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记述采自我国河南省嵩县白云山红桦 Betula ablosinensis上的隙毡蚧属1新种:红桦隙毡蚧Kuwanina betula sp.nov..同时给出了该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2.
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在广州市的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树上多点发生。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分析预测该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重庆、湖北、安徽、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17省区的大部分区域,新疆、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等11省区的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0.886,在中国的危害风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3.
威胁棉花生产的外来入侵新害虫——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武三安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09,46(1):159-162
2008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发现一种严重危害扶桑的害虫,经鉴定确认为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2008年12月16日调查发现,在广州市的扶桑上多点发生。扶桑绵粉蚧原产美洲,最近几年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严重危害棉花,其暴发危害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威胁世界棉花安全的重大入侵害虫。文章提供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危害等情况,并对其检疫与防控措施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杏树吐伦球坚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对杏园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度受害杏园,吐伦球坚蚧越冬若虫和初孵若虫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虫口密度增大而减小;聚集原因与吐伦球坚蚧本身的生活习性有关;确定了不同种群密度下、不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通过对不同方位虫口密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吐伦球坚蚧若虫在杏树各方位的聚集是随机的,各方位对整体抽样均无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柑橘真棉蚧Eupulvinariacitricola(Kuwana)(半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红外光谱和卵囊蜡质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发现:该蚧雌虫背面腺体分泌湿蜡,在体表面形成薄的半透明蜡壳,背面蜡壳分为6个小区,表面由湿蜡凝结成片状和蜡块状构造。雌成虫产卵期由腹面多格腺分泌丝状蜡结成卵囊。雄若虫也分泌湿蜡,雄蛹的蜡茧薄,表面有浅的凹凸花纹。用雌成虫卵囊、背面蜡壳和雄茧的蜡质作红外光谱分析,它们的谱图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吸收峰群分为5个区域:2900cm-1附近的3个强吸收峰组成的峰群是>CH2和—CH3的特征吸收峰;1800cm-1~1500cm-1之间的吸收峰群是羰基(>C=O)和C=C键的伸缩振动;1500cm-1~1400cm-1区域是>CH2和—CH3基团的吸收峰;1400cm-1~1000cm-1之间为饱和碳链—C—C—C—骨架振动。730cm-1附近为环状化合物的基团吸收峰群。由此确定它们的组成都是长碳链结构的脂肪酸、脂肪醇、烃类、酯类或带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其主要区别在第2、3、4区吸收峰的形式、强度和数量,反映出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雌成虫卵囊蜡质甲酯化后GC/MS检测出7个组分(表1),全部为长链脂肪酸。未经甲酯化的蜡质检测出4类16个组分(表2),可分为长链烃、酸、醇、酯。第一类为饱和长链烃,5个组分,占总组分的38.38%;第二类是长链脂肪酸,包括直链饱和酸和不饱和酸共6个组分,占31.59%;第三类是直链饱和醇,占2.87%;第四类是酯类化合物,4个组分,占总组分的27.16%。  相似文献   
106.
沿海拔高度松突圆蚧热耐受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对海拔的热适应性, 通过极端温度暴露试验和过冷却点测定, 比较了不同海拔梯度(80~725 m)上冬季松突圆蚧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和雌成虫的热耐受性。结果表明: (1)不同海拔松突圆蚧的热耐受性具有显著差异, 主要表现为海拔391 m 区域2龄性分化前若虫和雌成虫的耐寒性, 以及雌成虫的耐热性均显著较强; 除2龄性分化前若虫的耐寒性外, 该虫的热耐受性未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强的趋势。这一结果不支持气候变化假说, 但说明海拔是限制松突圆蚧种群扩张和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2)海拔梯度上, 1龄若虫和2龄性分化前若虫中耐寒性与耐热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但在雌成虫中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海拔梯度上松突圆蚧耐寒性和耐热性的关系与其发育阶段有关。(3)海拔梯度上, 雌成虫的过冷却点与其致死中低温的相关性未表现出显著水平。本文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松突圆蚧的热适应性和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7.
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翅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ceroplast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的重要内寄生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斑翅食蚧蚜小蜂的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斑翅食蚧蚜小蜂幼虫分3龄,完成一个世代需21-26d。卵巢左右成对,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为发育成熟型,成虫期补充营养和发育时间对抱卵量的影响不明显。羽化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3s,雄蜂有竞争交配行为,交配对雌蜂产卵有显著刺激作用。产卵行为有寻找、寄主检查、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针拔出等步骤,存在过寄生现象。羽化主要是在08:00-10:00,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对其羽化节律均有影响,温度升高羽化提前,且相对集中;相对湿度在20%-90%范围内,随湿度的升高成虫羽化高蜂延后;而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使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相对分散。随着温度的升高,雌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补充营养能延长成虫寿命,取食10%蔗糖的寿命最长,清水和无补充营养寿命短。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rn lecanii(Zimmermann.)菌株No.V3.4504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菌种的菌落生长特性、胞外酶活力和对蚧虫致病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菌种蜡蚧霉菌株No.V3.4504是从染病蚧虫上分离的。试验蚧虫是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和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采用7种培养基继代培养多代。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测定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及对蚧虫的致死率。【结果】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最快,但产孢量最低,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呈逐代下降趋势,对两种蚧虫致死率也最低;增加蛋白胨对改善菌种致病力没有明显效果;在增加蚧虫尸体的D、E、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虽然较慢,但产孢量上升为8.83×106-9.13×106孢子/cm2。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平均达到2.16-2.13 U/g和1.01-1.03 U/g,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分别在55%-58%和39%-42%;在活蚧虫上连续培养3代,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为3.08-2.92 U/g和1.45-1.42 U/g,是PDA培养基上的1.6倍。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1.30%和58.89%。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与蚧虫死亡率呈正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PDA培养基连续多代培养会引起菌株No.V3.4504明显退化;在培养基中加入蚧虫尸体,对于保持菌种活力有明显效果;在活蚧虫体上继代培养对复壮菌种,提高菌种毒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9.
葡萄绵粉蚧Planococcus ficus(Signoret)分布在世界很多葡萄种植区,是地中海、南非、美国、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等地葡萄树上的重要经济害虫,该虫已经对我国构成入侵威胁.文章介绍了葡萄粉蚧的鉴别特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传播扩散和防治技术,并对葡萄粉蚧入侵我国的威胁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10.
扶桑绵粉蚧寄生蜂优势种Aenasiusbam bawalei Hayat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寄生蜂1中国新记录种: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2009,分布于广东、海南省;提供了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