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01.
11000年以来太湖地区的植被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太湖盆地3个钻孔,约自11000年以来的孢粉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11000-9000aB.P.该段虽以Pinus为主的针叶植物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起主导作用的仍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乔木种类,尤其是其间尚含有不少的亚热带成分,推测当时该区地带性植被已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鉴于植被中尚含有少量耐寒的Abies和Picea,推测当时气温可能较今略低;2)9000-5000(5400)aB.  相似文献   
102.
新疆博乐早、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岩中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的孢粉样品采自新疆博乐市保尔德苏河口东侧剖面,共发现抱粉化石36属51种。该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占70.2%─96.8%),其中以Quadraeculina,Pseudopicea,Alisporites,Pteruchipollenites等的含量较高;蕨类植物孢子较少(占3.2%─24.4%),主要有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Neoraistrickia,Lycopodiumsporites,Duplexisporites等;还有很少苔鲜类植物孢子Sterisporites。根据孢粉主要属种的已知时代分布和有关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笔者认为当前组合的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倾向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3.
南桥乔治王岛第三纪石化林段的孢粉植物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南桥乔治王岛海军湾(Admiralty Bay)波兰站附近第三系石化林段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型70余类,描述孢型28种,包括新种Dictyophyllidiate stuchlikii,Foveotriletes punctatus,Lakiasporites elegans,L.punctatus,L.tuberculatus,Rugulatisporites microconcavu  相似文献   
104.
台湾地区上下第三系界线划分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台湾中部南投县国姓地区北港溪剖面的孢粉样品分析,结合已有的台湾北部基隆地区万里-大武仑露头剖面的孢粉资料,认为台湾地区上下第三系界线置于炭寮地层与十四股层(南投)或公馆凝灰岩与木山层(基隆)之间较为合理。其孢粉组合特征,反映出古气候由晚渐新世经含桤木粉-松粉孢粉组合为特征的寒冷潮湿的北亚热带型向早中新世以含榆科、栎属孢粉组合为特征的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型过渡趋势。由于南海北部大陆架北坡的珠海组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根据富拉尔基 QH70孔(井深226.07m)73块孢粉样所取得的123科属埴物孢粉,依据其孢粉组合特征,从下至上划分出七个区域性孢粉带。第Ⅰ带属晚白垩世早期,植物群具热带-亚热带的面貌,反映当时的气候热而潮湿。第Ⅱ—Ⅲ带,地质时代为晚第三纪。组合中除葇荑花序植物为主外,同时又保存较多的亚热带落叶和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气候温暖潮湿。至第Ⅲ带晚期,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已占优势,表明气温下降,变干。第Ⅳ带由蒿、藜科、禾本科、蓼等中旱生的草本及半灌木组成温性草原,气候冷干。孢粉组合特征结合热释光和磁性地层,将该区上新世和更新世界限确定为距今240万年左右。第Ⅳ—Ⅶ带属更新世,各孢粉组合具明显的差异。在Ⅴ带的早期,植被尚属草原或冻原,气候寒冷干燥,但在其晚期,则属落叶阔叶林和草原,表明气候温暖半潮湿。在Ⅵ—Ⅶ带内,草本植物占优势,但在末次冰期时,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桦等组成的北方针叶林曾一度繁盛在低地和平原,气候寒冷潮湿。  相似文献   
106.
107.
贵州大干坝孢粉分析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干坝洼地发育了一套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富含孢粉,明显可分两段:两万三千多年前为茂密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水青冈属一度占优势;两万三千多年后森林稀化,蕨类植物生长,尔后阳性树种恢复,这反映该地从大理间冰段(阶)向盛冰期过渡时,环境条件发生了跳跃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依据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第四系钻孔(ZKA4)中孢粉的分布,自下至上划分了11个孢粉组合:1.Betula-Ulmus-Artemisia,2.Ulmus-Chenopodiaceae-Quercus,3.Artemisia-Gramineae-Quercus,4.Liquidambar-Polypodiaceae-Ulmus,5.Pinus-Quercus-Betula-Juglans,6.Quercus-Juglans-Artemisia,7.Quercus-Polygonum-JuglansCarya,8.Betula-Gramineae-Artemisia,9.Quercus-Polypodiaceae,10.Podocarpus-Triorites-Polypodiaceae,11.Pinus-Podocarpus-Juglans-Pterocarya。依据孢粉组合,识别出更新世以来七个气候冷暖变化阶段。孢粉组合1为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气候以冷干为主,向上气候回暖;孢粉组合2为高寒灌丛—落叶针阔叶混交林,以冷干为主;孢粉组合3为草本—落叶针阔叶混交林,较前一阶段气候变暖,偏暖干;孢粉组合4-5以落叶阔叶为主,整体上以变暖为主;孢粉组合6-7为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整体气候为暖湿,早期略干;孢粉组合8-9为以针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气候温凉偏湿;孢粉组合10-11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以湿暖为主。  相似文献   
109.
辽西义县组孢粉植物群指示的古气候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在辽西北票义县地区的下白垩统义县组二段沉积层中,已发现孢粉化石62属,82种,藻类化石3种。本文对产于不同地点沉积层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形态和生态特征、生长的气候环境和干湿度环境,对义县组二段的孢粉植物群进行了植被类型、气候带类型和干湿度类型的统计和划分,认为义县组二段沉积时期,其孢粉植被类型为针叶林,所处的气候环境为湿润的亚热带一暖温带。由于植被成分中存在落叶阔叶植物和旱生植物,推测气候环境存在季节性变化,间有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即11220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