30例无PAD,使用红外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结石样本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从入组患者中分别筛选8例伴有PAD的患者为PAD组,8例无P...  相似文献   
23.
基因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9年,约翰逊(Johannsen)首次提出了基因(gene)的概念,用以替代孟德尔(Mendel)早年所提出的遗传因子(geneticfactor)一词,并创立了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的概念,把遗传基础和表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肺超声(LUS)在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院确诊为CAP的患儿95例,以腋前线、腋后线为界,将患儿肺脏分为前、后、侧三个区域,对所有患儿进行LUS检查,观察胸膜线、B线、肺实变程度及胸腔积液,并对支气管充气征进行检查。结果:95例CAP患儿经LUS检查后,诊断为阳性的有93例,阴性有2例,准确率为97.89%;CAP患儿的LUS的主要表现为肺泡-间质综合征、支气管充气症、胸膜线异常、胸腔积液;80例为综合表现(84.21%),15例为单一表现(15.79%)。结论:LUS诊断CAP患儿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果安全可靠,可以应用于为临床诊断CAP。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脑脊液降钙素原(PC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脊液PCT、VEGF、S-100B、NSE、MMP及CGRP水平,并分析研究组依照不同层次分组后以上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脑脊液中PCT、VEGF、S-100B、NSE、MMP及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症患儿高于轻症患者,急性期患者高于非急性期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指标中任意二种、三种、四种及五种联合检测,其诊断效能均在0.923-0.967之间,六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效能最高为0.975。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T、VEGF、S-100B、NSE、MMP及CGRP水平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不同严重程度及分期患儿的以上指标均有一定的差异,六种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26.
周静  郑玉才  金素钰 《四川动物》2006,25(2):244-246
牛蛙心脏中乳酸脱氢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显示3种同工酶区带,分别命名为LDH1、LDH2、LDH3,其中LDH1的活力占绝对优势.采用HiTrap^TM Blue HP 亲和层析和DEAE-Sephadex A离子交换层析对牛蛙骨骼肌中的LDH3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化的LDH3比活力为295 U/mg,Km NADH=0.028,Km丙酮酸=1.242,在SDS-PAGE上显示两条带,提示该同工酶是由两种亚基组成的,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35.3 kD和37.6 kD.  相似文献   
27.
米曲霉来源的S1 核酸酶具有降解单链DNA或RNA的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 ,该酶能将不同的环形DNA分子从超螺旋转变成开环和线形结构 ,对质粒pUC19的实验证明 ,S1 核酸酶的这种转变作用与加入的酶量呈正相关。在 2 5 μL总反应体积中 ,按 10 0ngDNA加入 5u至 17u的S1 核酸酶 ,能获得较高比例的线形DNA。由于微环DNA分子太小 ,单酶切位点的出现率较低 ,很难用常规方式进行克隆 ,以S1 核酸酶进行线形化是微环DNA克隆的途径。pC3是已知最小的真核生物线粒体DNA类质粒 (5 37bp) ,经S1 核酸酶线形化后 ,成功地克隆到pMD18 T载体上。  相似文献   
28.
不同海拔下滇重楼叶片与花萼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对云南省昆明(海拔2100 m)和者竜(海拔985 m)2个不同海拔地区人工荫棚种植下滇重楼叶片和花萼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滇重楼叶片与花萼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光合午休出现在14:00左右,叶片与花萼Pn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2:00,空气温度(Ta)偏高和相对湿度(RH)偏低分别是导致者竜和昆明地区滇重楼"午降"的主要因素;昆明地区滇重楼叶片和花萼日均Pn、Pnmax、LSP和初始量子效率较高,LCP、Rd较低,光合能力更高;昆明地区滇重楼花萼具有同叶片相似的光合特性,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大;但者竜地区滇重楼花萼Pnmax和LSP显著低于叶片,初始量子效率显著高于叶片(P0.05),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小,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更高;去除花萼后,滇重楼果实干重显著降低,且者竜地区果实干重减少量显著低于昆明地区(P0.05)。  相似文献   
29.
伞形科作为被子植物中非常重要的类群,一直以来都是分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类学家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正在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合理,且能够反映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系统。东亚分支(East-Asia Clade)正是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在构建伞形科新的分类系统过程中命名的分支之一。该分支在地理空间上以东亚为主体,集中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区域。在东亚地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背景下,目前该分支的范围并未准确界定,分支内部复杂的演化关系也尚未解决。东亚分支系统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给芹亚科大系统框架的构建带来新的认识。该文结合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回顾了东亚分支提出的历史背景,东亚分支的建立及其在芹亚科中的系统位置,以及东亚分支各属的界定及其系统关系。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分支现有约16个属,在芹亚科系统树上与Komarovieae构成姐妹群关系;除了Heptaptera、Keraymonia和膜苞芹属外,其余各属均不构成单系,部分属(如滇芎属、茴芹属和瘤果芹属等)的模式种落入芹亚科别的分支。此外,该文还对研究东亚分支的意义以及该分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指明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不同大小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盐析法制备三种不同孔径的(200-300μm、300-450μm、450-600μm)CPC材料,利用Micro-CT测量三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孔隙率。无菌条件下取新生大鼠BMSCs原代培养并传代;将三组材料分别放置于24孔板内,每个材料接种5×104个细胞后,37℃、饱和湿度环境下静置培养。于接种后第1、4、7、14、21天用picogreen试剂盒测定细胞增值率;并在第14天、21天戊二醛固定材料并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生长情况。结果:micro-CT测量结果显示:三种CPC材料孔径间相互连通,孔隙率均大于68%,平均孔径分别为235μm、422μm、505μm。细胞在三组材料上均呈对数增长趋势,在第14天到达平台期,在第1天三组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第4天450-6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第7天细胞数量随孔径的增加而增加,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200-300μm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300-450μm组和450-600μ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孔径大小可影响大鼠BMSCs在多孔CPC材料上的增殖能力,随着孔径增大,细胞增殖力增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孔径结构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