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三种拮抗酵母菌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苹果果实上分离获得的50余种酵母菌中筛选出了能够有效地抑制苹果青霉病(Peniclium expansum Link)的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ullulans(Lindner.)Diddens and Lodder)。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Kuffer.)skin-ner)和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Fresen.)F.C.Harrison)。其中,抑病效果最好的T.pullulans是一种用于采后果实生物防治的新型拮抗菌,研究了这三种拮抗菌不同浓度处理和外加营养物质以及与钙配合使用对苹果青霉病的抑病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浓度越高,抑病作用越强;外源营养物质的加入削弱了酵母菌的拮抗效果;在C.laurentii的细胞悬浮液中加入0.18mol/L的CaCl2能显著提高其抑病能力。但增加CaCl2对T.pullulans和R.glutinis的抑病效果却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2.
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研究了锡林河流域不同群落和生境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 ( Trin.) Tzvel.)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Trin.) Keng.)叶片δ13C值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羊草和糙隐子草叶片δ13C 值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并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二者的叶片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羊草和糙隐子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提高,而叶片水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两种植物可能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强渗透调节能力等生理生态机制适应水分状况不同的生境,从而使它们能够在锡林河流域不同植物群落中广泛分布并成为建群种或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3.
周海廷 《生物技术》2002,12(5):33-34
用非数学语言描述了隐马尔科夫过程(hidden mark-ov model,HMM),介绍了HMM用于基因识别的原理及基于HMM开发的,比较常用的基因识别程序。  相似文献   
134.
本参照国内外专家对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福建省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防治等情况,建立适用于福建省的有害生物潜在危险性的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松突圆蚧,红脂大小蠹,萧氏松茎象,湿地松粉蚧,日本松干蚧等5种松树害虫,对福建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松突圆蚧,萧氏松芪象,日本松干蚧为高度危险的害虫,红脂大小囊,湿地松粉蚧属中度但接近高度危险的害虫,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5.
湖北拟隐脉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科:隐脉叶蝉亚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湖北省拟隐脉叶蝉属一新种,双枝拟隐脉叶蝉Sophonia biramos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6.
曾涛 《动物分类学报》2001,26(4):528-532
记述新栎盾蚧属Neoquernaspis Howell et Takagi,1981一新种,即细管新栎盾蚧N.leptosipha sp.nov和2种中国分布新纪录种,即石柯新栎盾蚧N.beshearae Liu et Tippins,1988和尼泊尔新栎盾蚧N.nepalensis (Takagi,1977),并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和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7.
隐甲藻深层培养产生二十碳五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碳五烯酸 (C2 0 :5 ,Eicosapentaenoicacid ,简称EPA)是一种重要的ω 3系列人体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 saturatedfattyacids,PUFA) [1~ 2 ] 。自从Dyerberge等人报道了二十碳五烯酸对防止和治疗血栓、关节硬化、抗炎症、抗癌、促进脑组织发育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以来 ,人们对它的营养和医药价值及生产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3~ 6] 。目前 ,二十碳五烯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 ,但其产量不稳定 ,纯化工艺复杂且含有难以消除的鱼腥味 ,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二十碳五…  相似文献   
138.
139.
在我国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对多种经济作物、园林观赏植物等存在严重威胁。本文观察研究了在寄主转换过程中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包括发育历期、存活率、雌成虫大小、产仔量等,结果表明:初孵若虫存活率以烟草上最高(87.9%),扶桑、棉花、蜀葵上较高,分别为76.0%、66.2%、66.7%,马缨丹上最低(35.4%);若虫发育历期以马缨丹上最长,为42.1 d,扶桑、棉花、蜀葵、烟草上分别为27.6、20.8、20.8、16.2 d;在马缨丹(8.7 d)、扶桑(9.3 d)、蜀葵(9.6 d)上蛹历期较长,在烟草(6.7 d)、棉花(6.9 d)上较短。烟草上雌成虫个体显著较大,体长为2 349.3μm;棉花(2 017.5μm)、扶桑(1 813.9μm)次之,马缨丹(1 658.0μm)、蜀葵(1 719.4μm)较小。雌成虫产仔量烟草、蜀葵、棉花、扶桑和马缨丹上分别为376.5粒/雌、209.2粒/雌、177.8粒/雌、94.0粒/雌、27.3粒/雌。转换至马缨丹上后棉花粉蚧从第2代开始生长发育进入稳定状态,但其生物学适应性显著较低,若虫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36.4-40.5 d),存活率显著降低(31.0%-36.0%),单雌产仔量降低至25.9粒-35.0粒。从马缨丹转移至扶桑、棉花后3个世代,除了棉花上第2代、第3代若虫发育历期变短外,棉花粉蚧其他主要生物学参数均未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0.
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及其稳定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谢国林  潘务耀 《昆虫学报》1997,40(2):135-144
从日本冲绳引入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ti Tachikawa是1989年在惠东 县首批释放定居成功的。经五年系统研究表明,花角蚜小蜂释放一年后,在中心区50m以内最高寄生率达55.8%~64.2%,雌蚧密度由每针束3.14头下降为0.64头;二年后控制松突圆蚧的有效半径增至300m左右,寄生率稳定在20.8%~32.9%,每针束雌蚧密度保持在0.6头左右,二者处于低密度的平衡状态。未放蜂对照区的雌蚧密度则由每针束3.40头上升到4.22头,高出放蜂区5~10倍。此外本报告还对花角蚜小蜂的扩散速度、种间竞争能力和数量稳定水平作了探讨和分析,得出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 cdrnesi(Howard)在花角蚜小蜂释放区内的重寄生率仅为3.1%~5.3%,对花角蚜小蜂的控制效能没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