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种群持续繁殖是重引入物种对原灭绝地气候成功恢复适应的重要标志,研究重引入前后种群的繁殖波动规律,可为重引入管理者提供精准的繁殖预测信息和科学依据。本文整理北京重引入麋鹿种群后的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总分娩数据,以每年最早分娩日作参照基准,统计个体分娩距此的天数,计算同步化率,并用ANOVA分析气温、降水、空气湿度、光照等变量对麋鹿分娩定时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 引入后麋鹿种群年分娩节律呈“钟摆样”前后摆动,后逐渐回调,并最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隔85年 (从灭绝至重引入) 后,北京麋鹿种群首次分娩时间较乌邦寺种群推迟35 ~ 42 d;重引入定植阶段:分娩节律逐年提前;种群扩繁阶段:分娩节律逐年向后推迟;种群复壮阶段:分娩节律又逐年微回调并最终处于稳定状态。(2) 北京麋鹿种群分娩有较强光周期定时和同步化:在重引入的第一年,分娩同步化率达到0 ~ 25%、25% ~ 50%、50% ~ 75%,分别用时18 d、14 d、5 d;重引入定植阶段分别用时41 d、19 d、11 d;种群扩繁阶段分别用时45 d、10 d、9 d;种群复壮阶段分别用时34 d、20 d和11 d。(3) 累积光照和积温,对北京麋鹿种群正常分娩启动影响差异极显著,对同步化分娩没有影响:妊娠期积温达到 (2748.34 ± 157.69)℃,累计光照达到 (3684.77 ± 514.26) h可启动正常分娩。(4) 北京麋鹿种群的分娩峰期与地上生物量峰期相关;从分娩时间来看,北京麋鹿种群已经恢复了对原灭绝地气候的适应。(5) 随时间增长,北京麋鹿种群非同步化分娩的个体数量逐年增加,分娩期总跨度并未延长。1997年以来,平均每年有30%左右的非同步化分娩现象。因此,基于分娩数据分析表明,麋鹿引入北京37年后,种群已经恢复对原灭绝地环境的重适应。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缓解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30只SD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淫羊藿苷组,每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和淫羊藿苷组大鼠均制作大鼠腹部皮瓣IRI模型,假手术组以及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淫羊藿苷组大鼠则予以淫羊藿苷腹腔注射。对比各组大鼠皮瓣存活面积及存活率、血清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皮瓣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的皮瓣存活面积及存活率均低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大鼠的皮瓣存活面积及存活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均低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均高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SOD、GSH水平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皮瓣组织p38 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2(MKP-2)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皮瓣组织p38 MAPK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而MKP-2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发挥减轻腹部皮瓣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芪蝎活血通络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40只采用线栓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36只成功,4只死亡。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芪蝎活血通络汤2.0 mg/kg灌胃处理)、中剂量组(芪蝎活血通络汤4.0 mg/kg灌胃处理)和高剂量组(芪蝎活血通络汤8.0 mg/kg灌胃处理),每组9只,剩余10只大鼠仅切开皮肤分离和夹闭血管(对照组)。建模后芪蝎活血通络汤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用药4周后测评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并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含水量、脑梗死面积以及氧化应激[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 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延长(P<0.05),脑梗死面积增大(P<0.05),SOD、GSH-Px、CAT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蝎活血通络汤各剂量组大鼠m 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缩短(P<0.05),脑梗死面积缩小(P<0.05),SOD、GSH-Px、CAT活性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m NSS评分降低(P<0.05),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缩短(P<0.05);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脑组织MDA、IL-6、IL-1β、TNF-α低于低剂量组(P<0.05),SOD、GSH-Px、CAT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芪蝎活血通络汤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8.0 mg/kg剂量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介导腺苷酸环化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α1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地佐辛组与七氟醚组,三组均建立MIRI模型。地佐辛组与模型组都在建模前24 h腹腔注射地佐辛40 μg/kg与等剂量生理盐水,七氟醚组吸入2.5 %七氟醚15 min。结果:所有大鼠在建模过程中均存活,无大鼠因严重并发症而舍弃。地佐辛组与七氟醚组再灌注后24 h与48 h的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心脏组织AMPKα1和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glucocorticoid-regulated kinase-1,G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七氟醚组低于地佐辛组(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通过抑制大鼠MIRI的AMPKα1通路的激活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并进一步促进心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究牡荆素(Vitexin)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2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大鼠右侧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建模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n=10)、MCAO/R组(n=12)、Vitexin组(n=12)和Vitexin+脂多糖(LPS)组(n=12)。Sham组和MCAO/R组腹腔注射2 mL 0.9%生理盐水,Vitexin组腹腔注射2 mL牡荆素溶液(3 mg/kg),Vitexin+LPS组腹腔注射1 mL牡荆素溶液(3 mg/kg)和1 mL LPS溶液(0.5 mg/kg)。1次/d,连续14 d。给药14 d后,根据Zea Longa 5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大脑缺血半影区CD16/32+/Iba1+、CD206+/Iba1+的共表达。通过qRT-PCR或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缺血半影区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β、IL-4、IL-10、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或蛋白表达。使用商用试剂盒检测大脑缺血半影区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MCAO/R组相比,Vitexin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降低,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水平升高(P<0.05)。与MCAO/R组相比,Vitexin组CD16/32+/Iba1+的阳性细胞数量降低,CD206+/Iba1+的阳性细胞数量升高,TNF-α和IL-1β的mRNA水平降低,而IL-4和IL-10的mRNA水平升高(P<0.05)。与MCAO/R组相比,Vitexin组TLR4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细胞核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然而,LPS给药逆转了牡荆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结论:牡荆素部分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大鼠CIRI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The seroprevalence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in adults increased steadily from 55%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o over 90%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1]. As all her- pesviruses, HCMV establishes lifelong latency after primary infection. In immunocompetent individuals, host immune responses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overt HCMV diseases. However, in immunoeompromised people who suffer from burn injuries, HCMV reactivation has been shown to lead to significant diseases with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 ity [2-4]. Recently,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suggested that HCMV reactivation might have been considerably underesti- mated in burn patients [5,6]. Review of the available litera- ture identifies 〉50% of HCMV antibody-positive burn patients may reactivate this virus [5,6]. Although the exact mechanisms of HCMV reactivation are still not clearly under- stood, the immune system and host genetics are thought to be the non-behavior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acquisition of a reactivation.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RI)模型,观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组织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NDRG2)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组(I/R)(后两组各含3个亚组),每组10只.麻醉固定大鼠,颈部切口行气管插管.右侧开胸,肺缺血组依次分别选择游离夹闭右肺门(即右主支气管,右肺动、静脉)缺血30 min、60 min、120 min后,麻醉处死大鼠获取肺组织.肺缺血再灌注组同样选择游离夹闭右肺门,于夹闭右肺门60 min后松开,分别取再灌注30 min、60 min、120m in后麻醉处死大鼠获取肺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对肺组织NDRG2进行蛋白定位检测、RT-PCR对肺组织NDRG2 mRNA含量进行检测、Western-blot对肺组织NDRG2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肺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肺组织NDRG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肺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NDRG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 min时达最低,之后又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下调肺组织中NDR G2的表达含量,NDRG2可能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向调控位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8只,雌雄不拘。体重240-300g,随机分为3组(T1=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丙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采用Langendorff灌装置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心脏连接至Langendorff逆灌装置,3组均以K-H液平衡灌注10min后,再分别以K.H液、含30μmol/L。异丙酚的K-H液、含10μmol-L-1氯胺酮的K-H液灌注10min,然后全心停灌25min,再分别以停灌前相同的灌注液恢复灌注30min。留取冠脉流出液测定总LDH活性;灌注末取左室心肌组织置于2.5%的戊二醛固定,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心尖部心肌组织留待检测8-异前列腺素和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P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LDH活性降低(P〈0.05);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SOD及LDH活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升高,SOD及LDH活性降低(P〈0.05);P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m组和K组也明显改善。结论:异丙酚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氯胺酮没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Mdivi-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S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I/R组、和SI/R+Mdivi-1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Drp1,Fis1水平;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细胞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组和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加,Drp1,Fis1表达增高,ROS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组比较,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凋亡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rp1,Fis1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Mdivi-1可减轻CMECs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