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转BADH基因水稻幼苗抗盐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的受体亲本中花8号、旱作品种开系7和陆稻白珍珠为对照,分别用含0、5、7 g?L-1NaCl的水稻专用营养液培养水稻幼苗,对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52-7的抗盐性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幼苗比对照品种长势旺,根系活力强,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高,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高.在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减慢,根冠比值减小,根系活力增强;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蛋白质分解加强;且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各指标变化幅度增加.与对照品种比较,转基因水稻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长量和根冠比较大,电解质相对渗出率和MDA含量较低,蛋白质和叶绿素分解较少,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性.盐胁迫下转基因水稻幼苗比对照品种具有更高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使其抗盐性强.  相似文献   
102.
选用冷敏感的大豆[Gzycine max(L.)Merr.]品种“中黄22”为试材,运用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渗控增强大豆种子活力过程中膜类脂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揭示生物膜类脂在抗吸胀冷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用33%(W/V)的PEG6000处理种子,随着渗控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干重都逐渐增加,在渗控72h时,大豆种子中不饱和磷脂如PC、PE的比例增加,各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也发生了变化,PC、PE和PI中饱和脂肪酸16:0的含量显著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18:2明显上升,使它们的不饱和指数大大提高,并与渗控时间呈正相关。由以上结果可证明,经PEG渗控处理后,提高了冷敏感大豆膜的流动性,为防止吸胀冷害,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膜正常的代谢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建立了油松雌性不育系雌球果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双向电泳技术。第一向采用固定pH值梯度(IPG)胶条在IPGphorTM等电聚焦仪上进行等电聚焦,第二向在恒功率且恒温条件下于Ettan-DALTTMⅡ高通量电泳仪上进行SDS-PAGE电泳,以银染和考马斯亮蓝两种方法染色。通过对全蛋白的提取、胶条pH值和胶条肿胀等技术环节的优化和比较,得到了重复性很高,分离效果良好的蛋白质双向图谱。  相似文献   
104.
接种肉苁蓉对梭梭天然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广泛分布的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和半流动沙丘等不同生境类型的梭梭天然林内,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对梭梭天然林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肉苁蓉对梭梭天然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组成、植株数量、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等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平缓低洼地的梭梭天然林内,因挖接种穴和回填,林下植被的个体数损失4.1×104株.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个体总数的18%;林下植被的生物量损失35.64kg.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生物总量的14.9%;梭梭幼苗幼树的个体数损失1320株.hm-2,占接种前梭梭幼苗幼树个体总数的24.2%。在平缓沙地的梭梭天然林内,林下植被的个体数损失2.6×104株.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个体总数的49%;林下植被的生物量损失39.87kg.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生物总量的19.0%;梭梭幼苗幼树损失345株.hm-2,占接种前梭梭幼苗幼树的18.8%。在半流动沙丘的梭梭天然林内,林下植被的个体数损失2000株.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个体总数的5%;林下植被的生物量损失9.98kg.hm-2,占接种前林下植被生物总量的6.0%;梭梭幼苗幼树损失256株.hm-2,占接种前梭梭幼苗幼树的3.8%。受挖接种穴和回填直接影响的调查样方内,植物个体数减少26%~53%,植被总盖度减少46%~52%,物种多样性下降5%~13%,生态优势度提高2%~6%,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减少40%~75%,林下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损失25.2%~55.7%。  相似文献   
105.
绿色糖单孢菌产木聚糖酶规律及其耐碱耐热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绿色糖单孢菌为实验材料,在不同诱导产酶培养基上经过192h的振荡培养,探索其产酶时程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诱导底物诱导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松木粉加棉纱培养基诱导产纤维素酶活性为0.08IU/ml,与空白对照(5.40IU/ml)相比显著下降(P≤0.05).为了适应纸浆漂白实际应用中纤维素酶越少越好的要求,选择该培养基为最佳诱导产酶培养基.绿色糖单孢菌在上述培养基中培养156h后达到木聚糖酶产酶高峰。粗酶液酶活可达到9.03IU/ml.通过对该酶进行高温及碱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绿色糖单孢菌分泌的木聚糖酶在pH7.0下反应表现最高活性,同时在90℃下保温3h后酶活为原来的63.55%,具有较好的耐碱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6.
该研究从毛白杨中克隆到1个Phi类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PtoGSTF4),编码213个氨基酸。表达模式分析发现,PtoGSTF4在正常生长、H2O2和莠去津处理后的茎、叶以及茎的韧皮部均表达,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PtoGSTF4重组蛋白,酶学性质分析表明PtoGSTF4对CDNB、NBD-Cl、NBC和Cum-OOH等4种底物均有活性。动力学分析发现,PtoGSTF4对GSH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而对CDNB的亲和力相对较低。在不同pH及温度条件下对PtoGSTF4蛋白进行活性检测,发现PtoGSTF4在pH 7.5~10.5范围内或30 ℃~60 ℃温度范围内有较高的活性。研究推测,PtoGSTF4可能在毛白杨的抗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鹮嘴鹬夜栖地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元兴  王楠  丁长青 《四川动物》2013,32(2):253-254
2010年在四川省稻城地区发现鹮嘴鹬3个夜栖地,采用样方法调查其夜栖地的生境特征,并设置对照样方15个。研究结果表明河滩宽度、河心岛面积和石头盖度为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8.
转基因树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到树木基因组弥补了其传统育种手段周期长、过程繁琐、性状难以人为控制的缺点.在过去20年,树木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选育出多种携带外源基因的树木,并经过了限制性田间试验.国外开展树木转基因研究先于国内,在抗除草剂、抗虫、降低木质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开展了转基因表达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树木转基因工作研究进展.就各国转基因树木种植概况、遗传性状改良方向、田间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从事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借鉴,以促进我国树木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凤丫蕨属(Coniogramme Fée)种间界限模糊,存在过渡类型,是蕨类植物中分类比较困难的类群之一。黑轴凤丫蕨(C.robusta(H.Christ) H.Christ)是凤丫蕨属植物中比较特殊的种类之一。本文在标本考证、野外考察和微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种的分类进行了订正。将假黑轴凤丫蕨(C.pseudorobusta Ching et Shing)和新黑轴凤丫蕨(C.neorobusta Ching et Shing)归并到黑轴凤丫蕨。同时对该种下的两个变种黄轴凤丫蕨(C.robusta var. splendens Ching et Shing)和棕轴凤丫蕨(C.robusta var. rependula Ching et Shing)重新定义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110.
固醇是真核生物膜的重要组分, 在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CPI1 (CYCLOPROPYL STEROL ISOMERASE1)基因是植物特有的固醇合成途径基因, 其编码产物为环丙基固醇异构酶。目前只有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CPI1基因被克隆并解析。研究发现, 从藻类到高等开花植物中均存在单一拷贝的CPI1基因。陆生植物CPI1的基因结构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高度保守, 蛋白质序列相似性范围为48%–90%, 但陆生植物CPI1与绿藻CPI1的蛋白序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CPI1具有非常相似的拓扑结构, 均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和6个亲水环。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 陆生植物CPI1在不同组织中均表达, 是组成型表达基因。为了验证CPI1基因的功能, 克隆了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BdCPI1基因, 并转化拟南芥cpi1-1突变体。结果表明, BdCPI1能完全回补cpi1-1突变体的表型。基于单拷贝基因数目、保守的基因结构和蛋白质拓扑结构及基因表达模式, 推测CPI1基因的功能可能在陆生植物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