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166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2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51.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冰冻和石蜡切片上,对24例不同胎龄的胎儿肝比较研究了肝内 AFP~+细胞数量及其与 T,B 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AFP 仅分布于肝细胞内,其他细胞阴性。不同胎龄的肝脏,AFP 的染色强度和阳性率不同。17周前的胎肝,AFP~+细胞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出生前的肝脏内只有少数 AFP~+细胞。AFP~+细胞的多少与 B 细胞分化发育无多大关系,但与 T 细胞似乎关系密切,两者呈负相关,即 AFP~+细胞多时,T 细胞很少,AFP~+减少时,T 细胞增加,提示 AFP 对 T 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证明 B 细胞在胎肝内受 T 细胞的影响不大,主要依赖于肝脏的微环境。另外对 AFP 的生物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2.
甲烷氧化菌对甲烷的氧化能力显著影响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研究河源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有助于深入探究河源湿地生态系统的甲烷循环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温度升高后青海湖河源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的变化。青海湖河源湿地甲烷氧化菌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 增温处理没有显著影响河源湿地甲烷氧化菌的群落多样性。河源湿地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对温度升高响应明显, 增温显著增加了属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 > 0.1%)的相对丰度。LEfSe分析表明, 增温处理组与自然对照组共存在23个差异菌群, 增温显著增加了甲基球菌属的相对丰度, 显著降低了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河源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功能与碳、氮代谢过程密切相关。整体而言, 河源湿地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对温度升高较为敏感, 部分菌群的相对丰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3.
张义声  陈宜张 《生理学报》1993,45(4):330-337
用锋电位触发叠加(STA)技术对大鼠前庭内侧核(NVM)、下段脑干网状结构(RF)和前庭小脑进行了探查,观察了这些结构中对摆动旋转起反应的单位(PPU)与内脏大神经(SN)记录的交感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用NVM的PPU进行STA,在SN可得一阳性反应,其潜伏期为33.28±3.1ms;用下段脑干RF的PPU进行STA,SN的峰反应潜伏期为11.3±0.91ms;用前庭小脑的PPU进行STA,SN的峰反应潜伏期为21.86±1.73ms。本结果提示前庭交感反应的最近的脊髓上中继站是下段脑干RF旁正中区核团,其下行冲动可能是由网状脊髓束中慢速传导的纤维传导的。根据三个脑区PPU引起的SN-STA潜伏期的不同,在前庭交感反应中前庭小脑所处的地位可能在NVM和下段脑干RF核团之间。  相似文献   
154.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蔗糖脂肪酸酯经复配后的化学浸渍保鲜剂对苹果和梨具有较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55.
甘草细胞培养物中Echinatin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6.
脉叶罗汉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脉叶罗汉松(Podocarpus neriifolius D.Don)的枝叶中分离到11种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物理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醇(1)、β-谷甾醇硬脂酸酯(2)、β-谷甾醇(3)、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3)、罗汉松双黄酮 B(podocarpusflavone B,12)、罗波斯塔黄酮-7″-甲醚(robustaflavone-7″-methyl ether,13)罗汉松双黄酮 A(podocarpusflaveone A,14)、罗波斯塔黄酮(robustaflavone,1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16)、2″-O-鼠李糖扫帚黄甙(2″-O-rhamnosylscoparin,23)和2″-O-鼠李糖牡荆黄甙(2″-O-rhamnosylvitexin,24)。其中,化合物23和24为首次从罗汉松科分得的化合物,化合物8、13和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到。  相似文献   
157.
158.
彭建新  陈曲侯 《昆虫知识》1993,30(2):118-120
斜纹夜蛾细胞系(SL-1)和家蚕细胞系(BmN)均能在国产微载体上正常生长增殖。以3mg/ml微载体培养细胞,两种昆虫细胞生长最高密度分别为8.2×10~5细胞/ml和7.6×10~5细胞/ml。扫描电镜观察显示一个微载体可贴附几十个,有的多达上百个细胞。两性昆虫细胞的微载体培养特征与常规静止培养无甚差异。  相似文献   
159.
在黔西水城地区的K576井长兴组共鉴定钙藻3属3种,包括Gymnocodium bellerophontis、Permocalculus sp.和Tauridiumkurdistanensis;有孔虫8属10种,其中(虫筳)类2属2种,有孔虫动物群主要由Reichelinasp.indet.、Nankinella sp.、Pachyphloia schwageri、Pachyphloia sp.、Geinitzina sp.、Nestellorella sp. indet.、Howchinella sp.、Hemigordius aff. saranensis、Hemigordius sp.和Midiella sp. indet.组成。将本井按照生物特征分为有孔虫-钙藻-介形虫组合、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组合、有孔虫-钙藻-双壳类组合、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有孔虫-钙藻-双壳类组合和介形虫组合等7个组合。按照层序地层划分、垂向沉积序列特征和测井资料的分析,有孔虫-钙藻-介形虫组合(SQ3-3)和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组合(SQ3-4)时期地层为三角洲前...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广泛收集和分离,获得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及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等属菌株897株。产酸指示平板上的变色圈测定结果表明,它们中间628株为产酸菌。通过纸层析对产酸菌发酵液酸谱的分析,获得129株L-苹果酸产生菌,经进一步测定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含量,筛选出以葡萄糖为原料,摇瓶发酵140小时,L-苹果酸产率48.37g/L,对糖转化率48.37×10-2 的菌株LMO2。经初步鉴定,这一菌株为曲霉(Asper-gillus sp.)以LM02作为出发株,采用亚硝基胍、自然污染细菌、甲基磺酸乙酯及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葡萄糖为原料,L-苹果酸产率较高的突变抹N1-14、N1-14、NE1412、NU1416及NU1419。其中N1-14 的L-苹果酸产量最高,比出发株提高46.2×10-2。N1-14 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摇瓶发酵葡萄糖140小时,平均L-苹果酸产率为72.53g/L,对糖转化率53.74×10-2。全发酵液经薄层层析测定,不含黄曲霉毒素。发酵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结晶,经纸层析、质谱及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L-苹果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