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讨散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密度制约的调控机制,1993–2013年,我们以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的散养麋鹿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区直接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数量,计算种群增长率、死亡率、存活率和产仔率等参数,对麋鹿种群的发展是否受到密度制约影响以及作用于哪些种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首麋鹿保护区散养麋鹿种群的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稳定增长阶段(1993–1997年)、快速增长阶段(1998–2006年)、缓慢增长阶段(2007–2009年)、迅速下降阶段(2010年)和种群恢复阶段(2011–2013年)。1993–1997年,种群增长率为16.60±3.10(%),而死亡率为4.34±0.93(%);1998–2006年,种群增长率增加为28.98±3.62(%),死亡率为4.35±2.31(%);2007–2009年,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为7.36±1.64(%),而死亡率增加为6.32±2.85(%);2010年种群暴发传染性疾病,数量急剧下降;2011–2013年,种群增长率增加为10.95±4.04(%),而死亡率下降为5.70±2.03(%)。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种群密度与增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2,P=0.0050.01),与产仔率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02,P=0.0000.01),与死亡率的相关性不显著(r=0.425,P=0.0620.0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010年之前(1993–2009年)和之后(2011–2013年)的成、幼体存活率分别为95.40±1.56(%)、95.79±1.80(%)和96.67±0.92(%)、94.04±2.20(%),两者差异不显著(成体:t=–0.503,df=8,P=0.6280.05;幼体:t=0.558,df=8,P=0.5920.05),这说明密度制约因素未对石首麋鹿保护区散放麋鹿种群的存活率产生明显影响。从2003年起,种群受到密度制约机制的调控,主要表现为产仔率下降,同时也受到了洪水、疾病和人类干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目前石首麋鹿保护区散养麋鹿种群面临的密度制约和环境容纳量等问题,我们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是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原优势危害种类之一,前期研究表明其发生与新疆同期气候变暖显著相关,且野外自然种群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雌雄意大利蝗高温耐受性差异及其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生理生化研究方法,研究了在27、30、33、36、39、42、45和48℃不同温度处理下,雌雄意大利蝗体内自由水/结合水、海藻糖、游离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6种抗逆保护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不超过39℃时,雌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超过39℃后雄虫死亡率显著高于雌虫(P<0.05),51℃时死亡率达到100%;随温度升高,雌雄意大利蝗体内6种物质的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温度处理下,雌雄成虫的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海藻糖、油酸的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除45℃,雌雄体内亚麻酸的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除27℃、48℃,雌雄体内游离蛋白质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亚油酸的含量变化则无明显规律。不同温度胁迫下,雌雄意大利蝗体内6种物质增减速率不同,以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分别为82.53%(雌)、117.13%(雄)。【结论】雌、雄意大利蝗个体可通过积累不同种类的抗逆保护物质,以度过阶段性高温胁迫,且雌性具有较强的高温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3.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2002-2007年间更新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群更新是森林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古田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更新动态,本研究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5 ha常绿阔叶林动态样地为对象,在对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2002年和2007年两次每木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主要树种的补员(recruitment)和死亡状况,分析种群大小变化趋势,研究了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的更新特点.结果表明:(1)5年间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从13,338株增长到16,812株,增幅达26.05%.新增4,758株胸径≥1 cm的补员个体,同时死亡1,384株.(2)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小灌木3种生长型的补员个体数目均随径级的增大而下降,但死亡个体却表现出不同的径级分布特点.(3)43个主要树种的平均年死亡率和年补员率分别为2.26%和5.90%.其中,19种小乔木或灌木在径级Ⅰ(1 cm≤DBH<2.5 cm)的补员率均高于死亡率,但径级Ⅱ(2.5cm≤DBH<5 cm)、径级Ⅲ(DBH≥5 cm)的补员率均和死亡率差别不大:而24种乔木各径级死亡率和补员率的关系则相对复杂.(4)43个主要树种中有31个为增长型种群,其余12个呈小幅度负增长.10个种群大小变化率在5%以上,属于快速变动的种群,其中以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45.13%)和矩形叶鼠刺(Itea oblonga)(16.35%)的增幅最大,橙木(Loropetalum chinense)(-3.10%)和短柄袍(Quercus serrata vat.brevipetiolata)(-1.86%)的降幅最大.研究发现,3种生长型中,不同物种及其各个径级的补员率和死亡率各异,种群更新动态也有所差别,我们推测与密度制约和牛境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共纳入正常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NEC患儿78例,收集新生儿血清学标本,应用中生金域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同时检测WBC、PLT、CRP、PCT等实验室指标,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在NEC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NEC组患儿D-乳酸、DAO、LPS、WBC、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LT低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非治愈组NEC患儿WBC、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治愈组,PLT低于治愈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非治愈组NEC患儿D-乳酸、DAO、LPS水平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D-乳酸、DAO、LPS在NEC患儿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838、0.763和0.804,诊断的cut-off值分别为46.15 U/L、8.635 mg/L和6.455 U/L。结论 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D-乳酸、DAO和LPS在预测NEC患儿结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传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5.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对四川白兔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其抗氧化情况的作用。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选择30日龄断奶四川白兔仔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试验3组为高浓度组(基础日粮+3%中药添加剂),试验2组为中等浓度组(基础日粮+2%中药添加剂),试验1组为低浓度组(基础日粮+1%中药添加剂),试验4组为阳性组(基础日粮+1%杆菌肽锌+1%硫酸黏杆菌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56 d,其中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9 d。正试期内测定试兔的生长性能,试验结束时测定试兔的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显示:高浓度组显著提高了兔的Ig M (p<0.05),中等浓度组极显著提高了兔的Ig A (p<0.01),且死亡率均为0;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显著提高了兔丙二醛(MDA)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低浓度组显著提高了兔的脾指数(p<0.05);高浓度组显著提高或降低了兔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或隐窝深度(p<0.05);中等浓度组显著提高了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饲粮添加一定的中药复方不仅能改善兔子的生长性能,增强四川白兔的免疫能力及抗氧化性,也可以降低四川白兔死亡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6.
粘孢子虫是寄生于水生动物的一类病原生物,能引起淡、海水养殖鱼及野生鱼类一系列严重的疾病,而且一经感染,宿主的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将受到影响。这类疾病中,多种病的致病机理已得到很好的阐述。尽管死亡率极小,宿主的死亡是由于严重感染导致机体功能减退、对环境的应激或感染了一些继发病原体。关于自然状态下感染对宿主种群的影响尚不明了,几乎没有仅由粘孢子虫感染引起宿主大批死亡的情况。难以展示粘孢子虫病对宿主种群的影响是与缺乏合适的统计学工具和长期的数据积累有限有关。本文利用Taylor法则及变量与平均比率,对英国的某些河流系统进行研究。数据表明,鲤鱼慢性感染粘液丸虫与鲤科鱼类种群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可见,理解有关“率”的概念,必须搞清它是哪两个数的比值。对此,高中生物学课本及教学参考书均未见解释,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现对几个重要概念作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8.
<正>补硒的流行,让消费者认识到"硒"是一种生命必需元素。"补硒工程""农科院补硒工程进社区公益活动"等各式宣传大势运作,补硒药品、补硒保健食品、补硒食品纷纷登场,都声称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对肿瘤有很好的疗效。然而,硒真的是一种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对抗癌有神奇的功效吗?  相似文献   
109.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研究,对支撑武夷山生态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对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热带森林研究中心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甜槠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了首轮复查,并从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胸径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动态。结果表明:2016年的乔木个体为25科44属88种,较2011年增加了2科2属7种。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其优势程度变化不大,在重要值大于1的21个常见树种中,10个树种的重要值增高,11个降低。甜槠仍为建群种,其重要值略下降。乔木个体增加到3888个,年死亡率为1.31%,年补员率为2.98%。43个树种出现死亡,46个出现补员。4个常见树种的种群数量下降,16个上升。群落的平均胸径从4.82 cm增大为4.89 cm,5个常见树种的平均胸径下降,16个上升。死亡个体的平均胸径为4.47 cm,补员个体为1.67 cm。甜槠仍然将在乔木层,马银花和鹿角杜鹃在亚乔木层保持优势地位。在短期内群落结构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但黄绒润楠、厚皮香等阴生树种和中性树种优势度的增加可能预示群落将向中生群落(顶级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就诊于急诊室诊断为脓毒症或者脓毒性休克的患者30天内死亡率与在急诊室初次获得的参数的关系,并探讨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急诊室且诊断为脓毒血症或者脓毒性休克并有完整随访资料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145例,将30天内存活的患者分为A组,将30天内死亡的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检验指标及生命体征的差异。根据脓毒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快速评分(qSOFA)将qSOFA2分的定义为a组,qSOFA≥2分的定义为b组,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并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0天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5例患者中,44.8%(n=65)的患者在30天内死亡,33.1%(n=48)的患者需要无创或者侵入性机械通气。A组与B组之间舒张压(P=0.003)、收缩压(P=0.00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P0.001)、血尿素氮(P0.001)及qSOFA(P0.001)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死亡率(35.7%)显著低于b组(53.3%)(P=0.033)。qSOFA是30天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71,P=0.004)。结论:qSOFA是老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30天内死亡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