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斯钙素(Stanniocalcin, STC)是一类首先在鱼类特有的内分泌腺--斯坦尼氏小体(Corpuscles of Stannius, CS)、随后又在人和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同型二聚体糖蛋白激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模式和多种生物学效应.为阐明两栖类动物是否存在STC1基因的表达及其表达模式,本研究基于部分已知鱼类和哺乳动物的STC1基因序列,从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卵巢获得了STC1基因的部分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EF586886).同源性分析显示,所获得的中华大蟾蜍STC1基因部分序列与鱼类STC1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在40%-48%,而与小鼠和人STC1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41.89%和37.95%.RT-PCR分析显示STC1基因可在肾脏、性腺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技术表明中华大蟾蜍肾脏的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表达STC1 mRNA.这些结果首次证实两栖类动物中华大蟾蜍组织中存在STC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2.
裸肉足虫作为联结微生物和大中型土壤动物的重要环节, 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明裸肉足虫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 作者在长白山北坡选择不同海拔梯度(700 m、1,000 m、1,300 m、1,600 m、1,900 m和2,200 m),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对裸肉足虫进行了培养计数, 并采用平板培养、标记、分离再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分类鉴定, 分析比较了不同海拔梯度裸肉足虫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长白山北坡裸肉足虫物种丰富, 不同海拔梯度裸肉足虫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且与土壤酸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林分较为单一的岳桦(Betula ermanii)林带(1,900 m)裸肉足虫丰富度最低, 位于植被交错带的针阔混交林带(1,000 m)裸肉足虫丰富度最大,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海拔梯度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变化趋势与丰富度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1,300 m、1,600 m和1,900 m海拔带以及700 m和2,200 m海拔带裸肉足虫群落组成较为相似。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显示, 裸肉足虫群落组成和结构主要受土壤酸碱度、铵态氮以及碳氮比的影响, 而海拔和土壤含水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综上, 裸肉足虫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并未呈现递减或单峰的变化趋势,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是驱动裸肉足虫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此外, 地上植被也可能通过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间接影响裸肉足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3.
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过程中沉淀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减少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pH为1.5,K2HPO4用量为0.25g/l,KH2PO4为0.195g/l时菌体可以保持其最高氧化活性,同时产生最少量沉淀物的培养条件,并发现沉淀物对菌体的生长和氧化Fe^2 没有影响。利用饥饿状态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证明了菌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黄铁钒沉淀中的部分离子进行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04.
绿色糖单孢菌产木聚糖酶规律及其耐碱耐热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绿色糖单孢菌为实验材料,在不同诱导产酶培养基上经过192h的振荡培养,探索其产酶时程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导底物诱导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松木粉加棉纱培养基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为0.08IU/ml,与空白对照(5.40IU/ml)相比显著下降(P≤0.05).为了适应纸浆漂白实际应用中纤维素酶越少越好的要求,选择该培养基为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绿色糖单孢菌在上述培养基中培养156h后达到木聚糖酶产酶高峰。粗酶液酶活可达到9.03IU/ml.通过对该酶进行高温及碱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绿色糖单孢菌分泌的木聚糖酶在pH7.0下反应表现最高活性,同时在90℃下保温3h后酶活为原来的63.55%,具有较好的耐碱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5.
hCGβ-CTP37(简称CTP)肽段是hCG分子的特有部分,存在hCG的特异表位。为了解CTP利用毕赤酵母进行表达的情况及探索其作为研制调节生育和抗肿瘤疫苗的可行性,本研究中我们将2、3、4个CTP以头尾串联的方式重组成多聚体基因,然后克隆入载体pPIC9K得到表达质粒pPIC9K-Cα-(CTP)n(n=2,3,4),电转染入酵母细胞进行表达。在培养基上清中我们检测到了目的基因表达产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它们的分子量分别约为:20KDa、30KDa、40KDa,且能与抗hCG多克隆抗体结合。另外,我们还利用ANTHEPROT 4.3蛋白序列分析软件包对表达产物CTP四聚体的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CTP四聚体的抗原性明显强于hCGβ-CTP37单聚体,CTP四聚体与hCGβ二级结构较为相似,但CTP四聚体的抗原专一性要优于hCGβ。CTP多聚体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成功表达及对表达产物抗原性的初步分析为今后利用CTP研制调节生育和抗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估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总结模型建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0只成年杂种犬,用自身的骨髓细胞和高分子可降解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扩大肺动脉流出道。结果实验中有1例在术中出现心动过缓,暂停手术操作后,其余手术均逐渐恢复,未造成不良后果。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术后5~10min撤离呼吸机,拔除胸引管。术后两周肺动脉造影示左肺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形成,移植物处稍狭窄;取出移植物观察,血管管腔通畅,腔面光滑,无血栓,无感染。结论通过自身的骨髓细胞和高分子可降解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扩大犬肺动脉流出道成功建立了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为了保证模型的成功建立,应使用右侧卧位、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心律紊乱和尽早撤离呼吸机等围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7.
黄芪原生质体分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芪叶片和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黄芪原生质体的制备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黄芪叶片制备原生质体远远优于黄芪愈伤组织,能够获得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采用2%纤维素酶+0.5%半纤维素酶+0.5%果胶酶的混合酶水解12h就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获得高质量的黄芪原生质体,然后进行原生质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8.
钟晓青  张万明  李萌萌 《生态学报》2008,28(9):4486-4493
张音波等认为:资源环境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在"经济贡献率"相同的情况下,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公平程度的一个指标,并用"绿色贡献系数"来判断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不公平因子.这种基于GDP来计算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会产生一种"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可以多污染"的误解,且这种"越富裕越有排污权消耗权"的理论与生态学的生态容量理论是相背离的.正确的分析方法应该是"基于'环境或生态容量'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从生态容量的角度,重新定义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并确立基于生态容量的"绿色负担系数"来评价其不公平性.选取广东省2005年各城市SO2排放、工业固废产生、废水排放和能源消耗为评价指标,选取在统计资料上统计的便于分析对照的"森林面积"和"耕地面积"指标为"生态容量"的表征指标,计算其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和绿色负担系数.结果表明,2005年广东省上述4项指标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65、0.58、0.60、0.57,均明显高于0.4的"警戒线",说明广东省资源环境容量分配差异较大.从绿色负担系数来看,研究结果与张音波等的结果恰恰相反:在广东21个城市中,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是主要的不公平因子,是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城市,更须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广东深圳内伶仃岛薇甘菊侵入危害较严重的地段进行随机抽样及全面调查,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及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法等,对内伶仃岛上薇甘菊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作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估.薇甘菊入侵造成内伶仃岛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涵养水源、固定CO2、生产氧气、净化大气,减少污染、减少病虫害,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为383.49-862.86万元人民币.生物多样性损失为每年66.80-150.31万元人民币.估计全岛年损失近450.29-1013.17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0.
申仕康  马海英  王跃华  王博轶  申国柱 《生态学报》2008,28(5):2404-2404~2412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 H. T. Chang)是中国特有的山茶科单型属猪血木属的珍稀濒危植物,目前只在广东省阳春县八甲镇有分布且种群数量不足200株.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猪血木种群的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寿命期望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猪血木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种群在第Ⅱ级出现死亡高峰,且只有少量幼年个体能进入成年阶段生长,个体平均生存能力的期望在第Ⅳ级最大,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猪血木种群目前仍表现为稳定型种群.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猪血木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潜能,故现有植株和生境斑块的保护是保持猪血木种群自然更新和进行种群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