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102.
将蜗牛身体倒置并记录其恢复原状的时间来研究灰尖巴蜗牛的翻身习性,并研究蜗牛体重、环境温度、光照强度、饥饿和取食等因素对翻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身时间随体重、光照强度和饥饿时间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和取食时间增加而减少。体重组Ⅳ(体重0.7~0.9g)、Ⅴ(体重0.9~1.2g)的翻身时间极显著长于体重组Ⅰ(体重0.1~0.3g)、Ⅱ(体重0.3~0.5g)、Ⅲ(体重0.5~0.7g)(P<0.01),体重组Ⅰ的翻身时间显著短于体重组Ⅲ的(P<0.05);3体重组(Ⅰ、Ⅲ、Ⅴ)在较高温度和低白炽灯光照强度(204lx)下的翻身时间显著短于较低温度和强白炽灯光照强度(493lx)下的;体重组Ⅰ、Ⅴ在长饥饿时间下的翻身时间均显著长于短饥饿时间。体重组Ⅲ、Ⅴ取食较长时间后的翻身时间都显著短于取食较短时间。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成熟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抽穗后15、20、25、30和35d不同成熟度的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成熟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逐渐提高,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脱氢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脱落酸(AB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抽穗后30d达最大值,稍后有所下降,而种子的可溶性糖、赤酶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在抽穗后15~35d,‘99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4种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GA3和IAA含量均高于‘4628’种子的,而ABA含量则低于‘4628’种子。  相似文献   
104.
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树干茎流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森林对降雨水质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5种主要林型:落叶松人工林(Larix olgensis)(Lo)、花曲柳林(Fraxinus rhynchophulla)(Fr)、杂木林(Mb)、红松人工林(Pinus koraiensis(Pk)和蒙古栎林(Querus mongolica)(Om)中树干茎流和林外雨理化性质进行了监测.与林外雨相比,5种林型树干茎流均出现明显酸化(P<0.05),酸化程度为:Pk> Lo> Fr> Om> Mb;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含量、氯离子浓度、硝酸根离子浓度、铵根离子浓度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升高(P<0.05),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P<0.05).林型间相比,Lo与Pk的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含量和Lo的氯离子浓度较高;Lo和Pk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林型(P<0.05);Mb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林型(P<0.05).各林型树干茎流的硝酸根离子浓度和胸径与树高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主要受降雨因素(降雨前干沉降时间长度等)、林分特征(叶面积指数、树皮特征)、树木枝叶表层积累物质的理化性质等影响.结论:各林型树干茎流水质均明显下降,其中Mb树干茎流对雨水化学性质影响较大;Pk和Lo树干茎流水体纯度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5.
模拟增温和不同凋落物基质质量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在土壤、水分相当的条件下模拟增温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及其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水平下,不同凋落物质量(两种单一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特性。利用碱式吸收法测量了凋落物分解累积释放CO2动态。将N浓度和C/N率作为凋落物质量参数,用呼吸产生CO2的积累值和凋落物质量损失率确定凋落物分解率。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单一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均有促进作用,在不同温度水平上,不同质量凋落物的分解特性有所差别,25 ℃和29 ℃条件下混合凋落物分解速率>蒙古栎单一凋落物>红松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然而,在31 ℃条件下混合凋落物与蒙古栎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差不大,二者均大于红松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106.
广东车八岭     
车八岭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为主。200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京珠高速→韶关北站→粤赣高速→始兴县城→省道343→县道346→车八岭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7.
水稻香味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香稻材料在Badh2基因(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第7外显子的突变位点,设计了分子标记YY5-YY8用来区分这种突变类型的香稻材料。同时结合已报道的针对Badh2在第2、4、5外显子处突变设计的功能标记InDel-E2和FMbadh2-E4-5,对80份不同生态区香稻材料进行了标记检测。结果表明,26份材料属于第7外显子突变类型,37份材料属于第2外显子突变类型,无第4、5外显子突变类型材料。该研究构建了针对Badh2突变的新的分子标记YY5-YY8,并且鉴定了上述香稻材料的突变类型,为优质香稻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占全年的71%。Rn月均值呈单峰状季节变化;5月份Rn最大,达101.73 W/m2;12月份最小,仅为-2.38 W/m2。Rn在晴朗天气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Rn在日出后0.5 h至日落前1.5 h为正值,其它时间为负值。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在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LE呈单峰型季节变化,7月份最大。H呈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在4月份,次峰值在9月份。波文比(β)近似呈"U"字型季节变化,非生长季β均值为1.50,即H占有效能量的60%,生长季β均值为0.43,即LE占有效能量的70%。生长季土壤热通量(G)为能量支出项,约占有效能量的2.5%,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G为能量收入项,约占有效能量的6.8%,1月份几乎没有日变化。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全年蒸散(E)总量为541.8 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3%,蒸散耗水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支出项。  相似文献   
110.
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沼泽化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35  
2002年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是该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东太湖水生植被主要有9个群丛,其中沉水植被主要的5个群丛是伊乐藻(外来种)群丛、金鱼藻群丛、伊乐藻 微齿眼子菜群丛、菜-伊乐藻 微齿眼子菜群丛、苦草 竹叶眼子菜 黑藻群丛,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东太湖植被总面积的30.7%、17.2%、16.7%、15.8%、9.3%。随着对东太湖的不断改造和资源的不断利用,20世纪60年代东太湖人工种植沼泽植被菰群丛,20世纪80年代初环湖水陆交错带被围垦而芦苇群丛消失,微齿眼子菜替代竹叶眼子菜而占据东太湖40%的水面。近10a来,东太湖网围养蟹迅速发展,占全湖总植被面积25.6%的沼泽植物——菰群丛及其占40%的微齿眼子菜群丛被清除,外来种伊乐藻和无根植物金鱼藻分布面积达90%的湖区。东太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原生演替到现在的次生演替,群落演变激烈,同时东太湖沼泽化进程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