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目标是形成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科学史教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对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值得关注。通过介绍《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关科学史的具体要求,以及科学史教学对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提出了科学史教学的几点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异源四倍体鲫鲤是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和湖南湘阴县东湖渔场在红鲫(♀)和湘江野鲤(♂)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四倍体鱼,目前已连续繁殖14代(F3-F16),已形成一个四倍体性能代代相传、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鱼群体,这是世界上唯一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鱼[1—2]。利用四倍体鱼与二倍体白鲫、二倍体鲤鱼杂交,可获得生长快、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的不育三倍体湘云鲫、三倍体湘云鲤[3],并已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异源四倍体鲫鲤雌性个体产生的二倍体卵子具有两套染色体,在没有染色…  相似文献   
124.
不同浓度NAA对长柄双花木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var.longipesH.T.Chang)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Maxim.)植物,是该属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替代种[1],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及湖南的部分地区,分布区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植株稀少[2],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3]。长柄双花木的小枝屈曲,叶片宽度大于长度,叶色艳丽,入秋后常呈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有关长柄双花木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4]、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5]、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6]、幼苗光合指标变化[7]、自然种群数量动态[8]、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9]及群…  相似文献   
125.
该研究采用RACE克隆铁皮石斛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基因DoCRT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借助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为揭示该基因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及逆境生理中的分子作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DoCRT1基因(GenBank登录号KT957551)cDNA全长1 672bp,ORF长1 275bp,编码一条由42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49.05kD,等电点4.42,具有CRT蛋白保守的钙网蛋白/钙联接蛋白P结构域(205~320)和类伴刀豆球蛋白凝集素/葡聚糖酶结构域A(20~222)以及多个基序;蛋白N端含有一个信号肽(1~23)和一个跨膜区域(8~24),预测结果显示主要定位于细胞液泡、胞外,与多种植物CRT蛋白一致性很高(80%~87%)。(2)DoCRT1蛋白与OsCRT1/2、ZmCRT1亲缘关系近,聚在CRT进化树的CRT1/2分支。(3)qRT-PCR检测结果显示,DoCRT1基因转录本在石斛根中表达量较高,为叶中的2.23倍,且茎与叶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简易经济的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技术制备了具有高效杀菌性能的硅纳米抗菌材料并研究其形貌与结构,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菌株,研究了纳米针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实验证明,该抗菌材料对在其表面培养3 h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率分别为85.12%,76.40%,表明该材料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高的杀菌效果,所制备的抗菌材料有望为医疗卫生系统在抵抗细菌污染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7.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M/ETM+和MODIS数据获取地表温度(LST)和相对热岛强度(RHII),分析其在地形、人口和GDP等多维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可能存在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LST、RHII分别在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两个梯度上呈非单调下降趋势,表现为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其中,200~350 m高程段内的城市建设活动剧烈,热岛强度最大.RHII与人口密度和单位面积GDP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人口密度每增加1000人·km-2,RHII上升0.10 ℃;单位面积GDP每增加1000万元·km-2,RHII上升-0.08 ℃.  相似文献   
128.
129.
重组恶性疟原虫DNA质粒免疫小鼠及抗原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恶性疟原虫MSP1-31基因序列,引入四环素(Tc)控制的真核表达载体pTRE,获得重组质粒pTRE-31。将MSP1-31的原核表达载体pDS56T1转化大肠杆菌表达MSP1-31,亲和纯化后作检测用抗原。pTRE-31与辅助质粒pTet-off(tTA)肌肉注射4周龄BALB/c小鼠,观察DNA介导免疫情况。结果显示,四环素饲喂的小鼠4周时血清抗体阳转率为7.1%(1/14),而不饲喂四环素组可达100%(14/14),表明用pTRE-31/pTet-off重组质粒组合直接注射小鼠有效地引发了针对疟原虫MSP1-31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且可受控于四环素。不饲喂四环素组小鼠在12周后仍能维持抗体阳性,倍比稀释ELISA显示血清抗体滴度在4周、8周和12周内持续上升。饲喂四环素组小鼠4周后停止饲喂Tc,第8周和第12周检测仍有部分(60%)小鼠血清抗体阳转,而继续饲喂Tc的小鼠未有抗体阳转,暗示重组质粒DNA在小鼠体内可持续存在至少4周并仍具备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30.
不同应激损伤所致血管内皮细胞中vWF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C)中vWF的变化,评价VEC的损伤。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体外培养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EC)中vWF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对vWF的细胞阳性率和荧光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观察低氧和低温所引起的vWF变化。结果:正常猪PAEC和大鼠AEC的vWF阳性率在80%左右,阳性程序较高。但缺氧或冷冻损伤可使PAEC和AEC的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