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黑色素瘤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临床上,常采用维罗非尼(PLX4032)作为晚期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患者很快就出现了耐药。因此,如何克服耐药、提高患者生存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中药吴茱萸碱(EVO)与黑色素瘤A375细胞、对PLX4032耐药的A375细胞(A375/R)进行相关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发现,用EVO的细胞非毒性浓度0.5 μmol/L处理A375/R,PLX4032对A375/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逆转倍数为3.85。显示EVO能够增强黑色素瘤A375/R细胞对PLX4032的敏感性。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EVO组、PLX组、PLX + EVO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VO组细胞凋亡率为5.88%,PLX组细胞凋亡率为17.88%,PLX + EVO组细胞凋亡率为30.28%。细胞集落结果证明,PLX4032联合EVO能够抑制A375/R细胞的克隆形成。免疫印迹法结果证明,联合用药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质Bax、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量,下调p-Akt、p-NF-κB-p65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质水平。以上结果均表明,EVO能够有效逆转黑色素瘤A375/R细胞耐药,并且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2.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PRSV-CP基因dsRNA转化番木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蔬罗Ⅰ号’植株为受体材料,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PRSV-CP)基因3′-端同源序列dsRNA转入番木瓜子房中。用PCR方法对T0代种子进行了分子检测,获得53株转基因番木瓜,转化率达到8.9%;对获得的T0代转基因番木瓜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番木瓜植株对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抗性,可以推迟发病。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构建尘螨变应原Der f1原核表达体系,并了解其分子特征.方法 提取粉尘螨总RNA,用RT-PCR合成Der f1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 ),转化至大肠杆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预测其空间结构.结果 从粉尘螨总RNA中扩增获得Der f1 cDNA片段,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8a( )-Der f1,Western blotting显示原核表达获得成功.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登陆号为EU095368,该基因长966 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9%,推测其编码氨基酸321个,属疏水蛋白,位于细胞外,信号肽位于1~18氨基酸处.同源性分析提示Der f1和Eur m1相似率为88%,而Der f1和Der p1的相似率为77%,分子进化树中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聚成一簇.Der f1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109 aa,33.96%)、延伸链(55 aa,17.13%)、β-转角(18 aa,5.61%) 和随机卷曲(139 aa,43.30%)组成.结论 尘螨变应原Der f1原核表达获得成功,为进一步生产重组变应原奠定了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而与屋尘螨关系稍远,此与现行的形态学分类系统并不符合.  相似文献   
114.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25是一个遗传传递能力强的广谱抗性基因。本研究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BL27为抗源供体,与优质、配合力强、感稻瘟病的水稻保持系臻达B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创制水稻抗病保持系新种质,再与臻达A测交和回交进行不育系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获得3个抗性基因纯合、农艺性状和开花习性均与臻达A相似的改良不育系株系。利用福建省近年来致病性代表的22个稻瘟病菌株对3个改良不育系及其15个杂交种进行抗性鉴定,3个改良不育系的抗性频率为95.45%~100%,15个杂交种的抗性频率均达75%以上,而原始对照臻达A及其杂交种的抗性频率仅为54.55%和40.91%~63.64%。自然病圃诱发鉴定表明,3个改良不育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而对照臻达A的叶瘟为5级,穗颈瘟为7级,表现感病;15个杂交种均表现良好的稻瘟病抗性。进一步分析比较15个杂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表现,结果表明臻达A-Pi25-3改良不育系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优,继续回交转育,于2015年育成了稻瘟病抗性强、配合力好、群体整齐和性状稳定的不育系,命名为157A。研究表明,抗稻瘟病基因Pi25不仅在水稻不育系臻达A的遗传背景下的抗性表达完全,且在不同水稻恢复系测交种的背景下同样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抗性,说明抗性基因Pi25对不育系稻瘟病改良的效果明显。创制的新不育系157A的稻瘟病抗性显著提高,还基本保留了原来不育系高配合力等优良特性,为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了不育系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5.
以BALB/c小鼠为模型,探讨H7N9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所诱导的长效体液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不同剂量的流感H7N9全病毒灭活疫苗单独或辅以MF59佐剂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一次。连续采集免疫后小鼠15个月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和微量中和(microneutralization,MN)试验检测第15个月时的HI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实验结果发现,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时间变化持续缓慢上升,第5个月时达到顶峰,随后略有下降但一直持续平稳状态;IgG抗体滴度与疫苗剂量成正相关,且添加佐剂能提高抗体滴度。HI及MN抗体检测表明,免疫后第15个月产生的抗体能有效中和病毒,且抗体跟疫苗剂量成正比。以上研究表明,H7N9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一次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在较长期内保持比较平稳的抗体滴度,为小鼠提供免疫保护;增加抗原剂量和添加MF59佐剂能增加疫苗特异性抗体水平。该研究为H7N9流感疫苗产生的长期保护效应提供了一定的数据积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立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分型的方法,对相应菌株的药敏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临床分离的45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菌株,用多重PCR法进行基因分型,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用多重PCR法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38株,基因3型5株,基因13TU 2株,未鉴定出醋酸钙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最多(35例),其次为血液标本(6例),脑脊液(2例)。科室分布在神经外科(11例)和ICU(10例)最多,其次是重症医学科(7例)和心胸大外科(6例)。年龄分布以41~60岁(17例)以及61~80岁(15例)两个年龄段最多;性别分布以男性较多(31例),女性较少(14例),而且各个年龄段男性均多于女性。在8种临床常用药物中,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超过了70.0%,其中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4.4%),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51.1%)。结论多重PCR技术能对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进行快速基因分型,它成本低、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推广。目前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形势严峻,患者以中老年患者、男性、呼吸道感染、神经外科和ICU科室居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大多呈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推荐临床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加强消毒隔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等方法尽量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7.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英军  周鹏 《遗传》2005,27(3):499-504
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是采用共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和转座子等技术对传统抗性标记基因进行消除,以利于对同一作物进行多次转基因操作;第二是完善各种已应用的以糖类代谢酶基因、耐胁迫酶类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等为安全标记基因的转化体系,并大力研究、开发潜在的汞离子还原酶基因、叶绿体合成关键酶基因等作为安全标记基因;第三是着力发展无标记基因、无载体骨架的简单高效转化体系。此外,还展望了安全标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放线菌能产生多样性丰富的小分子化合物,但大多数放线菌因为处于“活的尚未培养”状态而无法分离培养。造成“活的尚未培养”状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一些环境因素,例如有机物、重金属、抗生素等胁迫使细胞处于休眠保护状态,直到遇到适宜的条件才能继续复苏生长。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是由某些放线菌分泌的一类蛋白质,首次在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中发现,之后人们对Rpf蛋白的功能和分布给予了更多的关注。Rpf蛋白能促进一些休眠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复苏,这为“活的尚未培养”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针对一些致病放线菌物种,开发Rpf蛋白抑制物为相关疾病的治疗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基于此,本文对Rpf蛋白的结构组成、特征功能、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9.
鉴定畜禽重要生产性状形成的关键遗传因子,揭示其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对动物新品种的培育及特色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分析技术诞生前,标记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分析法作为鉴定畜禽生产性状QTL和主效基因主要方法,但由于其技术局限性,性状因果基因鉴定的效率并不高。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开启了以大数据为特征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序幕,在HGP完成后的20余年间,快速发展的高通量分析技术使人们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生了巨大改变。本综述就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畜禽重要性状的候选基因定位的方法与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以10个北美冬青品种的嫩叶为材料,采用水稻‘日本晴’和二倍体大豆嫩叶为标样,检测北美冬青品种的核DNA含量及基因组大小,为北美冬青种质资源鉴定、基因组学研究以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北美冬青品种间基因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Oosterwijk’、’Earlibright’、’Winter Red’、’Winter Gold’、’Apollo’、’Afterglow’和’Southern Gentleman’7个北美冬青品种基因组大小为728.46~852.99 Mb,推测这些品种为二倍体;’Cacapon’、’Red Sprite’和’Shaver’这3个品种北美冬青基因组大小为1954.99-2108.95 Mb,推测这3个品种为多倍体。’Apollo’和’Southern Gentleman’这两个雄性品种的基因组大小平均值明显小于其他雌性品种。本研究基于流式细胞术建立的北美冬青基因组大小测定方法可为该属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