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988—2001年重庆市主城区植被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1988、1993和2001年共3期植被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8—2001年主城区的植被面积呈加速下降趋势,植被斑块的破碎程度逐渐增大,空间分布越来越分散,其中1993—2001年的变化比1988—1993年的变化更明显;对3期影像进行叠加,得到了8类变化轨迹的斑块;通过分析不同变化轨迹的斑块的空间格局和空间作用,揭示出植被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3期中均为植被和非植被的轨迹所对应的斑块自相关程度较高;其余6类变化轨迹所包含的斑块自相关程度低,并在1988—2001年经历了植被与非植被的转变。  相似文献   
22.
姜昕彤  翟石艳  王铮  刘欢  陈静  朱悦悦 《生态学报》2023,43(15):6225-6242
本文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分析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采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准,结合自然发展情景、生产优先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三种情景,模拟2035年“三生空间”格局发展,并计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郑州市生产空间占地面积持续下降,生活空间不断增加,生态空间先增加后减少。(2)201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3097持续降至0.3058,低质量区域不断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的缩小,以及其他和水域生态用地被占用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3)自然发展情景下,生活空间存在扩张趋势,而生产和生态空间却不断下降,而生产优先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活空间缩减,生产和生态空间不断上升。(4)三种情景中,生态保护情景下郑州市203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最高,且在该情景下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研究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将有利于优...  相似文献   
23.
黄蕊  刘昌新  王铮 《生态学报》2017,37(9):2869-2879
基于气候治理背景,计算模拟了征收碳税和硫税后的经济影响和减排效果。结果发现,基准情景下,中国经济将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到2100年,GDP总量将达到69.95万亿美元,碳排放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高峰值出现在2034年,碳排放高峰为3832Mt C。在收税治理策略下,无论单独征收硫税还是单独征收碳税,我国的GDP均会受到影响,碳排放都会减少。同时征收碳税和硫税,碳排放显著降低,碳排放高峰出现在2031年,峰值估计为3111Mt C,较基准情景下碳排放高峰降低了721Mt C,高峰值出现的年份也提前了3a,完全满足2030年左右实现碳高峰的承诺。  相似文献   
24.
城市地表灰尘的概念、污染特征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城市地表灰尘是重要的非点源污染之一,20世纪70年代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研究成果颇丰,国内近年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从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地表灰尘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认识,并对国内外地表灰尘污染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总结,提出了相应的研究重点及方向.城市地表灰尘是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源”、“汇”载体,包含特定的环境信息,对区域环境状况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地表灰尘污染的研究应该成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对城市生态和非点源污染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格陵兰西部海域35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硅藻与月平均海冰覆盖率的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4月、10月和12月平均海冰覆盖率是该海域硅藻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的属种与站点得分情况,将格陵兰西部海域划分为4个区域:拉布拉多海海冰覆盖率最低,主要分布暖水种;戴维斯海峡多为冷水或极地硅藻分布;北部的巴芬湾海冰种开始大量出现,与该海域12月平均海冰覆盖率较高相关;Disko湾内10月平均海冰覆盖率最高,对应于海冰种、部分极地种和冷水种的高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26.
城镇绿地植被固碳量遥感测算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坚华  胡永红  周一凡  俞立中 《生态学报》2010,30(20):5653-5665
城镇绿地是增加城市碳汇的积极因素之一。但城镇绿地植被结构和分布的极高空间异质性、影响植物生产力的环境压力因子的极高空间异质性等,使城镇绿地碳汇水平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完全由遥感数据驱动的城镇绿地植被固碳量测算模型。它以分树种单株测算来适应城镇绿地植被结构和分布等的高异质性;以小尺度提取影响植物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压力和管养模式因子,来适应这些因子空间分布的高异质性。该模型可以用于自动测算城镇绿地植被地上干生物量和地上净第一生产力,它的提出对于评价城镇绿地植被的碳捕获能力和储量分布、碳汇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城镇地区碳循环和生态承载力等的定量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论证该技术框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局部试验,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7.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碳源汇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晓哲  王铮 《生态学报》2015,35(17):5898-5907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可能成为碳源,也可能是碳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森林、草地和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后向草地和农田的转化发挥碳源的作用,在毁林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其中热带地区森林转变为农田和草场的碳排放均高于温带和北方森林。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可促进森林的碳贮存,如退耕还林、改善森林管理等。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贮存碳的潜力存在显著差别,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而干旱地区减少碳排放的空间相对较少。开垦活动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最主要的人类活动,草地转变为农田伴随着土壤碳的流失。森林或草场转变为农田的过程伴随着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减少,生态系统碳储量降低,因此它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农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也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当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遥感观测和遥感模型、统计估算、生态系统模型以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模型的耦合。研究方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观测统计方法,降低数据中的不确定性;完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模型的耦合研究;建立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综合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碳减排目标下土地利用最优化布局研究。  相似文献   
28.
刘慧雅  王铮  马晓哲 《生态学报》2011,31(15):4405-4414
以云南省为例,用马尔科夫链计算能源结构,在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基于动态最优化理论估计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基于CO2FIX模型计算云南省森林碳汇,预测在能源消费碳排放和森林碳汇共同作用下的从2008到2050年碳净排放量。研究发现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净排放量曲线都呈"倒U"型,在2035年达到高峰,高峰值分别为和129.71 MtC和118.89 MtC;在森林碳汇中,原有森林的碳汇作用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但新造林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所以在保护原有森林的同时要植树造林,从生态学角度抵消碳排放;森林碳汇只能减少小部分碳排放,更主要的是改善云南省的能源结构,加快技术进步速度,开发水电等新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29.
非生物因子对河蚬重金属富集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长江口滨岸带河蚬体内重金属富集量的4个主要非生物因子依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高温度有助于河蚬对Cu、Zn、Cr、Ni的吸收;盐度对河蚬的重金属累积量影响比较复杂,仅在秋季表现出一定相关性,春季盐度影响不大;河蚬体内Cu含量与沉积物粒径存在显著正相关,Zn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正相关,Pb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负相关;河蚬体内重金属元素两两间的相关性明显,多种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朱潜挺  吴静  王铮 《生态学报》2013,33(11):3499-3508
气候融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减排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发达国家成立专项资金用于国际气候融资且发展中国家将其所获得的转移资金完全用于碳减排的经济机制下,在MRICES(Multi-regional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economy with GDP spillovers,GDP溢出作用下的多区域气候经济综合模型)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了模拟国际气候融资的模块.实验分析了气候融资在全球减排中的气候保护效益和对全球各国产生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持续的气候融资能有效抑制全球升温,但《坎昆协议》中提出的资金额度仅能使2100年全球升温比无资金转移时降低0.01℃,全球气候保护需要制定更长期的转移计划;气候融资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受益,而发达国家虽然在转移初期会遭受轻微的GDP损失,但从长期看资金转移将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最终出现资金转移输出方和输入方双赢的局面;同时,国际气候资金适量转移至中国有助于实现资金的优化高效使用,中国在全球减排中的贡献不容小觑.气候融资是一项气候保护有效、经济效益显著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