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杜尧东  沈平  王华  唐湘如  赵华 《生态学杂志》2018,29(12):4013-4021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气温资料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影响双季稻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双季稻安全生育期日数、≥10 ℃积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在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气候因子突变前(1961—1997年)、突变后(1998—2016年)等5个时间段的变化,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广东双季稻熟性搭配分布区域及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广东省双季稻安全生育期日数、≥10 ℃积温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平原高山区低.近56年,广东双季稻安全生育期日数以1.7 d ·10 a-1的速率显著增加,≥10 ℃积温以43 ℃·d·10 a-1的速率显著上升,各气候因子均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广东双季稻熟性搭配可分为早熟+早熟、早熟+晚熟和晚熟+晚熟3个气候区.早熟+早熟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亚热带地区,早熟+晚熟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南亚热带地区,晚熟+晚熟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北热带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晚熟+晚熟区面积明显扩大,早熟+晚熟区面积明显减小,而早熟+早熟区的面积变化不明显.与1961—1990年相比,1971—2000年和1981—2010年广东省晚熟+晚熟区面积分别增加了1.22×106和2.56×106 hm2,早熟+晚熟区的面积分别减小了1.13×106和2.56×106 hm2.与突变前(1961—1997年)相比,突变后(1998—2016年)晚熟+晚熟区的面积增大一倍多,早熟+晚熟区面积缩小近一倍.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基因MMP-2、PTEN和FN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6例胃癌中MMP-2、PTEN和Fn的表达.结果表明:MMP-2、PTEN的阳性表达和Fn的异常表达分别为58.9%、55.4%和60.7%.低分化癌中MMP-2的表达和Fn的异常高于高分化癌(P<0.05).MMP-2的表达和Fn的异常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PTE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反(P<0.05).MMP-2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MMP-2表达和Fn的异常呈正相关(P<0.01),PTEN表达与Fn异常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5).通过该研究发现,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PTEN和Fn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胃癌的发展和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气道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单纯被动吸烟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COPD组血清及BALF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和P<0.01);COPD组血清及BALF的MMP-9/TIMP-1低于正常组血清及BALF的MMP-9/TIM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正常组BALF中MMP-9和TIMP-1水平高于血清中MMP-9和TIMP-1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MMP-9和TIMP-1平衡失调参与了COPD的发病,调节MMP-9和TIMP-1的平衡可能是治疗COPD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4.
芒(Miscanthus sinensis)具较高的生物学产量, 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纤维素类能源植物。以芒的8种不同基因型幼穗为外植体, 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芒在愈伤组织诱导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W89和W70均具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分别为91.7%和89.1%; W69的外植体几乎全部褐化, 且未能诱导出愈伤组织。W89、W70和W17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较高, 达50%以上。另外, 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细胞壁木质素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该研究建立了稳定且有效的再生体系, 并初步确定W89和W70可作为芒组织培养的理想材料, 为芒的遗传转化、定向改良和良种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的心理因素及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弱视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对弱视儿童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中只有在训练时戴镜状况的依从性相对较高,影响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缺乏自信及厌倦心理,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儿童弱视治疗依从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缺乏自信及厌倦心理,家长的监督及鼓励在提高治疗依从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重要的药物及化工原料来源, 其产生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 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乙烯作为一种植物内源激素, 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该文综述了乙烯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调控作用; 重点归纳了乙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所表现出的双重调控效应, 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乙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起促进作用, 低于或超过该浓度范围则起抑制作用; 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芥子油苷在十字花科植物与昆虫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 GS)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对调节十字花科植物与昆虫间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GS及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它是十字花科植物抵御广食性植食昆虫攻击的有力手段.而寡食十字花科植物的昆虫由于具备多种GS应对机制,因此可通过GS这一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物进行寄主选择.被植食性昆虫摄入的GS不仅可以影响天敌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对天敌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而虫害后十字花科植物释放的GS代谢产物又可作为天敌的寄主选择信息.本文结合该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从GS对植食性昆虫的毒性、寡食性害虫的寄主选择、植食性昆虫对GS的适应机制、虫害对GS-黒芥子酶系统的诱导,以及GS对天敌的影响等方面对GS如何影响植物与昆虫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8.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Cu2+(0.01、0.10、0.25mg/L)、Pb2+(0.05、0.50、0.75mg/L)单因子染毒以及Cu2++Pb2+(0.01 mg/L+0.05mg/L、0.10 mg/L+0.50 mg/L、0.25 mg/L+0.75 mg/L)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并以SCGE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Cu2+与Pb2+单因子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具有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P0.05)。Cu2++Pb2+联合染毒, 在溶液暴露的0-5d表现为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P0.05); Cu2++Pb2+暴露5-10d 则表现出拮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Cu2+、Pb2+ 单因子及联合染毒均造成泥鳅卵细胞DNA损伤, 具有基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9.
芦荟多糖、芦荟油、芦荟素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芦荟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发展趋势 ,概述了芦荟多糖、芦荟油、芦荟素的应用 ,分析了膜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技术、制备性色谱分离技术在芦荟产品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绿豆芽提取物(MBSE)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致红细胞膜和DNA损伤的保护研究,分别采用红细胞(RBC)溶血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细胞膜和DNA的损伤程度。实验分为三组:阳性对照组;MBSE自溶对照组;MBSE+SDS组。通过测定血红细胞溶血率和致损细胞拖尾率及尾长分别表征细胞膜及DNA的损伤程度。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相比,各剂量MBSE具有抑制SDS致细胞膜损伤的功能,对RBC细胞膜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MBSE+SDS各剂量组DNA损伤明显减弱,拖尾率下降,尾长减小。提示MBSE对SDS致红细胞膜和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