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在田间条件下,以两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济麦2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拔节期灌1次水、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次水、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灌3次水,每次灌水量675 m3·hm-2)对强筋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与粒度分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个小麦品种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面包体积、籽粒产量、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以及体积加权平均粒径、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粒径>100 μm的体积百分比和表面积百分比均以灌2水处理最高.相关分析显示,两个小麦品种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与粒径<10 μm和10~100 μm的谷蛋白大聚合体颗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粒径>100 μm的谷蛋白大聚合体颗粒体积百分比、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呈显著正相关.水分供应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善,灌溉水平可通过改变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影响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12.
旨在考察pH、溶解氧和剪切力对Halorosellinia sp.( No.1403)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中后期及整个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液的pH恒定对菌体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在不同发酵时期控制不同的恒定pH值对1403C的产量影响较大.仅在发酵的前24h控制恒pH7.0,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但抑制1403C的生物合成,菌体干重为对照组的159.1%,1403C的产量仅为对照组的29.4%;从48 h开始控制恒pH7.0,有利于1403C的生物合成,菌体干重量为对照组的94%,1403C的产量为对照组的123.2%;适量的溶解氧和剪切力有利于1403C的生物合成;从48 h开始提高剪切力可获得较高的1403C产量,是对照组的151.8%.综上所述,在发酵至48 h时开始控制恒pH7.0,并适当增大剪切力,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控制适当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1403C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3.
为考察灰绿曲霉中地标蛋白AgTeaA对菌丝极化生长的作用,首先需要获得AgTeaA基因序列的相关信息.通过简并PCR的方法得到AgTeaA基因编码区的一段序列,以已知序列为基础通过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获得基因全长及两端侧翼序列,然后通过逆转录PCR的方法确定出氨基酸序列,并利用相关生物学软件进行蛋白结构域的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显示,AgTeaA基因编码区全长4 706 bp,对应氨基酸全长为l 477 aa,在256-320 bp,733-780bp,1 064-1 150 bp处各有一个内含子.与粟酒裂殖酵母Teal蛋白和构巢曲霉TeaA蛋白相似的是,AgTeaA在290-339aa,340-390 aa处各有一个Kelch结构域,在818-899aa,938-999aa,1 021-1 116aa,1 183-1 335aa处各有一个卷曲螺旋(coiled coil)结构域.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研究松萝通过调节结肠菌群的失调,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状态的作用机制,为松萝醇提物抗AS提供新的实验基础。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等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松萝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VD_(3)建立AS大鼠模型。用阳性药物辛伐他汀及低、中、高剂量的松萝醇提物对AS模型大鼠干预治疗,4周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通过HE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肠菌群数量。结果 松萝醇提物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主动脉的斑块沉积,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和AI及升高HDL-C水平(均P<0.05)。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松萝醇提物的干预治疗可以下调结肠菌群中致病菌毛螺旋菌属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上调益生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其中,中剂量松萝醇提物对AS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 松萝对A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促进AS模型大鼠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5.
菌蜕系统(Bacterial Ghost,BG)的形成是利用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蛋白E在革兰阴性菌细胞膜形成一个跨膜孔道结构,使细菌胞内物质由孔道排出而引起死亡。这种基因灭活的过程不引起细菌表面结构的任何理化变性,因此生成的细菌空壳具有与活菌相同功能的膜抗原结构,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检测和比较了在铁调控启动子PyncE和温度调控启动子PR/cI控制下的E基因对迟钝爱德华氏菌菌蜕系统(EBG)的生成效率。结果显示,2种启动子均能成功生成EBG,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两端有直径约为80~400 nm的孔洞。传统菌蜕系统所用的热启动子在诱导后3 h开始裂解,8 h后细菌停止死亡;而新型铁诱导启动子在诱导后2 h细菌即完全停止生长。本研究为将来开发菌蜕载体疫苗防治爱德华氏菌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6.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革新,更简便高效的转基因方法逐渐发展起来.通过对花序浸染法的探索和改进,采取用移液枪点滴重悬液的方式转化芥菜(雪里蕻,Brassica juncea var.crispifolia)花蕾,最终获得了转基因芥菜.同时通过对影响转化效率的蔗糖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菌液OD600值等进行研究,发现用5%的蔗糖(W/V)+0.03%的Silwet-77(V/V)重悬农杆菌,使重悬液的菌液浓度OD600为0.8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转化率为2.3%.该方法避免了真空操作及浸染时间的影响,使得操作更加简便,且转化周期更短,为芥菜的遗传转化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7.
MDCK细胞对各种流感病毒具有高度敏感性,广泛应用于流感病毒的分离和疫苗制备.通过探索培养基中促进细胞贴壁的关键组分,并筛选水解物,开发了适合MDCK细胞生长的低血清培养基.发现钙、镁离子是细胞贴壁不可缺少的物质,麦麸水解物可以部分代替培养基中的血清.利用该低血清培养基,经过消化转移将MDCK细胞从5L反应器放大至25 L反应器,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旺盛,25 L反应器中培养48 h细胞密度可达30.5×105 cells/ml.研究结果为工业规模反应器微载体悬浮培养MDCK细胞生产流感病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疱疹病毒是一种由双链DNA病毒组成的大家族,包括α-、β-和γ-三个亚科,其糖蛋白gB、gH和gL形成细胞融合的"核心融合机制"。有些疱疹病毒还需要其他糖蛋白(HSV的gD、EBV的gp42和HCMV的gO、UL128-131)的调节作用,促进细胞融合。而糖蛋白gM或gM/gN却对细胞融合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对疱疹病毒糖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机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病毒致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藏药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藏药麻花秦艽药材中主要苦苷类成分龙胆苦苷与落干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藏药植物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栽培麻花秦艽代替野生麻花秦艽入药进行了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栽培植物藏药麻花秦艽不仅可代替野生药材入药,并具有深度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0.
研究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JI-20A分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成为玉米淀粉60g/L,花生饼粉30g/L,麦芽糖10g/L,玉米浆8g/L,复合无机盐适量,淀粉酶适量,蛋氨酸1g/L和氯化钴6μg/mL。控制消后培养基pH值和氧的供应条件有助于抗生素JI-20A产生菌的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