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亚铜平龟蝽Brachyplatys subaeneus (Westwood, 1837)是在广州的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上新发现的一种天敌。本文给出了亚铜平龟蝽雌雄外部形态,以及雄性抱握器形态、着生位置、阳茎等详细解剖结构。为更进一步确定形态鉴定结果,扩增了其线粒体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5.0构建系统进化树,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确认了形态学鉴定结果。此外,就亚铜平龟蝽在控制薇甘菊上的潜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2.
为揭示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入侵机制,通过外源添加薇甘菊2种化感物质(绿原酸和β-石竹烯),测定其对土壤氮素和氮循环功能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和β-石竹烯均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添加绿原酸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β-石竹烯则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绿原酸和β-石竹烯均显著抑制了自生固氮菌和氨化细菌的繁殖,绿原酸显著促进了氨氧化细菌和硝酸化细菌的繁殖,而β-石竹烯仅促进了氨氧化细菌的繁殖,对硝酸化细菌没有影响。因此,薇甘菊能通过化感物质绿原酸和β-石竹烯影响氮循环功能菌的繁殖从而影响土壤氮循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提取物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化感利己作用,为薇甘菊通过释放化感物质促进自身生长并排斥本地植物生长提供实验证据,为揭示薇甘菊的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化感生测实验、化感物质添加实验以及盆栽控制实验,对比研究薇甘菊及其本地伴生植物水提液和粗提物的化感生测效应、水提液和粗提物添加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以及水提液添加对薇甘菊生长的影响。【结果】与本地伴生种相比,薇甘菊水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强且促进了土壤硝态氮的生成;而薇甘菊粗提物的化感作用较弱且抑制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生成。水提液盆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与本地伴生种火炭母相比,薇甘菊水提液具有显著的化感利己作用,这与薇甘菊水提液处理后薇甘菊生长土壤中的蛋白酶活性增强和有效氮含量增加相一致。【结论】薇甘菊可通过水溶性化感物质促进有效氮的生成来实现化感利己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薇甘菊颈盲蝽是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天敌昆虫。CYP4家族基因在专食性昆虫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明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可为薇甘菊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薇甘菊颈盲蝽CY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PmCYP4C1基因全长1713 bp,其中ORF长1500 bp,共编码50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57.44 ku,无信号肽;与其他昆虫CYP4家族基因的同源性大于40%,与温带臭虫CYP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雌、雄虫各部位均有表达,且都是足部的表达量明显地高于其他部位;雌、雄虫的表达差异在于雄虫翅膀中的表达量明显地高于触角和残体,但在雌虫中这3个部位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且雄虫翅膀中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雌虫,是其2.37倍。【结论】薇甘菊颈盲蝽PmCYP4基因除参与代谢有毒物质外,其主要功能可能是编码与薇甘菊颈盲蝽运动相关的酶。  相似文献   
105.
薇甘菊萎蔫病毒寄主范围、传播媒介和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本文从田间薇甘菊萎蔫病株中分离获得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在温室中通过人工摩擦将该病毒接种到9科27种植物上,发现MMWV能侵染其中的6科12种植物.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约30 nm.MMWV可由桃蚜(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薇甘菊植株接种MMWV毒30 d后,其茎的长度、叶、茎和根的鲜重分别比健康对照植株减少了75.3%、91.6%、79.5%和75.6%,被侵染的薇甘菊出现萎蔫、皱缩、叶畸形等症状.实验室和野外条件均观察到MMWV可以严重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利用MMWV控制薇甘菊的生物入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对中国薇(蟾)属Pachyscia Redtenbacher进行了分类整理,共计5种,含1新种,海南薇螨Pachyscia hainanensis sp.nov.;描述了属征,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7.
用索氏抽提的方法,对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港种矮脚奶白菜(BrassicachinensisL.)和南丰45天油青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分别用甲醇、丙酮和正己烷进行提取,提取物对艳婀珍蝶4龄幼虫进行取食选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艳婀珍蝶4龄幼虫的诱食率较高,其中对甲醇提取物的选择性最强,24h和48h诱食率分别为93.65%和96.64%。4种植物中以丙酮提取物含有较多吸引艳婀珍蝶幼虫的共同物质。白菜和菜心的正己烷提取物对艳婀珍蝶4龄幼虫有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薇甘菊的入侵与地形、人为干扰间的关系,量化不同干扰因素对薇甘菊发生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薇甘菊的发生规律,为薇甘菊的系统防治与管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使用无人机遥感系统所获取的高分辨率航片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确定薇甘菊的发生区域后结合3S技术手段,对深圳大鹏半岛210000 m2研究区内的薇甘菊发生状况与地形因子及人为干扰度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研究区内薇甘菊在低海拔区和阳坡分布居多,86.80%的薇甘菊入侵发生在人类轻中度干扰区,20°~40°坡度位置是薇甘菊的重点发生区。研究网格单元内薇甘菊的发生面积与坡度、高程显著负相关(P<0.01),与坡向相关性较差。【结论】在人为干扰较小的自然条件下,制约薇甘菊扩散发生的主要因子是入侵地的群落结构,而在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的地区,薇甘菊入侵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消失后产生的空白生态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薇甘菊是最具危害性的世界性杂草之一,目前已入侵我国香港、广东、海南、台湾、云南等地,而嘧磺隆是防治薇甘菊的一种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喷雾法,研究了商用药剂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对薇甘菊根、茎、叶片的杀灭效果及对后期残留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的抑制作用。【结果】嘧磺隆单独处理28d后,薇甘菊叶片、茎和根的死亡率分别为86%、92%和84%;而与洗衣粉混合处理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8.33%、97.67%和89.67%;与柴油混合使用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2.33%、95.33%和98.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的薇甘菊后期茎干萌发率为9.67%;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萌发率分别降低至6%、5.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薇甘菊种子的萌芽率为44.67%;而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种子萌芽率分别降至28.67%、25.33%。【结论与意义】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对薇甘菊组织的杀灭效果及对后期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嘧磺隆单独使用。本研究可以为薇甘菊的防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于2004年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生殖阶段的现蕾期至种子成熟期,从种群和构件水平上研究了两种生境(林窗和开阔地)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结果表明,在生殖生长过程中,两种生境中的种群用于营养生长的生物量分配均占有绝对优势,而生殖生长的波动相对较大。花序的生物量分配(RA)总体上均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期,林窗薇甘菊种群的营养枝生物量分配均小于开阔地,而除了种子形成期和种子成熟期以外的其它各个时期,林窗中生殖枝的生物量分配均大于开阔地,林窗中花序的生物量分配均显著大于开阔地。表明薇甘菊能有效权衡其在不同生境中的繁殖策略,开阔地中的薇甘菊种群的繁殖策略倾向于克隆繁殖,而林窗生境中薇甘菊种群则相对更倾向于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