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神农架巴山冷杉天然林凋落量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巴山冷杉 (Abies fargesii) 天然林凋落物量、凋落物N、P、K、Ca、Mg的含量及其归还量。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天然林的年凋落量为5702.99kg·hm-2;巴山冷杉林的凋落 物组成比较丰富, 主要有落叶、落枝、球花、球果和其他5部分, 其中以落叶为多, 占总凋落量的46.00%;凋落量的月变化模式呈双峰型, 分别在2006年10~11月和2007年4~5月达到峰值;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Ca>P>Mg;N、P、 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39.1063、4.5346、13.4367、5.4965和0.0911kg·hm-2;就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年归 还量而言, 落叶的养分归还量远远大于其余组分的养分归还量, 占总归还量的52.65%。因此, 不论凋落量还是养分归还量, 巴山冷杉林凋落物中的落叶都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2.
家蚕 Fhx/P25 基因的一种新的转录模式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蚕 Fhx/P25 蛋白是丝素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过去报道只在家蚕后部丝腺特异的转录表达 . 通过对大规模的家蚕 EST 序列分析发现, Fhx/P25 基因不仅在家蚕后部丝腺高效转录,而且在家蚕幼虫五龄第三天的卵巢组织及其他组织也有转录;分析还发现 Fhx/P25 基因在丝腺和卵巢组织中有不同的转录起始位点,在卵巢组织中的转录起始位点比在丝腺中的至少要提前 115 bp 左右 . 用 RT-PCR 和 FQ-PCR 进一步验证,以上分析结果均正确 . 分析还发现 Fhx/P25mRNA 存在选择性拼接 . 以上结果表明 Fhx/P25 基因并不是组织特异转录基因,它的转录表达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可能还有其他功能 .  相似文献   
103.
山东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彬  刘春  戴鑫 《四川动物》2005,24(3):393-395
泰山地区有两栖爬行动物18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3科3属6种,爬行动物2月4科7属12种。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木材结构树干液流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孙慧珍  李夷平  王翠  周晓峰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34-1439
采用热扩散法,对东北东部山区代表主要木材解剖构造的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温、土壤容积含水量等因子。结果表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晴天的树干液流密度日进程一般为单峰型,水曲柳日最高液流峰值为430.53 cm3.cm-2.h-1,明显高于樟子松(142.43 cm3.cm-2.h-1)。晚上及凌晨液流量占全天比例在生长季结束后,明显增加,其他时期低于20%,说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存在根压。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平均液流密度分别为12.26、6.49 cm3.cm-2.h-1。影响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二者对主导因子敏感度相当。  相似文献   
105.
首次对我国西藏小反刍兽疫病毒China/Tib/Gej/07-30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和基因组启动子(GP)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首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发病山羊病料中扩增出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片段,用cDNA3′末端快速扩增方法获得基因组启动子区片段,对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然后对测定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我国西藏小反刍兽疫病毒China/Tib/Gej/07-30的N基因由168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525个氨基酸,与India/Jhansi/03等6个已知N基因全序列的PPRV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7~97.6和94.9~98.5。小反刍兽疫病毒China/Tib/Gej/07-30N蛋白与磷蛋白作用的结构序列之一为495LFRLQAM501保守序列,N蛋白281-289位氨基酸含有一个T细胞表位,为281YPALGLHEF289保守序列。小反刍兽疫病毒China/Tib/Gej/07-30的GP区由107个核苷酸组成,与Tur-key2000等5株其他PPRV毒株同源性为91.8~98.2。N基因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小反刍兽疫病毒China/Tib/Gej/07-30与亚洲国家分离株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06.
建立一种研究PDZ结构域配体结合特点的简单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随机多肽文库中寻找所有可能与ZO 1中PDZ3结构域结合的C末端序列 ,从现有蛋白质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具有该C末端蛋白 .利用液体培养物 β 半乳糖苷酶检测实验 ,比较文库中筛选的C末端序列和已知的PDZ3结构域结合配体———JAM的C末端 (SFLV)与PDZ3结构域结合的强弱 .共筛选到 3个阳性克隆 ,其C末端序列分别为 LGWV、 LVWV和 DEWV .前 2者属于第二类PDZ结构域 ,后者属于第三类 .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 ,有多个蛋白质具有 LGWV、 LVWV末端 ,没有检索到任何具有 DEWV末端的蛋白质 .结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 ,它们与PDZ3结构域结合强度依次为 DEWV > LGWV > LVWV > SFLV ,说明筛选的 3个C末端除了反映ZO 1中PDZ3结构域可能的潜在结合配体外 ,也有可能成为JAM蛋白阻断性试剂甚至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利用随机多肽文库 ,可以尽可能寻找所有可能与PDZ结构域结合的C末端序列 ,大大提高了基因文库筛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7.
将4个纬度上(大兴安岭塔河、大兴安岭松岭、黑河孙吴、伊春带岭)8年生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幼树移栽到其分布区的南缘构成4个实验处理,以探索树木水分关系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子.采用基于热平衡方法的包裹式茎流计和环境因子自动测定系统同步测定移栽自4个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密度基本上呈现单峰曲线日变化格局,而日最大液流出现的时间随生长季节和实验处理不同而略有变化.移栽自4个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平均单位边材面积液流通量在展叶前、中和后期分别为26.24~54.45 g·cm-2·d-1、114.33~355.39 g·cm-2.d-1和58.32~304.03 g·cm-2.d-1.展叶期间落叶松的日耗水量与距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位边材面积液流通量与针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环境因子随生长阶段和实验处理而变化,主要包括太阳辐射、水蒸气压亏缺、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其中太阳辐射通常是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8.
徐美  刘春腊  李丹  钟晓林 《生态学杂志》2017,28(11):3731-3739
旅游生态安全预警对旅游地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推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方面构建了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TOPSIS法对2001—2014年张家界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评估,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2015—2020年的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总体上,2001—2014年,张家界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贴近度呈略微上升态势,警度处于“中警”.就各子系统而言,2001—2014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驱动力系统和压力系统的警度呈上升趋势,由“轻警”演变成“重警”;状态系统和影响系统的警度变化不大,一直处于“中警”;响应系统的警度呈下降趋势,由“巨警”转变成“无警”.按现状发展态势,2015—2020年,张家界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贴近度将进一步上升,警度将由“中警”向“轻警”转变,但协调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的任务依然较艰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控制喘憋和抗病原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FN-γ、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0);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心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CD8~+、血清IL-4、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改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50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12年前采取常规MVD手术方法(MVD组,n=22),2012年后采取改良MVD的手术方法(改良MVD组,n=28)。MVD组采用传统MVD对三叉神经根进行全程减压,即沿首次切口入路,依次切开皮下、肌筋膜,充分分离骨窗边缘的瘢痕组织,适当扩大骨窗直至硬脑膜充分暴露。切开硬膜,锐性分离蛛网膜后探查Meckel腔至神经出脑区(REZ),仔细探查三叉神经全段,分离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以及首次手术置入的Teflon垫棉,对三叉神经进行全程减压。改良MVD组在此基础上,探查三叉神经颅内段及其周围结构,解剖三叉神经脑干延伸段,垫开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脑干延伸段的压迫。比较两组术后缓解率、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改良MVD组术后缓解率为100.0%,显著高于MVD组72.7%(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VD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MVD组22.7%(P0.05)。结论:MVD术中三叉神经根全程减压联合脑干延伸段减压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