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LAP家族蛋白含有特征性的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和PDZ结构域.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LAP家族基因在细胞极性、上皮组织的动态平衡与肿瘤抑制等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脊椎动物中,这一家族基因包括4个成员:densin,erbin,scribble和lano.本研究根据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的基因组与EST序列,推测了其LAP家族的4个基因,克隆了其基因片段并研究了它们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图式.爪蛙的LAP蛋白在结构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中的同源蛋白相似.这4个基因均有母源性表达,在卵裂期胚胎动物极细胞中表达较强,到原肠胚期在动物帽细胞中可检测到.在胚胎发育晚期,这些基因在上皮细胞中表达较广,包括神经上皮、耳泡、视泡和前肾.上述结果表明,LAP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爪蛙早期发育中的上皮细胞极性和形态发生.在爪蛙胚胎头部,erbin和lano具有相似的时空表达图式,这表明二者在体内的功能可能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2.
两种蛙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PCR技术,以参考人SRI,基因HMG-box的保守区序列而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了黑斑蛙和金线蛙的Sox基因。结果两种蛙的雌雄个体均扩增出217bp的基因片段,与人对照相同。对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显示,两种蛙雌雄个体间的单链迁移率相同,两种蛙之间差异较小,而与人有较大差异。测序表明,两种蛙的Sox序列之间以及与各类物种的Sox基因都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充分显示出Sox基因在系统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13.
近期引入到新环境中的种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推论种群过去微进化变化的难得的机会,而这些变化曾导致了种群在历史上对新栖息地拓殖的适应。自从1967年三刺鱼(GasterosteusaculeatusL.)被有意引入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的Heisholt湖后,就隔离的淡水对其完全骨板化(CP)变体的相对适合度的影响已经做过多种多样的测定。CP变体的个体在早期的样本中比较常见(占20.3%-31.7%),而在现代的样本中比较稀少(占0%-5.0%)。后者样本中骨板弱化的变体占优势,这是绝大多数淡水种群的典型情形。我估测Heisholt湖的一个流域中三刺鱼体侧骨板数目从1974年到1997年的进化速率是-0.029海尔登,这比大多数对近期引入的或隔离的三刺鱼种群的现时进化的估测要低。最后,来自于Heisholt湖的CP个体比那些作为引入源溪流中的个体明显要小。总之,对应于已建群的自然淡水种群的文献资料,在引入种群中所观察到的个体大小和体侧骨板数目的变化,意味着三刺鱼对与淡水环境中生活相关的多种挑战的适应可以快速发生。  相似文献   
114.
从侧孢短芽孢杆菌X10发酵液中提取的拮抗蛋白粗提液具有抑制茄科劳尔氏菌生长的效果,该抗菌蛋白粗提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耐90℃的高温;用蛋白酶处理,其抑菌活性受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的影响;对氯仿敏感;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活性受到影响;拮抗物质25℃保存,活性28天内基本不变;作用活性pH值(pH值5.0~11.0)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15.
《生命世界》2006,(6):104-104
在动物界里长毛的一般都是哺乳动物,两栖纲中的蛙类更是极少长毛,但生活在非洲国家加蓬的毛蛙不但有毛,还长满了它的四肢和胸部,就像是穿了件皮袄一样。那么毛蛙为什么要穿这么件“皮袄”呢,是为了御寒吗?加蓬地处热带,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当然用不着防寒防冻了。事实上毛蛙的毛皮并不是一般的“装备”,和我们常见的哺乳动物毛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些毛都是皮肤的补充增生物,它们会制造皮肤黏液,起着鳃的  相似文献   
116.
染色体标本制备是黑斑蛙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为了简化操作程序,缩短实验周期,建立了黑斑蛙染色体制备的一种新方法——骨髓细胞体外短时培养与秋水仙素同步处理法。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可在较短时间里制备出分裂相较多且形态良好的蛙染色体标本,适用于核型分析、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显微分离和单染色体文库构建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科学施药, 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进行综合防治, 本研究在室内测定和比较了复配杀虫剂BtA和7种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 Bt、 β-氯氰菊酯、辛硫磷、定虫隆、氰戊菊酯和丁硫克百威)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及对其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蛹和雌成虫的触杀毒性。采用浸叶法测定杀虫剂在室内72 h内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杀虫效果, 结果表明: 与其他杀虫剂相比, BtA对棉铃虫幼虫具有更高的毒性和致死效应 (LC50=0.7364 mg/mL)。将棉铃虫3龄幼虫接到用浓度4 mg/mL上述杀虫剂分别处理过的大白菜上24, 48和72 h, 发现其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72 h后, BtA和其他杀虫剂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效果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BtA施药后, 随着时间的延长, 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也在增加。另外, 通过杀虫剂对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蛹和雌成虫的触杀毒性的生物测定发现: 与β-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和丁硫克百威相比, BtA对中红侧沟茧蜂蛹和雌成虫的毒性较低, 对其蛹和雌成虫致死率分别仅为13.82%和7.33%。本研究证明BtA对鳞翅目害虫具有中等毒性, 而对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则具有较低毒性。  相似文献   
118.
马涛  凌晓霏  杨慧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9):1333-1340
【目的】探讨获取裸盖菇属及斑褶菇属真菌纯培养的有效分离方法。【方法】采用菌褶接种法和孢子弹射法进行分离,以形态鉴定为基础,通过ITS区测序并与DNA序列库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的分子鉴定方法鉴别分离培养物的真伪,以确定分离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对采自云南的28个裸盖菇属和斑褶菇属菌株进行了分离,菌褶接种法有24个菌株分离纯化成功,成功率达86%,而孢子弹射法仅有7个菌株分离成功,成功率为25%。【结论】菌褶接种法对于裸盖菇属和斑褶菇属真菌是一种有效而简便易行的分离方法,该法利用菌褶为产孢组织的优势,无需对菌褶进行表面消毒,易于纯化成功,值得在其他类似的腐生小型薄盖伞菌类群的分离中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119.
大鼠的初级体感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Ⅰ)虽然只接受来自对侧胡须的上行输入,但仍可以被同侧胡须刺激所激活.解剖学研究发现,在两侧SⅠ皮层之间有两条传递胡须信息胼胝体通路:一条是类颗粒区(perigranular zone,PGZ)通路;另一条是异颗粒区(dysgranular zone,DZ)通路.然而,哪一条通路在传递胡须刺激信息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使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 dye,VSD)成像技术来观察胡须刺激时整个SⅠ的神经元群体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特性.实验发现,对侧胡须刺激首先激活barrel(颗粒区,granular zone,GZ),然后以兴奋波的形式传播到胡须感觉区(sub-barrel field cortex,BFC)外侧的DZ.而与首先激活BFC的对侧胡须刺激不同,同侧胡须刺激首先激活SⅠ的DZ.所激发的皮层兴奋以波的形式传播并扩散至BFC.失活另一侧皮层可以抑制这种同侧反应.电刺激另一侧半球皮层与刺激同侧胡须类似,也首先激活成像侧DZ.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胡须刺激激活对侧SⅠ,在经过胼胝体传导后,另一侧半球的DZ(同侧于被刺激的胡须)被激活.连接双侧皮层DZ区的胼胝体连接在SⅠ对同侧胡须刺激的反应中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棘胸蛙求偶鸣声与温度有关但与体大小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的求偶鸣声,分析鸣叫参数。结果表明,棘胸蛙雄性鸣声特征测量参数与体重、体长无相关性,而鸣声特征中的鸣叫时长、音节时长与环境温度、水温、体温、泄殖腔温度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在开展棘胸蛙鸣声学研究时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