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毛茛叶报春(Primula ranunculoides Chen)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花卉,其野生种质资源已十分稀少。为了揭示其谱系地理结构,本文对11个居群114个个体的叶绿体trnL-F和trnS-G基因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0个单倍型,除YJPA和YJPB两居群共享一个单倍型(H9)外,其余各居群均仅有一个特有单倍型,居群内不存在单倍型多样性。毛茛叶报春具高分化的谱系地理结构,居群间的总平均遗传距离达0.015,单倍型间的平均突变次数高达31.2步,两者均显著高于同属的近缘种。其种子散布能力弱、生境片断化和地理隔离明显及两年生的生活史可能是导致其高分化谱系地理结构产生的主要原因。Samova、Structure以及TCS分析均支持将毛茛叶报春11个居群的遗传结构分为6组,它们与地形(山脉)关系密切对应,彼此间分化明显,因此建议不同山体的居群应视为不同的保护单元进行遗传管理。  相似文献   
12.
珍珠菜属(报春花科)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描述了珍珠菜属(报春花科)一新种, 即祁门过路黄(Lysimachia qimenensis X.H.Guo, X.P.Zhang et J.W.Shao);并对祁门过路黄与其近缘种巴东过路黄(Lysimachia patungensis Hand.-Mazz.)的核型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种祁门过路黄的核型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剑文  张小平   《广西植物》2006,26(1):58-62
对新种祁门过路黄及其近缘种巴东过路黄和光叶巴东过路黄的核型在居群水平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植物的核型特征在种内是稳定的,同一物种的不同居群间核型无明显差异。祁门过路黄的核型为2n=2x=24=6m+6sm+6st+6t;巴东过路黄和光叶巴东过路黄的核型均为2n=2x=24=6m+4sm+6st+8t;两物种间核型差异显著,核型特征支持将祁门过路黄作为新种处理。  相似文献   
14.
1植物名称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 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 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MS 6-BA 1.0mg·L-1(单位下同) IAA 0.5 活性炭(AC)0.1%;(2)增殖培养基:MS 6-BA 2.0 IAA 0.2;(3)壮苗培养基:MS 6-BA 0.5 IAA 0.5;(4)生根培养基:1/2MS 6-BA 0.1 NAA 1.0.各种培养基均附加3%蔗糖和0.6%琼脂,pH 6.0.培养温度为(25±2)℃,光强为30 μmol·m-2·s-1,光照时间12 h·d-1.  相似文献   
15.
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茎皮和枝叶)和不同冠层中3种成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3种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包括地理、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自阳坡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阴坡,不同坡向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采自不同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采自低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最高.不同产地间紫杉醇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则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采自福建建阳和江西景德镇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南方红豆杉茎皮中3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枝叶;高冠层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低冠层枝叶,不同冠层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中三尖杉宁碱含量与土壤中全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与所有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海拔与3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提示低海拔可能有利于南方红豆杉中3种成分的合成及积累.  相似文献   
16.
毛茛叶报春(Primula ranunculoide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花卉,具较好的园艺开发潜力,其野生种群已十分稀少。本文利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7个自然种群共22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近缘种相比,毛茛叶报春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分化明显。种群的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286,期望杂合度为0.330,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植株密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种群大小和面积无显著相关性。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0.730。AMOVA分析表明毛茛叶报春有48.08%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51.92%出现在种群内。毛茛叶报春种下的遗传结构与地形关系密切,山脉间的两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及武宁和修水低洼农耕区等异质生境是其主要的基因流屏障。建议将毛茛叶报春划分为九岭山、幕阜山、七姊妹山和银炉4个单元进行遗传多样性管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都支杜鹃(Rhododendron shanii)5个居群11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8个引物共检测到6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 (P) 为52.17%;物种水平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2536,Nei指数(H)为0.1659;居群水平的P、I和H分别平均为32.46%、0.1955和0.1344;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0.1845,基因流Nm=2.2104;遗传结构的AMOVA分析显示,总的遗传变异中88.3%存在于居群内,11.7%存在于居群间;PCA分析和Splite Tree构建的NJ树均显示居群间分化小;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较强的基因流、多年生木本及异交与分布区狭窄等可能是导致都支杜鹃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该种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尤其要注意对大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邵剑文  张文娟  张小平 《生态学报》2011,31(21):6410-6419
二型花柱的维持机制和自然选择压力多年来一直是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实验室栽培和野外观察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羽叶报春两种花型(长柱花和短柱花)的形态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自然授粉及结籽能力、自交亲和性等繁育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短柱花的花冠直径和裂片宽无明显差异,而花冠筒、雌蕊和雄蕊高、花粉数目及大小、P/O比均有显著差异。在自然条件下,长柱花所接受的总花粉数要明显高于短柱花的总花粉数,但所接受的异型花花粉数和平均每果结籽数两者无显著差异。长柱花和短柱花的花粉和柱头活力相似,均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活力,仅在开花末期显著下降。两种花型的花在自花授粉、同型异花授粉、异型花授粉条件下均能结籽,但异型花授粉的结籽数均明显高于自花授粉和同型异花授粉结籽数。在长柱花各种授粉方式中,花粉萌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异型花花粉管的生长速度明显比同型异花花粉和自花花粉的快,而在短柱花柱头上表现为异型花授粉的萌发率最高,但只要萌发后在花柱中的生长速度无显明差异。此外,综合上述结果,对二种花型花部综合征的维持机制及自然选择压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延年  邵剑文 《生态学报》2017,37(7):2253-2262
天女花是一种名贵的珍稀观赏树种,现已被列为国家Ⅲ级保护植物,其自然分布区的植被类型可大致分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长江以北)和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带(长江以南)。华东地区是天女花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两种植被带的分界区。论文采用微卫星标记对华东地区两种植被带内的8个天女花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天女花种群遗传多样性与近缘种相比较低(N_A=3.83、H_O=0.25、H_E=0.40);大别山(落叶阔叶林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均值为H_O=0.18和H_E=0.28)明显低于皖南种群(常绿阔叶林带)的(均值为H_O=0.33和H_E=0.51),并且两者已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两种植被带内的种群特征(如种群大小、胸径或丛枝数)差异不显著,种群内年幼亚群体的遗传多样与年老亚群体相比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推测大别山天女花种群经历的种群历史较短(较皖南种群)是导致其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建议两种植被带内的天女花种群应视为不同的进化单元进行保护,当前仍应以就地保护为主。  相似文献   
20.
对濒危植物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科学合理地制订保护措施,从而对该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一个前提条件.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为二年生草本,具二型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本文对其有效传粉昆虫种类、传粉行为及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的有效传粉昆虫为截形蜂虻Bombylius major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而不是先前认为的蓟马Thrips sp,.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高密度的花朵可以提高对有效传粉昆虫的吸引力,传粉昆虫数/天、被访花朵数/天和平均每花的被访次数/天与样方花朵的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柱头所接受的正配花粉数和总花粉数及正配花粉数所占的比例均随种群中植株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型比的偏离和传粉昆虫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小种群中传粉不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