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21.
根据2019年冬春季(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分析了其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胴长组201~250 mm以及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Ⅱ期和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Ⅲ期的各特征参数增幅达到峰值。除上翼长与上脊突长比值(UWL/UCL)和下头盖长与下脊突长比值(LHL/LCL)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外,其余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均无性别间显著差异,各特征参数与脊突长的比值在不同性腺成熟度、不同胴长组间也无显著差异,比值保持稳定,表明角质颚各区域生长保持一致。研究表明,201~250 mm可能是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在胴长上的生长拐点,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Ⅱ期和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Ⅲ期可能对应角质颚外部形态在性腺成熟度上的生长拐点。  相似文献   
22.
巨蜥隶属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巨蜥科(Varanidae)巨蜥属(Varanus),全球约有70种(IUCN 2010),分布区包括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至新几内亚、澳洲及印度洋岛屿(赵尔宓等1999)。巨蜥多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河岸附近或沿海河口(赵尔宓1998,徐正强等2006)。  相似文献   
23.
北部湾儒艮现状的调查兼记印度洋白海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北部湾中国水域儒艮的现状 ,于 2 0 0 0年 9月 15日至 11月 17日在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的沿岸海域进行了 36次舟船考察。调查结果表明 ,在北部湾的部分海域仍有儒艮存在 ,但数量比 2 0世纪 80年代已显著减少。建议把海南省西海岸近海的儒艮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作为最优先的海兽保护项目。另外在 11月 3日和 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大风江口 (2 1°36′N ,10 8°5 4′E)的舟船考察中 ,还分别观察到约 7头和 4头印度洋白海豚的小群 ,它们属于在中国海域已知的唯一印度洋白海豚种群 ,建议广西合浦国家级儒艮自然保护区把印度洋白海豚也作为其重点保护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4.
任菲  郗丽君  宋磊  朱雅新  董志扬  黄英  黄力  戴欣 《微生物学报》2012,52(11):1318-1325
[目的]分析西南印度洋深海热液羽流细菌的多样性特点,为认识该特殊环境微生物对大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获得特殊的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将西南印度洋深海热液羽流海水进行原位浓缩,对获得的1000倍浓缩海水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和微生物纯培养 ;通过构建原始海水浓缩样品和富集培养物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结合纯培养获得的微生物菌株的16S rRNA基因,分析该样品的细菌多样性结构和特点.[结果]共获得104个16S rRNA基因,其中50个来自原始热液羽流浓缩海水样品,40个来自富集培养物,14个来自分离获得的纯培养,它们分属于γ-变形菌群(γ-Proteobacteria)(74个),α-变形菌群(α-Proteobacteria)(14个),β-变形菌群(β-Proteobacteria)(5个),拟杆菌群(Bacteroidetes)(4个),厚壁菌群(Firmicutes)(2个),浮霉状菌(Planctomycetes)(2个),疣微菌(Verrucomicrobia)(2个)以及放线菌(Actinobacteria)(1个),共29个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26个序列与已知微生物16S rRNA基因相似性低于97%,最低的只有86%.[结论]西南印度洋热液羽流存在较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以γ-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其次为α-Proteobacteria ;该环境中存在较多尚未获得分离培养的微生物新属种.  相似文献   
25.
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重构热带印度洋各月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数据,绘制了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和下界深度,以及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和温跃层季节性变化有关。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的温跃层上界深度的范围为30-40m,超过70m的渔区CPUE值普遍偏低;在西南季风期间温跃层上界最深达到120m。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温跃层下界深度不超过200m,在西南季风期间,深度会超过300m。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对应的温跃层上界温度都超过25℃,温度小于24℃的渔区CPUE值普遍较低;在西南季风期间,高值CUPE区域对应的温跃层上界温度范围变大,温跃层上界温度延伸到22℃,在22℃以下渔区CPUE值都很低。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最适温跃层特征参数分布,得出黄鳍金枪鱼最适的温跃层上、下界温度范围分别是25-29℃和13-16℃;其上、下界深度范围分别为30-70m和140-200m。K-S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26.
陈双喜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351-1355
[目的]为了筛选深海砷抗性菌,了解印度洋中脊深海沉积物砷抗性菌的多样性情况.[方法]通过砷富集培养,筛选出砷抗性菌;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与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法两种手段分析了富集物中砷抗性菌的多样性.利用兼并引物PCR,从抗性菌株中克隆与砷抗性相关的基因.[结果]共筛选到8株砷抗性菌,分别属于y-proteobacteria的5个不同的属.其中,菌株AS-I1-3的抗性最高,可以在26×10-3 mol/L三价砷存在的情况下生长,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菌株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 IAM同源性最高(100%).DGGE分析显示,该菌是富集物中的最优势菌,其次是盐单胞菌(Halomonas)和海杆菌(Marinobacter).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与菌株AS-I1-3序列相同的克隆子占整个克隆文库的72.5%;而与菌株AS-I1-5(Halomonas meridiana,100%)和菌株Mn-I1-6(Marinobacter vinifirmus,99%)序相同的克隆子分别占10%和7.5%.然而,利用兼并引物PCR,仅能从2株非优势菌中克隆到了与砷抗性相关的基因,表明菌群中的优势抗性菌可能有其他的抗性机制.[结论]在深海环境中存在着多种砷抗性菌,其中Pseudoalteromonas属的菌株是该富集条件下的砷抗性优势菌.这些砷抗性菌在大洋环境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常亮  王鑫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10,50(9):1218-1225
【目的】为了研究印度洋石油降解菌多样性,并获得新的石油降解菌。【方法】本研究通过印度洋表层海水样品采集、以柴油与原油1:1混合物作为碳源,从中富集、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并通过PCR-DGGE对13个站点富集菌群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分析,共得到共29个属的51株不同的细菌,它们主要是属于α亚群和γ亚群。其中,Alcanivorax属(占18%),Novosphingobium属(占10%)和Marinobacter(占6%)Thalassospira(占6%)为主要的优势菌。通过生态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nner指数(H)为4.57968,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E)为0.8664771,表示其分布比较均匀。单菌实验表明,49株具有石油降解能力其中,Sinomonas,Knoellia,Mesoflavibacter等属的细菌为首次发现有降解能力。DGGE分析表明Alcanivorax属的细菌是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的重要石油降解菌。【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并获取了若干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降解菌。  相似文献   
28.
杨洋  邵宗泽 《生物资源》2017,(6):423-433
烃类物质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深海可能含有特殊的烃降解微生物。本研究通过对西南印度洋中脊与印度洋中部深海沉积物中石油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鉴定,从6个站点的样品中共分离得到800株菌,通过BOX-PCR去重复菌株后,对其中183株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这些菌分属于23个属;其中,γ-变形菌纲的食烷菌属(Alcanivorax)和放线菌纲的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占优势。此外,还发现了食烷菌属2个潜在的新种、假海栖菌属(Pseudooceanicola)1个潜在新种。高通量测序结果证明,富集菌群中γ-变形菌纲是优势菌,主要包括食烷菌属、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等。结合可培养菌与高通量测序结果,食烷菌属、盐单胞菌属、海杆菌属、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海源菌属(Idiomarina)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是沉积物样品中常见的石油烃降解菌,迪茨氏菌属(Dietzia)、红球菌属(Rhod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与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可能也参与了烃的降解。  相似文献   
29.
李健,博士(左图)是我国首个横跨南海-东印度洋浮标/潜标长时间序列观测阵列主要的设计和建设者之一,为我国南海-印度洋观测系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高频地波雷达观测技术专家,解决了我国近岸海洋实时全天候观测的技术问题,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建设我国第一个深水时间序列观测站——西沙站,该项成果入选2015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生前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潘文亮博士(右图)自2006年起作为科研骨干负责了中国西沙、珠海、湛江、台山、三亚和斯里兰卡等地30多个海洋水文气象实时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并参与了海洋观测网络的显示界面研发和监控电视墙的建设,实现了海洋水文和气象等多个关键要素的远程、无人、实时获取,极大地降低了我国海洋观测所需的投入。  相似文献   
30.
正在东印度洋的圣诞岛上,生活着数以千万计的红蟹。每年10月,蛰伏在洞穴里的红蟹似乎听到了爱情的召唤,纷纷爬向海边搭建爱巢,寻找配偶。从栖息地到海边沙滩不足3000米的距离,是红蟹们世世代代寻爱之路必经的自然通道,但时至现代又是一条充满凶险与杀机的死亡之旅。红蟹必须保持身上的水分才能保住生命。它们冒着50摄氏度的高温,每小时只能爬行700米。为了不被骄阳烤干,只能拼命向海边爬过去,这一路便成了体质与意志的生死考验。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横亘在它们面前的还有两道鬼门关。一道是运送矿石的铁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