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炎症是保护人体免受有害刺激的一种防御机制。然而,失控的炎症可导致局部或系统性组织损伤。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PDEs)活性发挥抗炎作用。本文综述了cAMP-PDEs选择性中药介导的cAMP对多种炎症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对NF-κB、MAPKs (p38、ERK或JNK)、TLR、MyD88和STAT3的抑制作用以及对Nrf2、HO-1、AMPK和PPARγ的激活作用。其中,对NF-κB的抑制作用是cAMP-PDEs选择性中药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02.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发展和普及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诸多机会。为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在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子平台增设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专栏, 并通过门户网站“中国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http://www.papc.cn/)对外发布, 向公众开放, 可以随时查阅、下载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平台的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数据库建设进展, 包括所监测的自然保护区、监测方案、数据规范存储、标准化分析、成果介绍、工作计划等内容。2010-2019年间, 该平台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在全国13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开展兽类和鸟类资源调查, 累计27.25万个有效工作日, 共拍摄到8.41万张独立图像, 经鉴定有80种野生兽类和200种野生鸟类, 并利用这些数据对野生动物行为、稀有物种探测、人为干扰, 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 子平台牵头单位将筹建自然保护地红外相机数据共享平台, 制定红外相机调查设计、监测技术、数据格式等统一标准化方案, 逐步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口虾蛄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集了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口虾蛄44个样品,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序列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口虾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共获得627bp的COⅠ序列,检测到27个单倍型,30个变异位点。在4个种群中,燕尾港与射阳种群、赣榆与连岛镇种群、赣榆与燕尾港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在贝叶斯系统树中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化格局;4个野生种群都有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和相对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歧点分布及中性检验均支持口虾蛄野生种群在历史上发生快速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04.
奶牛农场氮素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农场载畜率很高,通常没有配备足够的土地消纳粪污和规范的粪污处理系统,以致氮素排放量超过单位面积土地的环境承载力.奶牛农场是农业源氮素主要排放源之一,国外学者很早就关注了奶牛农场氮素平衡问题.奶牛农场氮素流动和平衡是研究奶牛农场氮素循环和氮素管理的基础,也是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氮素盈余和氮素利用率是评价奶牛农场氮素流动和平衡时使用最广泛的指标.本文基于农场尺度简述了氮素平衡的概念和农场内氮素流动,比较了氮素盈余和氮素利用率的使用范围,分析了影响氮素平衡的因素,综述了减少奶牛农场氮素排放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中国奶牛农场氮素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犬不同组织中SLAM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以犬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ct法,分析SLAM受体mRNA在犬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此方法有较高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在0.89%-2.35%。以SLAM受体在心脏的表达为1倍值,结果显示受体mRNA在脾脏中表达最高,为38.49倍;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中表达次之,分别为9.13、8.58、6.24倍;膀胱中表达最低。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SLAM受体mRNA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参照GenBank收录的牵引丝蛋白编码序列,经过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3段cDNA序列:NT、CT和4Rep,由Ⅰ型限制性内切酶BsaⅠ和BspMⅠ介导无缝拼接,分别构建4RepCT、NT4RepCT、NT8RepCT和NT12RepCT重组模块.通过改造表达载体和优化培养温度,成功提高了4RepCT的表达量(30 mg/L).另外还首次成功表达NT4RepCT和NT8RepCT重组蛋白模块,表达量分别为21 mg/L和8.5 mg/L.4RepCT表达量的提高及NT4RepCT和NT8RepCT的成功表达证实了融合标签TRX有利于提高蛛丝蛋白的表达水平,为E.australis全长牵引丝蛋白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功能微生物介导的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过程被发现,人们对自然界的碳氮循环有了全新的认识,该过程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甲烷的汇,同时还是氮污染的消减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N-DAMO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参与该过程的亚硝酸盐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的生理生化特征,并对研究该功能菌的分子微生物方法进行了汇总。通过对不同自然生境中该细菌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分析,揭示各生境中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所处不同自然区等大尺度宏观环境因子及碳源、氮源、pH和氧气含量等生存因子对其群落结构的潜在影响,最后在展望中提出此功能菌在未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期望能厘清厌氧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功能菌在碳、氮循环中的生态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8.
运动功能是在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控下协调完成的,基底神经节对于运动功能的执行起至关重要作用,其中纹状体在基底神经节处于中心地位,接受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投射,通过直接、间接通路参与运动的调控。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的释放以活性区介导的快速突触传递的方式进行。活性区由Bassoon、RIM和ELKS三种支架蛋白组成,其中RIM蛋白对多巴胺释放起调节作用。纹状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电活动随着多巴胺释放含量的变化出现适应性变化。当纹状体去多巴胺支配时,中等多棘神经元和快放电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加;当纹状体多巴胺耗竭时,大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出现pause-rebound编码模式。本文对多巴胺运动控制的分子机制展开讨论,并对其在运动疲劳中枢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纹状体神经元靶向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张蕊  李佳  高梅香 《生态学报》2020,40(22):8315-8325
为探讨3种不同的玉米秸秆处理方式对冬季黑土农田蜱螨目和弹尾目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冬季分别对机收秸秆还田(MH)、人工收获秸秆移出(AH)、人工收获秸秆未移出(NR)3种不同的玉米秸秆处理方式下,土壤中蜱螨目和弹尾目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捕获蜱螨目和弹尾目1713只22种,MH、AH和NR分别捕获739只16种、401只17种、573只16种。MH中蜱螨目和弹尾目的个体数量最高,AH的物种数最高,NR具有最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3种不同的玉米秸秆处理方式对蜱螨目和弹尾目个体数、物种数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CC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因子对蜱螨目和弹尾目的个体数和物种数影响不同,优势种和常见种的分布与土壤全磷、含水量和全氮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蜱螨目是冬季研究区内的优势类群,NR更有利于提高蜱螨目和弹尾目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对蜱螨目和弹尾目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冬季黑土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掌握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现状,我们在保护区驮逐片区布设60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开展了连续监测。共收集4848份独立有效相片,经鉴定为16种兽类和29种鸟类,包括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鼬獾(Melogale moschata)、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野猪(Sus scrofa)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的相对多度指数分别位于兽类前五位;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以及黑冠鳽(Gorsachius melanolophus)的相对多度指数分别位于鸟类前四位。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小泡巨鼠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野猪、食蟹獴、白鹇和蓝背八色鸫为昼行性动物。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初步了解了崇左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物种组成、相对数量及空间分布,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