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渤海湾岛屿的丛枝菌根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渤海湾屿上的天然植被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丛标菌根真菌7属35种,其中无柄囊霉属Acaulospora5种,原囊霉属Archaespora1种,内养囊霉各Entrophospora 1种,球囊霉属Glomus属18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3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属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6种。群生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gregaria和易误巨孢囊霉Gigaspora decipien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标本保藏于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2.
都江堰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都江堰地区3个不同生境样地(般若寺、馒头山、龙池)中85种优势及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其中78种植物(91.8%)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同时对其中58种植物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属47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7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是3个样地共有的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是龙池的优势种,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是般若寺和馒头山的优势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显著受到海拔相关因子影响,同时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组成也受较大影响。乔木砍伐没有显著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同时对种类组成影响也较小。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与根系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2=0.024 8)。  相似文献   
103.
AM真菌和胞囊线虫对大豆根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鲁豆4号’大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Glomus fasiculatum和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4号生理小种后,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大豆根系中4种酶活性高于对照水平: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根系中POD、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只接种SCN的处理,并且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或相当于后者。另外,PAL及几丁质酶活性出现高峰时期也正是AM真菌侵染率迅速升高及线虫侵染速率快速下降期。因此,AM真菌先激活了大豆的防御反应,然后使其对SCN的侵染产生快速反应,PAL及几丁质酶在AM真菌诱导的抗、耐线虫病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大豆根系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于只接种AM真菌的处理。作者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该酶在大豆抗SCN病害中的作用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中AM真菌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年3月-2001年2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中5种优势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碱蓬(Suaeda glauca),獐毛(Aeluropus littralis var.sinensis) 和刺儿菜(Cirsium setosum)根围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进行了长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AM真菌在这5种植物根围土壤内都有分布,但多样性较低,尤其在冬季,AM真菌种的丰度和孢子密度分别在夏季降低了18.0%和61.6%,不同深度土层中AM真菌的分布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05.
AM真菌和镰刀菌对西瓜根系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敏  刘润进等 《菌物系统》2001,20(4):547-55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和西瓜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对西瓜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2-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西瓜根系中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先接种G.versiforme,后接种F.oxysporum f.sp.niveum处理的4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只接种F.oxysporum f.sp.niveum的处理,且酶的活性峰值出现较早,表明接种G.versiforme能预先诱导这4种酶的产生,提高其活性,从而提高西瓜对F.oxysporum f.sp.niveum侵染的抗性,接种G.versiforme的感枯萎病西瓜品种“郑杂5号”酶的增加幅度大于抗病品种“京欣1号”的接种处理,说明G.versiforme对提高感病西瓜品种酶活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6.
一般说来,从枝菌根(AM)真菌大多数是从植物根系根毛区(成熟区)侵入和扩展的,在显微镜下往往看不到根尖分生区和根冠表皮细胞被AM真菌侵染的特征。这就很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似乎AM真菌不能侵染根尖分生区和根冠表皮细胞,即它们对AM真菌是免疫的。然而笔者多次于显微镜下看到AM真菌侵染根尖分生区和根冠表皮细胞,并形成典型的泡囊、丛枝、菌丝等结构。这一现象导致作者在温室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玫瑰红巨孢囊霉( Gigaspora rosea Nicol & Schenck)、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 Becker & Hall)、根内球囊霉(Glomus om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Nicol & Gerd.) Gerdemann & Trappe)、地表球囊霉( Glomus versiforme( Karsten)Berch)和弯丝硬囊霉( Sclerocystis sinuosa Gerdemann & Bakhi)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和白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盐碱土壤中AM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我国盐碱土壤中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 菌的种属构成、生态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AM 菌种属构成不同,其种属组成、分布与土壤类型、碱化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盐渍化砂土、壤土和粘土中,Glomus 属的真菌数量最多,Acaulospora 属次之,而Glomus 属中的G.mosseae 则是分布最为广泛的菌种.随土壤碱化度的增加,Glomus mosseae 出现频率随之相对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中AM 菌种和属的种类就越多.AM 菌的种属组成因不同寄主植物而异,其中豆科植物根围中AM 菌分布的种属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8.
水杨酸在AM真菌侵染和诱导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杨酸(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酚类物质,是肉桂酸的衍生物,在植物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原永兵和曹宗巽,1994),如诱导某些植物开花和气孔关闭;导致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产热;促进侧芽萌发;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调节某些植物的光周期;影响黄瓜的性别分化等(Wang&Tsao,1979);因而Raskin提出SA是一种新的植物激素(Raskin,1992).许多试验证明SA是重要的能够激活植物过敏反应(HR)和系统获得抗性(SAR)的内源信号分子(Malamy et a1.,1990),能诱导烟草和黄瓜等植物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病害的抗病性(原永兵等,1997).  相似文献   
109.
全球变化下菌根真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倩倩  李敏  刘润进  郭绍霞 《生态学报》2014,34(21):6039-6048
全球气候、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环境与资源造成严重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菌根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组份,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充当调控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多重角色。分析了全球变化对菌根真菌的影响,探讨了全球变化下菌根真菌的地位、角色和作用,以及菌根真菌应对全球变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旨在为加强全面应对全球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梅  王淼焱  弥岩  万方浩  刘润进 《生态学报》2014,34(13):3481-348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与昆虫均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同植物关系密切,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生态系统中则以AM真菌-植物-昆虫互作体系参预食物网与生态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开始研究AM真菌对昆虫的影响。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AM真菌与昆虫的相互作用。总结了AM真菌对昆虫取食偏好、生长、繁殖和对植物危害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昆虫对AM真菌侵染、扩展和产孢的影响;分析了植物营养状况、昆虫性别、昆虫龄期和AM真菌种类等对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特点;探讨了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机制;展望了利用AM真菌抑制植食性害虫、及促进天敌昆虫和部分传粉昆虫作用的可能性,旨在丰富菌根学研究内容、促进AM真菌与昆虫互作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探索生物防控农林业害虫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