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新近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对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组装,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功能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经de novo组装共获得209 002条转录本,平均长度为687.55 bp,N50为982 bp。共有46 198条(57.43%) unigene在至少一个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其中1 713条(2.13%) unigene在所有数据库中均能获得注释。在GO数据库中获得205 269条unigene的注释,主要包括68个功能分类;在KEGG数据库中共有3 408条unigene得到注释,涉及277个代谢通路。共鉴定到424个嗅觉相关的基因,并且在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在雄性成虫中鉴定到9 162个上调和6 399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在上调DEGs中涉及信息素以及信号转导的代谢通路显著富集,而下调DEGs中涉及解毒相关的通路显著富集。【结论】这些转录组数据为探究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嗅觉相关功能基因以及候选分子靶标提供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封包联合窄波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14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封包联合窄波UVB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对照组仅予封包治疗,两组均在治疗6周后观察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患者治疗后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第4周PASI评分(4.33±3.23 vs 6.24±3.35)和第6周PASI评分(2.32±2.02 vs 3.68±2.52)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89%和67.1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封包联合窄波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并配合精心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芦荟(Aloe)是美容和医疗保健工业的重要植物资源,然而基因工程途径改良芦荟鲜有报道。本实验研究了次氯酸钠、升汞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芦荟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比较了芦荟不同部位(叶片、叶鞘和茎段)的再生能力,利用GUS基因瞬间表达技术(X-Gluc染色)探讨了不同农杆菌对不同芦荟外植体的侵染效果,确定了G418筛选剂在芦荟转化后的最适筛选浓度,摸索了适宜于农杆菌—芦荟共培养用培养基组成和共培养条件,通过转化、筛选和移栽共获得了67棵抗性再生植株,进一步对抗性再生植株进行了PCR、South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芦荟外植体灭菌方法为20.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5min,效果优于利用0.1%升汞灭菌处理,茎部切段的再生能力高于叶片切段和叶鞘切段,适宜的共培养条件为芦荟外植体浸泡在含有农杆菌的液体共培养基中半小时后,在无菌滤纸上、24℃、10h光照共培养3天;EHA105农杆菌菌系对芦荟茎部细胞的侵染能力明显强于C58C1,EHA105侵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了80.0%左右,而C58C1侵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只有30.0%左右。G418用于筛选抗性再生芽和抗性植株的适宜浓度为10.0~25.0mg/L。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芦荟基因组中,转化效率为0.9%,单拷贝整合占80.0%,2~3拷贝整合占20.0%,ELISA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基因芦荟中稳定表达。综上所述,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芦荟的技术体系,为利用基因工程途径改良芦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提高生香酵母产酯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原生质紫外诱变方法对生香酵母进行诱变处理,并利用重氮染色法检测突变株的酯酶活性,成功地选育出两株高产酯生香酵母FU4和FU7,实验室发酵实验结果表明,FU4和FU7菌最大产酯量分别为出发菌株的1.6倍和1.5倍,且产物风味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 ,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状况 ,主要阐述生物技术在功能食品开发、食品疫苗、海洋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啤酒工业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白腐菌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华  齐刚  代彦 《生物技术》2003,13(6):21-24
实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及培养条件对白腐菌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 2 .0 % ,玉米浆 2 .0 % ,(NH4 ) 2 SO4 0 .0 1% ,KH2 PO4 0 .0 5 % ,MgSO4 ·7H2 O 0 .0 5 % ,VB1 0 .0 5 % ;最适培养条件为种子培养时间 72h,培养液初始pH5 .5 ,装液量 10 0ml 2 5 0ml三角瓶 ,接种量 10 % ,培养温度 30℃ ,摇床转速 180r min,培养时间 72h ,其最大生物量为 12 .6g L。同时进行了 5L自动发酵罐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共价修饰,以提高其稳定性.方法:以分子量为6000Da的活化聚乙二醇(PEG)为修饰剂,对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共价修饰,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将天然SOD与PEG-SOD分别进行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抗蛋白酶稳定性的比较实验.结果:在最佳反应时间10h、最佳反应温度4℃时PEG与SOD反应获得的PEG-SOD比天然SOD在热、酸、碱及抗酶解三方面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经PEG修饰后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17和sICAM-1与COPD之间的关系,观察COPD患者和对照组血浆中IL-17、sICAM-1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30例COPD病例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25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肺功能;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IL-17及sICAM-1的水平。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IL-17的浓度(202.56±68.52pg/mL)明显高于稳定期的浓度(160.56±53.53 pg/mL);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浆中IL-17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浓度(68.12±12.41p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sICAM-1的浓度(255.78±141.50ng/L)明显高于稳定期的浓度(170.68±97.70ng/L);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浆中sICAM-1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浓度(56.62±18.01n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IL-17与sICAM-1的水平均升高。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患者血浆中IL-17与血浆中sICAM-1呈正相关(r=0.981,P0.05;r=0.664,P0.05)。结论:IL-17、sICAM-参与了COPD的发病,并且IL-17、sICAM-1水平可能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植物氨基酸转运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基酸是高等植物氮素同化产物长距离运输及在组织间分配的主要形式,通过跨膜转运的方式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氨基酸转运子是位于生物膜上吸收及转运氨基酸的蛋白家族,对植物氮素营养具有重要贡献。本文对植物氨基酸转运子的表达、调控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植物产量与品质形成、抗逆性及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覆膜对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和CO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静态箱法和气井法分别测定新疆棉田覆膜位置的土壤CO2通量和CO2浓度.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和CO2浓度时间变化特征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7月较高,10月最低.观测期内,棉田土壤CO2累积排放量非覆膜处理为2032.81 kg C·hm-2,覆膜处理为1871.95 kg C·hm-2;而1 m深度内土壤CO2浓度非覆膜处理为2165~23986μL·L-1,覆膜处理为5137~25945μL·L-1,即覆膜减少了棉田土壤排放CO2的同时增加了土壤CO2积累量.覆膜和非覆膜处理下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和CO2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73和0.57~0.75,表明地表释放的CO2强烈依赖于土壤剖面储存的CO2.覆膜和非覆膜处理下Q10值分别为2.77和2.48,表明覆膜处理下的土壤CO2通量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