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枇杷害虫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枇杷发生常见害虫约35种。叶部主要害虫有枇杷瘤蛾、苹掌舟蛾,在6-8月份发生为害叶片;果实主要害虫有燕灰蝶、长卷蛾,在3-5月份发生为害果实。研究应用90%万灵WP和10%吡虫灵WP防治低龄瘤蛾幼虫,效果分别为92.61%和90.34%;采用喷5%齐螨素结合套袋(牛皮纸)保果能有效控制果蛀虫的为害,防效为96.5%。  相似文献   
102.
盘单毛孢属与五隔盘单毛孢属的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育新  韦刚等 《菌物系统》2002,21(4):503-510
盘单毛孢属的7个新种与五隔盘单毛孢属的1个新种被报道,它们是鱼尾葵盘单毛孢,苏铁盘单毛孢,杜英盘单毛孢,藤黄盘单毛孢,毛状盘单毛孢,圆柏盘单毛孢,萨拉卡棕盘单毛孢及枇杷五隔盘单毛孢。  相似文献   
103.
枇杷瘤蛾室内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 Hampson)为枇杷上的重要害虫,为害叶脉、嫩梢的皮部和果皮及全树的叶片,严重影响产量,损失严重。本研究对供试4种药剂——阿维菌素、灭幼脲、杀灭菊酯和敌百虫进行不同浓度的室内药效实验,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4种药剂浓度间不存在显差异,而药剂种类间差异显,其中阿维菌素和灭幼脲致死时间较长,杀灭菊酯和敌百虫致死时间较短。为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建议在枇杷成熟期使用阿维菌素和灭幼脲防治枇杷瘤蛾。  相似文献   
104.
枇杷成花过程叶片蛋白质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室内水分胁迫下盆栽枇杷和大田枇杷的成花和未成花枝梢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同时对成花和未成花枝梢顶芽进行特异蛋白双向凝胶电泳研究。结果表明,枇杷成花诱导需经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定程度的升高,然后急剧下降的过程,即可溶性蛋白质的升高对应成花诱导,而蛋白质的下降与形态分化紧密相关。成花植株枝梢顶芽与未成花植株枝梢顶芽的2-DE图谱总模式相同,但前者比后者多了两种蛋白质,其分子量和等电点一为MW 14110.5±110.8、pI 5.350±0.008,另一为MW 66446.3±260.9、pI 4.730±0.032,两种蛋白质均呈酸性,可能与枇杷成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对福建福州、仙游三处枇杷园的调查表明,枇杷食叶害虫有24种,发生最严重的是枇杷黄毛虫和枇杷舟蛾,其次是扁刺蛾和双线盗毒蛾。调查地枇杷黄毛虫1年发生5代,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虫口数量最多。用阿维菌素、啶虫脒和氟虫腈对枇杷黄毛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和5%氟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6.
枇杷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与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成熟度的枇杷叶片中,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是中度成熟叶;最适合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6-BA 1.0mg/L+2,4-D 0.5mg/L,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黄绿色、颗粒状、硬度适中;适合愈伤组织继代保存的培养基为MS+6-BA 0.5~1.0mg/L+2,4-D 0.1~0.2mg/L。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对土家族民间药材地枇杷进行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山金莲花素(1)、(+)-儿茶素(2)、异紫花前胡苷(3)、补骨脂素(4)、佛手柑内酯(5)、(+)-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木糖苷(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ssioriside(9)、华中冬青素(10)、异落叶松脂素(11)、(7R,8S)-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烷-5,9,9′-三醇(12)、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4)、bluemenol A(15)、3,3′,4,4′-四羟基联苯(16)、绿原酸乙酯(17)。化合物1~4、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使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三个指标来测定17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木脂素类化合物9、10,多酚类化合物13、14、16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与同浓度抗坏血酸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