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对昆虫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研究。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BHA)或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结果发现通过添加0.5mmol/L的SBHA,该真菌的发酵产物的结构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并从中新发现了1个吡啶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该类型的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获得,推测可能在SBHA的胁迫下,激活了该菌株的沉默基因,从而产生了新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齿孔酸在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并进行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酵母联合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观察齿孔酸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血糖血脂的影响。研究发现,齿孔酸体在外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同时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口服糖耐受量。结果表明,齿孔酸是黄嘌呤氧化酶竞争性抑制剂,还能缓解高尿酸血症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防治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为我国特有种, 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找出其生殖环节中的致危因素, 作者对巴东木莲种子休眠与后熟过程中的形态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巴东木莲种胚发育不完全可能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在其后熟过程中胚不断分化、发育成熟; 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性, 与休眠的关系不大; 种子不同部位均存在萌发抑制物, 胚乳中高含量的萌发抑制物是影响胚萌发的重要因素。内源激素ABA和IAA在巴东木莲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 IAA有助于种子的萌发, IAA/ABA相对含量的变化对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产生重要影响。巴东木莲种子的休眠是由种子本身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引起的综合休眠, 在4℃低温保湿条件下才能完成其形态和生理后熟过程, 而自然条件下, 巴东木莲种子成熟时正值秋季少雨, 很容易失水而不能完成其后熟过程而失去生活力, 这可能是导致该物种自然更新困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虫草代谢产物丰富,很多具有抗菌和(或)抗肿瘤活性,有关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有抗菌和(或)抗肿瘤活性研究报道的虫草作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的饮食对雌性大鼠糖、脂代谢,性激素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A组、B组、C组、D组),分别喂饲不同温度(10—15℃、22~32℃、42~52℃、52~62℃)的食物和饮水,35d后对大鼠糖、脂代谢、性激素和血液流变学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采用不同温度的饮食喂养大鼠35d后,C组大鼠的胰岛素(INS)和载脂蛋白apoA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S)、孕酮(P)含量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apoB/ap0A比值均明显降低;血流状态稳定,一般情况最好。结论:42~52℃是实验大鼠较为适宜的饮食温度。  相似文献   
106.
该文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内选取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利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研究了该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经χ~2统计量检验,乔木、灌木、草本层优势种种对中正负联结比依次为0.70、0.61、1.14,方差比率法(VR)测出各层次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联结,说明针阔混交林群落正朝着稳定的方向演替。(2)联结系数(AC)结果显示乔木层有32.05%的负关联种对,针叶和阔叶优势树种间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正联结关系仅存在阔叶树种间;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有48.89%、34.17%的负关联种对,是由于具有相似生态学特性的物种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有65.38%、35.56%、44.17%的无关联种对,可能是物种占据合适生态位,物种间依赖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神农架天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少数种对的生境趋同性使种间表现为正联结,由于生态位重叠过多造成资源竞争使大多种对表现为负联结,同时较多优势种因占据合适的生态位使种对联结性弱。  相似文献   
107.
【背景】柑橘是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每年因采后真菌感染导致大量柑橘腐烂和劣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柑农的积极性。【目的】丝状真菌SG-4对柑橘采后致腐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为明确其抑菌的物质基础,对该菌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和活性成分分析。【方法】将SG-4菌株的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进行测序,结合菌株形态进行鉴定;对其菌体相和培养液进行抑菌活性追踪,利用醇沉淀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主效物质,通过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结构;采用离体的牛津杯抑菌圈法和柑橘的体内接种试验来评价其抑菌活性;通过液相分析测定了活性物质在发酵液中的含量。【结果】分子和形态鉴定表明SG-4是一株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其抑制柑橘采后致腐菌的活性物质位于培养液的水相提取物中,且具有强极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活性成分为一种新型线性醇溶五肽,含3个具羟基的氨基酸,并且富含甲基化修饰,构成寡肽的第一个氨基酸为β-氨基丁酸(beta-aminobutyric acid,BABA),其结构为O-Me-BABA-N-Me-Thr-Thr-NMe-Val-Ser。该五肽对柑橘致腐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正对照,且在培养液中的初始含量为90 mg/L,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结论】来自于草酸青霉的新型线性五肽具有较强的拮抗柑橘致腐菌的作用,其结构和活性在国内外均属首次报道,未来可作为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在农业、食品领域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本实验室新发现的新型多胺代谢酶小分子抑制剂SI-4650对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T-26细胞,以0 μmol·L-1 SI-4650处理48 h细胞为正常对照组,单独2.5 mmol·L-1 3-MA处理细胞为自噬抑制对照组,40、80 μmol·L-1SI-4650处理48 h细胞以及3-MA联合40、80 μmol·L-1SI-4650处理48 h细胞为4个实验组,化学发光法检测CT-26细胞中多胺代谢酶SMO和APAO酶活性的变化,HPLC法检测细胞中多胺含量的变化,CCK8法检测CT-26细胞增殖能力变化;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自噬;PI/FITC-Annexin V双染、JC-1荧光探针和Fluo-3 AM钙离子荧光探针分别结合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80 μmol·L-1 SI-4650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98%、46.91%,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1);同时细胞中SMO和APAO酶活性下降(P< 0.01);细胞中多胺总含量减少(P<0.01);CT-26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1);凋亡细胞数分别为7.69%和 16.87%,细胞中钙浓度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c-PARP、Bax表达增加(P<0.01)、Bcl-2含量减少(P<0.01);以及CT-26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离子白Beclin-1、LC3-Ⅱ以及P62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单独40、80 μmol·L-1SI-4650处理组相比,2.5 mmol·L-1 3-MA联合40、80 μmol·L-1SI-4650实验组细胞自噬水平下降(P<0.01),凋亡相关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和钙离子浓度变化均减弱(P<0.01),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 SI-4650有效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与抑制多胺代谢酶活性,干扰多胺代谢,减少多胺总含量以及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利用自制的厌氧发酵装置模拟田间厌氧发酵产生物甲烷的条件,通过添加不同量的尿素,研究C/N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生物甲烷和秸秆降解的影响。设置了C/N为15∶1、20∶1、25∶1、30∶1和对照(53∶1)等五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和秸秆木质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C/N对厌氧发酵产气进程有一定影响,峰值出现的时间、峰值的大小在不同处理之间均有差异:以C/N为25∶1的处理峰值出现的最早,较对照早5 d出现;以C/N为20∶1的峰值最高,较对照提高了27. 55%。C/N对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和累积甲烷产量有显著影响,以C/N为20∶1的处理累积产气量(4 235. 00 mL)和累积甲烷产量(1526. 34mL)最高,相比对照组的累积产气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30. 78%和51. 31%。C/N对水稻秸秆降解也有显著影响。以20∶1和25∶1处理对秸秆降解的效果最好,其中20∶1处理的总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了51. 33%、55. 31%和53. 05%,25∶1处理分别为50. 00%、53. 08%和49. 42%。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尿素调节C/N能够提高水稻秸秆厌氧发酵的产生物甲烷效率和促进秸秆降解,以C/N为(20~25)∶1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0.
张行  陈芳清  秦凯  黄永文 《生物资源》2020,42(3):327-334
为提高水稻秸秆利用效率,改进水稻秸秆实地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技术,本研究开展了添加剂在混合厌氧发酵系统的应用研究。试验选取水稻秸秆和猪粪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分别添加不同的浓度的吐温20和腐植酸,测定甲烷的产气量和浓度、秸秆的降解和土壤肥力的变化,以揭示添加剂类型及其浓度对水稻田实地甲烷生产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的掺入并未影响产气的动态变化趋势,但显著地促进产气和提高产气浓度,整体效果由高到低为腐植酸吐温20对照,其中经腐植酸处理的产气量和产气浓度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0. 73%和24. 55%。添加剂的掺入有利于水稻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但对木质素没有显著影响;其中以0. 15 g/L腐植酸和0. 30 g/L吐温20的降解率最高,相较于对照其纤维素降解率均提高了22. 11%,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07. 13%和98. 39%。添加剂的掺入能显著增加土壤肥力,以0. 15 g/L腐植酸和0. 30 g/L吐温20处理水平的效果最优,相较于对照,其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29. 63%和23. 72%,全氮分别增加了52. 32%和42. 38%,全磷分别增加了83. 33%和57. 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