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中国丛藓科六种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种孢子的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孢粉学角度证实丛藓科可能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从孢粉形态和萌发孔类型上分析,六种丛藓孢子比泥炭藓(Sphagnum)进化。从孢粉萌发孔演化方面看,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苔藓的近极萌发孔是处于原始位置。  相似文献   
122.
中国青藓科研究研究资料(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Jos.Giraldi 1890至1896年在中国陕西省采集的青藓属标本13份,1896至1898年Carolo Mueller发表了青藓属的13个新种。笔者向佛罗伦萨大学植物标本馆借阅了上述类群的标本,其中主模式标本9份,等模式标本3份和由C.Mueller鉴定的标本1份。经过对这些标本逐一鉴定并进行形态性状的测量,本文订正了部分学名,提出了3个新异名,1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3.
中国羽藓科植物自19世纪起即有报道,但迄今才进行首次全面校订,现知中国有17属和71种 (包括1亚种)。本文主要就其中7个属:薄羽藓属、牛舌藓属、小羽藓属、麻羽藓属、毛羽藓属、沼羽藓属及锦丝藓属中的一些种属名称作修订和新增补。文内涉及1新种、3新异名(含1属的新异名和2个种的新异名)和1新中文名。  相似文献   
124.
1引言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为金发藓科多年生藓类植物,分布于泥炭沼泽等多种生境中.该植物对于人为干扰以及环境干旱的耐受性较强[22],是该类型环境特征的指示植物[10],在研究泥炭沼泽植被演替与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桧叶金发藓种群研究主要局限于年龄结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位等方面[2,6~8].国内外植物种群动态过程研究主要应用同生群法(动态生命表法)、具体时间法(静态生命表法)等[11,12],使用历史重建法(historyreconstruction method)的研究较少,国内尚无该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历史重建法,分析桧…  相似文献   
125.
冯璐  卜兆君  李振新  冯亚敏 《生态学报》2015,35(9):2993-2997
长寿有性繁殖体对于植物种群的长存具有重要意义,迄今,泥炭地苔藓植物孢子长寿性研究还很少。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钻取丘间表层泥炭样品,测定泥炭腐殖化度和烧失量,逐层提取和培养泥炭藓孢子,研究埋藏时间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丘间泥炭藓孢子埋藏环境中,随着埋深的增加即埋藏年限的增加,泥炭腐殖化度和烧失量总体上分别呈现增加和递减的趋势,而地层泥炭藓孢子萌发率呈现直线递减的规律,但在埋藏近150余年后孢子萌发率仍可达40%。研究进一步证明泥炭藓具有长期持久孢子库,根据推算,泥炭地丘间埋藏环境中,泥炭藓孢子最大寿命可超过400a。  相似文献   
126.
通过查看模式标本和普通标本,对中国特有种——云南圆口藓进行了修订。据模式特征,重新订正了中国各地标本,确定本种分布在中国云南、辽宁和内蒙古,其中内蒙古为新分布区。除描述和讨论外,还就模式标本绘制了各种特征的解剖图,根据普通标本进行了显微拍照,以补现有文献形态描述和绘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7.
中国灰石藓属研究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灰石藓属长期缺乏系统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种间区分特征研究,分类鉴定较为困难。该研究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通过查阅灰石藓属内相关物种的原始文献,借阅该属在中国有记载的3个物种的相关模式标本,同时搜集和观察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典、瑞士、挪威、尼泊尔的标本以及中国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地的地方标本,确认了该属物种在中国的分布,增加了直叶灰石藓在内蒙古和新疆以及灰石藓在四川的新分布记录,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版,编制了中国灰石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这3个物种在植物大小、叶是否具褶皱、茎叶和枝叶是否同形等特征上具有区别。该文增补的分布信息及种间区分特征可为中国灰石藓属及棉藓科相关类群的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王铖  尹丽娟  朱瑞良 《广西植物》2015,35(4):520-525
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在我国东南部常见,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庭院栽培的苔藓植物,而氮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但过量摄入会对其造成伤害,近年来氮沉降水平的提高对苔藓植物的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该研究为揭示氮沉降加剧对桧叶白发藓的影响,以经6个月断茎培养的桧叶白发藓配子体为材料,用Ca(NO3)2、NH4HCO3和NH4NO3代表三种氮源,设置2、4、8、16gN·m-2 4个水平,以喷洒去离子水为对照,进行不同氮源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氮处理浓度的增加引起组织氮含量的显著提高,增加幅度分别为69.1%、25.7%和43.1%;同时引起植株坏死率显著上升,增加幅度分别为16.5%、12.5%和13.9%。三种氮源处理对株高和净重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低浓度的铵态氮(4gN·m-2)引起株高和净重的显著增加,而硝态氮和混合态氮处理差异不显著;加氮浓度的进一步提高,引起株高和净重的减低,硝态氮处理的减低幅度最大,铵态氮的降低幅度最小。三种氮源处理均引起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但同一水平铵态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要高于其它两种氮处理,而且引起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处理浓度要高于其它两种氮源;三种氮源均引起S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但不同氮源间生理指标的变化不同步。这说明桧叶白发藓对硝态氮胁迫的响应比铵态氮敏感,硝态氮的增加对桧叶白发藓造成严重危害,而少量的铵态氮(4gN·m-2)则能促进桧叶白发藓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作为桧叶白发藓繁殖与生产的氮源。  相似文献   
129.
 选取尖叶泥炭藓(Sphagnum capillifolium)为试验材料, 在模拟水位与光强条件下, 对人工构建的苔藓植物群落进行室内培养, 每隔1-3天观察并记录植株高度、孢蒴变化过程及变化时间, 分析了不同水位与光强条件对孢蒴生产的植物功能属性动态的影响。水位上升促进了蒴柄伸长及植株高增长, 增加了孢蒴开裂率及遮蔽率。光强增加有助于孢蒴生长, 并提高了孢蒴开裂率。在孢蒴直径以及植株高增长性状上, 水位与光强存在交互作用。水位与光强对孢蒴增长率均没有影响。此外, 水位升高与光强增加使孢蒴成熟及蒴柄伸长时间提前, 总体上使孢子释放时间分别提前了4.0 d和4.8 d, 由此可能减小了孢子体因受夏季干旱影响而败育的风险。孢子释放后, 繁殖株高增长加速, 可为未来的再次繁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0.
有性繁殖体库对于植物种群的长存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泥炭地尚无苔藓植物长期的持久孢子库的直接实验证据。在长白山哈泥泥炭地,钻取50 cm表层泥炭样品,运用落叶松测年法推算泥炭地地层泥炭藓孢子的埋藏时间,经逐层提取和培养尖叶泥炭藓孢子,研究埋藏时间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时间的增加,尖叶泥炭藓孢子萌发率呈现对数函数递减的趋势。研究获得泥炭地苔藓植物具有长期的持久孢子库的实验证据,即埋藏112年的尖叶泥炭藓孢子仍具萌发潜力。据推算,泥炭藓孢子最大寿命可达396.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