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70份云南割手密血缘F1创新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中8个公因子保留前3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79.35%。第1公因子中载荷值较大的是单产、含糖量、有效茎数、出苗率和分蘖率等性状;第2公因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性状是茎径和株高两个产量因子;第3公因子只有11月理论蔗糖分起主导作用。以70份创新材料3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中的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2.4处,参试材料被聚为10类,其中占参试材料总数50%的第Ⅰ、Ⅳ、Ⅶ、Ⅷ、Ⅹ类材料,表现高产;占参试材料72.8%的第Ⅰ、Ⅱ、Ⅳ、Ⅴ、Ⅵ、Ⅶ、Ⅸ类材料,表现高糖,特别是其中占参试材料38.6%的Ⅰ、Ⅳ、Ⅴ、Ⅵ类材料,11月理论蔗糖分均高于12%;占参试材料总数38.6%的第Ⅰ、Ⅳ、Ⅶ类材料,表现高产、高糖。本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材料,培育高产、高糖创新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前世界医药产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少数企业少数产品带来多数利润的发展新格局。我国医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少数企业逐步壮大。多数药企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医药产业与研发的现状提出了自主研发"重磅炸弹"药物的方针。并从抓住创新时机、提高创新能力、走向国际竞争、培育创新环境四个方面给自主研发"重磅炸弹"药物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33份09系列甘蔗属原种间杂交F1的灰色接近度分析,结果表明:排位在前10名的是09-162、09-167、09-164、09-172、09-167-1、09-174、09-167-2、09-161、09-179、09-166,有19份材料超过对照ROC22和粤糖93-159,其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符;灰色接近度分析与同一度分析结果一致,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总体一致,说明灰色接近度分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致炎性疼痛后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CFA和生理盐水混合溶剂100μL,建立炎性疼痛模型,注射后大鼠分别存活1天、4天、7天、14天(n=20只/组)。在建模前和建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Von Frey纤维检测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的变化。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BDNF m RNA的水平,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足底注射CFA后1天50%PWT下降,持续至14天仍低于基础值。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注射CFA7天后的大鼠不动时间百分比增加,一直持续到CFA注射后14天。糖水偏好实验中注射CFA后7天组、14天组大鼠表现出对糖水偏好的降低,提示注射CFA后7天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并持续到第14天。在足底注射CFA第7天后BDNF m RNA和BDNF的水平达到高峰,第14天表达下调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结果提示,足底注射CFA能诱导大鼠产生炎性痛,CFA注射7天后出现抑郁样行为,此时海马内BDNF m RNA和BDNF蛋白水平均上调,可能与足底注射CFA后出现的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氨肽酶N(APN)的表达,并通过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探讨AP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APN、VEGF和bF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0例结肠癌组织中APN的阳性率达52.5%(21/40),15例转移淋巴组织中达66.67%(10/15),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VEGF与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和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APN与VEGF、bFGF的表达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A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VEGF、bFGF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展,对于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 分析奈达铂联合强调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87 例, 随机分为两 个组, 分别是奈达铂组 ( A 组) 和顺铂组 (B 组 ) ,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以及毒性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 B 两组患者鼻咽原发灶完全缓解 (CR ) 率分别为 91.8%、 86.8% ( P=0.632>0.05 ), 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完全缓解 (CR ) 率分别为 87.8%、 84.2% ( P=0.864>0.05 ), 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A、 B 两组患者 3 年的总生存率 ( OS ) 分别为: 81.6%、 78.9%, P=0.762; 局部控制率 ( LC ) 分别为: 93.9%、 94.7%, P=0.890; 两组患者 3 年的区域控制率 (RC ) 分别为: 98.0%、 97.3%, P=0.849; 两组患者 3 年 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DMFS ) 分别为: 79.6%、 76.3%, P= 0.724。A 组患者 Plt 下降发生率为 46.9%显著高于 B 组发生率 34.2% ( P<0.05 ), 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A 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36.7%显著低于 B 组患者的发生率 76.3% ( P<0.05 ), 具有统计学显 著性差异; 其余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奈达铂联合强调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 疗效与远期疗效与顺铂相当, 但是奈达铂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顺铂低, 血小板的降低程度比顺铂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原核表达并纯化了布鲁菌脂蛋白Omp19,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验证。采用Omp19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羊种布鲁菌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检测90份羊血清样本,并与标准血清凝集试验(SAT)比较,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iELISA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95.12%,阴性符合率为67.35%,Kappa值为0.607 7。对2种方法进行McNemar卡方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建立的iELISA与SAT的总符合率达80%,可作为羊种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的备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约有40%的药物存在溶解性差的问题,限制了药物的开发与应用。纳米混悬剂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改变药物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和有效性。纳米混悬剂不但适用于水溶性差的药物,而且适用于水溶性、脂溶性均较差的药物,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bottom up"和"top down"两种。本文从纳米混悬剂的特点、理论基础、专利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对纳米混悬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纳米混悬剂对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吸收,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适合工业化生产,已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问世。纳米混悬技术是未来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8例不明原因晕厥的儿童给予进行直立倾料试验检查,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45例(69.71%)出现阳性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73例(50.34%)为血管抑制型反应;19例(13.10%)呈心脏抑制型反应;53例(36.55%)为混合型反应型,并且诱发因子多为持久站立。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血管迷走反应为主,持久站立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处理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实施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的59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择期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除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肿瘤复发率等。结果:与根治切除术组比较,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肿瘤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优于根治切除术组,且手术切口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早于根治切除术组患者(P0.05);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复发转移率均明显低于根治切除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用于急诊处理急性梗阻性结肠癌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