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对44份不同来源的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穗腐病表现为抗病或感病的玉米自交系,分别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对其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塘四平头群的自交系发病最重,旅大红骨群的自交系发病最轻,瑞德群的自交系之间抗性差异较大。玉米自交系吉V203、承351和丹598对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均表现为高抗,而PHTD5和掖81162对两种致病菌均表现为高感。44份自交系在不同年份的抗性评级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玉米穗腐病的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玉米穗腐病抗性遗传的复杂性。高抗和高感的玉米自交系在不同年份发病稳定,而中等抗性水平的自交系在不同年份的发病程度存在差异,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将为玉米穗腐病的抗性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滕星  王德利  张宝田 《生态学报》2006,26(3):762-767
通过受控实验,比较了雨天和非雨天放牧在采食方式、采食损失量、践踏折损率以及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差异.得出雨天放牧条件下,羊草各种采食方式的比例降低,去顶量依旧随放牧压升高而增加,但与非雨天放牧不同的是不再占主要比例.羊草采食损失量与非雨天差异不大,对于适口性更高的植物,如芦苇和全叶马兰,雨天放牧时损失更高.绵羊在冷湿环境中活动明显减少,羊草的践踏折损率各放牧压下差异不大,但芦苇的折损率依旧表现为随放牧压增强而增加.放牧后土壤15cm的含水量都低于对照小区,表明绵羊践踏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放牧后土壤容重与放牧前和非牧区差异显著,并且容重随放牧压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
长春市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03年7月和9月对长春市郊区天然次生林、农田、防护林和市区公园绿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土壤螨类调查,Tullgren法提取土壤螨类,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甲螨群落MGP分析和捕食性螨类MI等指数,研究土壤螨类的群落生态结构特征,了解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土壤螨类3亚目92属8703只,其中隐气门亚目(Cryptostigmata)54属5091只,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17属1582只,中气门亚目21属2030只。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影响明显,其中地表凋落物的移除和耕作活动是影响螨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地表凋落物的移除显著减少螨类群落的类群数、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耕作活动促进螨类个体向土壤剖面下层移动,而地表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螨类群落生态结构特征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多倍化(polyploidization)是指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组发生加倍并以可遗传的方式传递至后代的现象.虽然已有研究揭示多倍化事件普遍出现于被子植物各类群的进化过程中,但其对物种多样化与基因组进化的作用始终都处于争论之中.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的革命性进步与多种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植物多倍化与多倍体基因组进化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多倍化的研究历史、多倍体分类系统以及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学术争论.在此基础上,侧重从染色体数目与结构、DNA和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以及RNA和蛋白质表达等多个层次,对在多倍体小麦、油菜与棉花等模式作物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期望本文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进一步增进对多倍化在植物物种多样性形成与基因组进化过程中重要作用的理解,促进我国植物多倍化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传粉昆虫急剧下降是当前全球生态学家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害物质如杀虫剂等均有重要影响。相比而言,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传粉昆虫的潜在影响缺乏深入评价。土壤重金属会进入植物组织如花部,在传粉过程中传递到传粉者体内,并通过影响传粉者行为改变植物雌雄适合度,全面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对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生态后果的全面认识,了解动植物相互关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从重金属在植物花部中的积累模式、花部重金属积累对植物雌雄适合度的影响、经花部报酬介导的重金属积累对蜂类传粉者传粉行为、生活史关键环节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理解花部重金属积累对植物与传粉昆虫互惠关系的影响,进而拓展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传粉昆虫数量减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26.
谢致敬  乌云嘎  孙新 《生物多样性》2022,30(12):22405-25
以长白山弹尾纲为研究对象, 基于1758‒2022年度发表的分类学和生态学文献资料, 编制了长白山垂直自然带弹尾纲物种名录, 分析了首次发表物种的学者贡献、出版物、发表时间和各属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共梳理弹尾纲物种92种, 隶属于3目11科46属, 长角䖴目、原䖴目和愈腹䖴目的物种分别占比61%、31%和8%, 其中长角䖴目的等节䖴科(该类群物种数占总体比例, 26%)、长角䖴科(16%)和鳞䖴科(16%)、原䖴目的棘䖴科(26%)是该地区的主要类群。统计的92种长白山弹尾纲物种由36位学者首次定名和报道, 中国学者占主要贡献(33%), 其次为波兰(11%)、瑞典(11%)、俄罗斯(8%)和美国(8%); 相关论文多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Zootaxa是发表的主要期刊。基于海拔梯度的统计发现, 鳞䖴属(Tomocerus)和符䖴属(Folsomia)的物种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范围最广(海拔800‒1,700 m), 分布在海拔800 m (15个物种)、1,100 m (20个物种)和1,400 m (14个物种)的物种最多。基于以上结果, 本文讨论了长白山弹尾纲分类学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7.
研究发现许多鸟类具有发育良好的嗅觉系统,但气味是否影响鸟类取食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开展了长尾林鸮(Strix uralensis)、金雕(Aquila chrysaetos)、家犬和家猫的粪便气味以及香水和香烟的气味对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es)取食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虎皮鹦鹉在香水气味下的取食意图显著低于长尾林鸮粪便气味和无气味对照;在金雕粪便、猫粪便、香水及香烟气味下的取食频次显著低于无气味对照,同时香水及香烟气味下的取食频次显著低于长尾林鸮粪便气味,说明虎皮鹦鹉可能通过气味识别潜在的风险,进而调整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28.
2017-2020年期间,每年1月份对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布袋沟水库人工引水渠隧道内蝙蝠进行冬眠生态学特征调查,共发现2科5属7种蝙蝠在此冬眠,包括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小菊头蝠(R.pusillus)、华南水鼠耳蝠(Myotis laniger)、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金管鼻蝠(Mu.aurata)、奥氏长耳蝠(Plecotus ognevi)和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马铁菊头蝠是优势种(约52%-73%的冬眠个体),其次是小菊头蝠(约19%-37%)、华南水鼠耳蝠(约5%-8%),其余蝙蝠物种数量不足3%。2017-2020年冬眠蝙蝠个体总数呈增长趋势,但仍少于早期报道的数量。有42个隧道每年均有蝙蝠冬眠,而且不同年度冬眠数量也不尽相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隧道长度可能是影响蝙蝠冬眠栖息场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Adjusted R2=0.208,P=0.001)。每个隧道内,蝙蝠具有不同的冬眠栖点位置,约4/5的蝙蝠选择温暖且环境相对稳定的隧道深处(> 30 m)作为冬眠栖点,超过95%的个体选择长度> 60 m的隧道冬眠。蝙蝠具有不同的冬眠方式,绝大多数个体采用独栖方式进行冬眠(> 90%),少数采用聚集方式。不同的冬眠栖点和冬眠方式可能有利于冬眠成本优化。此外,栖点温度与蝙蝠体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98,P < 0.001),而且蝙蝠冬眠期间的栖点温度具有种内和种间差异。研究结果为我国蝙蝠种群保护和冬眠场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传统的动物标本是以静态的造型立于现实的空间并诉诸人们的视觉。但是,生命在于运动,动物标本的生命亦是如此。静态的标本可以蕴含和显示动态的美,并引起人们对动态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动物标本造型中动态美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0.
植物名称:长穗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材料类别:无菌萌动的种子。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3%蔗糖,0.6%琼脂,pH调至6.0左右。按需要分别添加不同激素。(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S+2,4-D2mg/L(单位下同)+NAA2;(2)芽分化培养基:MS+2.4-D0.5+KT0.2或MS+BA2+NAA2;(3)生根培养基:1/2MS+NAA0.5培养室温室26±2℃,每天用40W日光灯辅助照明10~12小时,光照度1500 Ix左右。生长与分化情况:无菌种子接种到培养基(1)中一周左右,开始出现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一个月后愈伤组织增大到2cm左右,继代一次后转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