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21.
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自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1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40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鉴定为16属23种。其中,湖北弯孢Curvularia hubeiensis为一新种,嗜热革节孢Scytalidium thermophilum和禾色串孢Torula graminis为中国新记录种。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其余20种为国内已报道种。所有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22.
大黄醇提液抗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检验大黄醇提液抗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健康白兔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三个大黄组给予高脂饲料同时分别灌胃不同药量的大黄醇提液。实验过程中进行一般性指标观测,检测不同阶段五组家兔血脂水平,检测脂肪肝病变程度。结果:大黄醇提液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并且大黄醇提液的以上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大黄醇提液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血脂水平、降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VP1基因进化关系;阐明HBoV目前具体的变化规律,用PCR的方法扩增了1株HBoV的全基因和9株HBoV的VP1基因,克隆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将HBoV的全基因序列和衣壳序列分别与细小病毒亚科其他14个有代表性的病毒进行遗传分析,构建进化树,对目前所有可得到的HBoV的17个衣壳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HBoV全基因序列与B19关系较远,但衣壳序列遗传关系较近。以有典型性的猫瘟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衣壳蛋白为参照,分析多个HBoV衣壳序列之间的变异情况,显示HBoV衣壳的二级结构基础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序列之间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抗原区域和感染活性区域。衣壳病毒变异情况显示HBoV在稳定自身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活跃性以逃避免疫反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感染适应力。  相似文献   
124.
2003~2006年对安徽省马鞍山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经鉴定有69种,隶属于8科50属,分别为凤蝶科6属13种,绢蝶科1属1种,粉蝶科5属7种,眼蝶科4属9种,蛱蝶科10属15种,喙蝶科1属1种,灰蝶科13属14种,弄蝶科8属9种。马鞍山地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20个区系型,以华中-华北区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计10种,占14.49%;其次为华中区特有种为9种,占13.14%;马鞍山地区蝶类区系主要以华中区区系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比较灵芝超微粉与普通粉的薄层色谱及多糖含量差异。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对灵芝药材超微粉与普通粉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灵芝超微粉TLC色谱斑点较普通粉的色谱斑点深,超微粉多糖含量为2.9782%,普通粉多糖含量为0.7092%,超微粉较普通粉提高到4倍以上。结论:首次对灵芝超微粉与普通粉的薄层色谱及多糖含量进行对比研究,为有效控制灵芝超微粉的质量及深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刺槐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显著,10~15a后达到显著水平;并随年限逐渐增加,在近熟林和成熟林期基本达到稳定,成熟林后期又开始上升,恢复50a的刺槐林微生物量碳、氮、磷较坡耕地增加幅度分别为213%、201%和83%,但仅为天然侧柏林的50.98%、55.17%和61.48%。呼吸强度随恢复年限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有机碳变化规律不同步;qCO2在恢复初期较坡耕地显著升高,随后迅速降低,25a后开始回落到坡耕地以下,50a后达到最低值,与天然侧柏林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氮、磷、qCO2与土壤养分和恢复年限相关性最为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人工刺槐林促进生态恢复可以依靠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量,但要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理化性状,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7.
刘锦春  钟章成  何跃军 《生态学报》2007,27(9):3601-3608
通过盆栽水分胁迫试验,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分析仪,对比研究了水分胁迫对重庆石灰岩地区不同龄级柏木幼苗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两种年龄柏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1年生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大于5年生幼苗。1年生幼苗的胞间CO2浓度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气孔限制值下降,5年生幼苗在重度干旱前,胞间CO2浓度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气孔限制值上升,但重度干旱后,趋势与1年生幼苗相同,由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1年生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5年生幼苗在重度干旱前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而在重度干旱后转为非气孔因素。1年生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降低,5年生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说明5年生幼苗更能适应干旱胁迫。干旱胁迫降低了一年生柏木幼苗的表观量子产额、羧化效率以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即光合能力,但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光呼吸和暗呼吸却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升高。对于5年生幼苗,干旱胁迫对其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呼吸及光合能力的影响基本与一年生幼苗一致。但羧化效率、CO2补偿点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暗呼吸却先升后降,说明适度的干旱(未遭受重度干旱之前)提高了柏木的CO2利用能力,但因呼吸消耗较多的光合产物还是导致了其光合能力的降低,但降低的程度较一年生幼苗小,表现为对干旱环境更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8.
野生湖南山核桃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野生湖南山核桃果仁的油脂及其组分、总糖、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维生素E、维生素B1、钙、铁、锌、铜、钼等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果仁中粗脂肪、总糖、粗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B1的含量分别为56.57%、3.51%、8.18%、3.06 mg/100 g和1.19 mg/100 g;钙、铁、锌、铜、钼元素含量的含量分别为114.6 mg/100 g、3.26 mg/100g、5.14 mg/100g、1.69 mg/100g和0.12 mg/100g.果仁的脂肪主要由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组成,其含量分别为6.41%,71.80%,19.28%,1.82%和0.69%;果仁中蛋白质氨基酸有16种,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都含有.  相似文献   
129.
药材甲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灿  李子忠 《昆虫知识》2007,44(3):379-381
在恒温条件下用新鲜药材甘遂饲养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L.),测定药材甲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该虫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及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5.05,8.45,9.06,8.36和8.01℃,有效积温分别是177.9,745.5,127.9,37.8和1094.1日.度。  相似文献   
130.
【目的】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一种捕食性天敌,其幼虫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潜能。研究不同冷藏条件对食蚜瘿蚊耐寒能力的影响,为食蚜瘿蚊的低温冷藏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热电偶原理,测定食蚜瘿蚊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25℃条件下,食蚜瘿蚊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龄幼虫过冷却点(﹣26.18℃)和结冰点(﹣24.98℃)最低,雄成虫过冷却点(﹣22.95℃)和结冰点(﹣21.86℃)最高。在不同变温条件下冷藏食蚜瘿蚊蛹,其过冷却点在冷藏10、20和30 d时均上升且高于对照,冷藏40 d时低于对照;同一冷藏时长下不同冷藏方式间过冷却点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食蚜瘿蚊蛹在5℃条件下冷藏50d,每天定时7℃中断4h的结冰点(﹣23.09℃)最低,冷藏30d的结冰点(﹣21.15℃)最高;食蚜瘿蚊蛹在5℃条件下冷藏40 d,每天定时9℃中断4 h的结冰点(﹣22.66℃)最低,冷藏20 d时的结冰点(﹣20.95℃)最高;同一冷藏时长下3种冷藏方式间结冰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食蚜瘿蚊2龄幼虫的耐寒能力最强,雌成虫的耐寒能力要高于雄成虫;变温贮存和恒定低温均适合食蚜瘿蚊的低温贮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