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的分类地位、资源现状及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育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繁殖生物学、和濒危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该物种的种群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对山罗花和天柱山罗花的4个居群的15项形态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性状在4个居群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居群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小到大排列为:天柱山居群(天柱山罗花)、天柱山居群(山罗花)、黄山居群(山罗花)、鹞落坪居群(山罗花);天柱山罗花与山罗花种间的形态差异已达到极显著水平,山罗花的3个居群间部分性状也具有极显著的形态差异;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Q-聚类分析可以把天柱山罗花和山罗花聚为两类,但山罗花(天柱山居群)和其他2个居群在较远处聚在一起,R-聚类分析发现了强正相关关系、弱正相关关系、弱负相关关系的性状。  相似文献   
103.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东北马鹿种群现状调查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地区的马鹿(Cervus elaphus)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的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栖息地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马鹿种群的生存状态。本文于2019至2020年采用样线法和粪堆计数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野生马鹿种群恢复现状开展调查,估算其种群密度及数量。结果显示,与10年前相比,黄岗梁、白音敖包、大冷山、赛罕乌拉、乌兰坝和高格斯台的马鹿种群密度均有显著增长(P<0.05),研究区域现有马鹿总数量约为(9644.2±1378.6)头,种群密度(2.5±0.9)头/km^(2)。本次调查从种群密度、数量及增长率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促进马鹿种群恢复的措施,为改进大兴安岭南麓马鹿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4.
植被恢复作为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基于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60 mm/h降雨强度下,研究草被沟坡浅层滑坡发生特征及其发生前后的产流产沙差异。结果表明:(1)极端降雨所诱发的草被沟坡上的浅层滑坡深度为14-36 cm,与自然强降雨所导致的浅层滑坡深度相贴合,均是低于50 cm。(2)植被根系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性质显著相关(P<0.05),致使滑坡面上、下层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P<0.05)。由于土壤性质的差异,在极端降雨下滑坡面上层土壤水分更快达到饱和(饱和度>90%),导致浅层滑坡的发生。(3)草被坡面浅层滑坡后的径流与产沙均显著增大(P<0.05)。三个小区的平均径流率在滑坡后增大了4.0-13.1倍,其平均含沙量和产沙率在滑坡后分别增大了9.9-54.9倍和70-841倍。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了解植被沟坡的侵蚀产沙机理,并为浅层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运用相邻格子法及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在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普洱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30a和老龄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短刺栲(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3个优势物种进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阐明种群分布格局与生境条件、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关系,揭示种群发育过程中空间动态与生物学机理。结果发现:在所有恢复阶段内,刺栲、短刺栲、红木荷均为聚集分布。在不同尺度下,刺栲在原始林中10m×10m尺度下为均匀分布,而在恢复15年中20m×20m尺度为随机分布;红木荷在10m×20m尺度下为均匀分布,在其它所有恢复阶段和尺度下3个物种均为聚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和不同尺度下刺栲、短刺栲和红木荷3个优势物种绝大多数为聚集分布,说明聚集分布为3个优势种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高原鼢鼠扰动后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演替的动态过程,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Biolog-ECO生态板法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扰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在一定植被恢复年限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Shannon、Pielou和McIntosh指数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全钾是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可能是对地上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7.
以福建省长汀县朱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以及遥感影像提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数据。利用Matlab7.0软件建立BP神经网络生态恢复模型,定量评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选择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全N、全P、全K、容重和p H)、植被结构(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热环境(地表温度)等4个方面的9个指标建立退化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并作为生态恢复模型的输入层数据,生态恢复度作为输出层数据。使用Matlab7.0进行数据预处理、样本训练、样本检验并建立生态恢复模型。利用建立的生态恢复模型对整个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模型预测结果与流域生态恢复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定量评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具有可行性。朱溪小流域内生态恢复程度极低的区域面积仅占0.94%,95.48%区域为中等恢复程度,说明生态保护措施已初见成效;生态恢复程度高的区域面积仅占3.62%,意味着未来仍需加强治理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天然林保护、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世荣  马姜明  缪宁 《生态学报》2015,35(1):212-218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高度凝练出了天然林动态干扰与保育技术、典型退化天然林的生态恢复技术和天然林景观恢复与空间经营技术等三方面的创新成果,形成了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体系,对今后天然林保护、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经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9.
张绍程  陈兰 《蛇志》2015,(2):167-16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挫裂伤病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重症脑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各35例,比较两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脑挫裂伤病人,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恢复,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以不同生境的五柱绞股蓝为材料,对4个不同来源的五柱绞股蓝的叶片性状、裂叶数进行了统计,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4个居群五柱绞股蓝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五柱绞股蓝的叶型变异较大,其复叶具有3-9裂叶型类型,以7裂叶型和5裂叶型为主。相关性统计显示,野生型五柱绞股蓝黄酮含量高,与7裂叶型极显著相关,家种型五柱绞股蓝黄酮含量低,与叶型无关,环境因子可能是影响其黄酮含量的主要因子。在引种时,7裂叶型的五柱绞股蓝可作为优选资源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