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采用血清学的方法观察冠心病(CHD)与肺炎嗜衣原体感染及白细胞介素-6之间相关性并对其致病机理作一简要探讨。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检测136例CHD患者血清中的肺炎嗜衣原体抗体CP-IgA、CP-IgG、CP-IgM阳性率,并对其中肺炎嗜衣原体阳性者进行IL-6的检测。有64%CHD患者血清特异性CP-IgA呈阳性,与健康对照组的8.8%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而CP-IgG和CP-IgM与对照组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CHD肺炎嗜衣原体CP-IgA阳性者的IL-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冠心病病人血清肺炎嗜衣原体抗IgA的高阳性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有意义的联系,是CP-IgA慢性感染CP的标记物,肺炎嗜衣原体感染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而炎症因子IL-6水平的升高也提示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ymphotoxin-like inducible protein that competes with glycoprotein D for herpesvirus entry on T cells,LIGHT)在抗衣原体感染免疫及介导衣原体生殖道病理损伤过程的作用。【方法】用1×104IFUs的Mo Pn经生殖道感染野生型(wild type,wt)、LIGHT KO小鼠,每组一半小鼠于感染后49d,再次感染相同剂量的Mo Pn。每隔3-4 d取生殖道分泌物,测定其中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初次感染后80d,处死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其中抗体类型及效价;同时分离生殖道,肉眼观察其输卵管、子宫角水肿程度,然后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和管腔水肿程度。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用衣原体EB刺激,测定上清中IL-4、IL-5、IL-17和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LIGHT KO小鼠阴道带菌时间与wt组相当,大部分小鼠均在原发感染后28d左右完全清除感染,且均产生对再次感染的免疫力。LIGHT KO和wt小鼠子宫角和输卵管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小鼠在原发和继发感染Mo Pn后,均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Mo Pn Ig G抗体,总抗体及各Ig G抗体亚类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g G2a/Ig G1比值均大于1。和wt小鼠一样,LIGHT KO小鼠脾淋巴细胞经衣原体再次刺激后均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7,且未能检测到IL-4和IL-5。【结论】小鼠抗Mo Pn生殖道感染及Mo Pn引起的生殖道病理损伤不依赖于LIGH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3.
16S和23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分类鉴定中国衣原体流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比较部分16S/23S rDNA序列,对现有保存的9株国内衣原体流行株进行了分子遗传学鉴定。虽然这些分离株分离自不同的动物,但它们的16S/23S扩增部分完全相同,经16S/23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可以一致鉴定国内流行株为鹦鹉热嗜衣原体。  相似文献   
14.
15.
探讨目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357例尿细菌培养、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尿细菌培养和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前未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82.2%,而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31.8%,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测的357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2%;革兰阳性球菌占14.8%,其中肠球菌占10.9%;真菌占3.1%,支原体占4.8%,衣原体占2.5%。临床要密切关注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变迁情况,以便于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途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分泌性蛋白Pgp3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以确定Pgp3蛋白疫苗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泌性蛋白Pgp3经滴鼻或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60 d后,阴道接种鼠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在该模型中评价Pgp3蛋白疫苗抗Cm感染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滴鼻或肌注免疫后,小鼠血清及生殖道中检测到了特异性抗体;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IL-17及IL-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滴鼻免疫组IFN-γ水平升高较肌注组更显著(P<0.05);Pgp3蛋白滴鼻免疫组小鼠经Cm生殖道感染后,阴道带菌时间明显缩短,输卵管病理改变轻而肌注免疫组其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Pgp3蛋白经滴鼻免疫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Cm保护效应。其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与诱导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及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有关,提示Pgp3蛋白疫苗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包涵体膜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确定假定蛋白CT440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440基因,克隆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6p/Ct440原核表达重组体,重组体转化到XL1-blue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440.纯化后的CT44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特异性抗体用于分析CT440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表达时相特征及其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T440蛋白定位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上,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在衣原体感染12h后开始表达,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440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本实验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人工感染怀孕豚鼠建立嗜流产衣原体发病模型,观察流产病理学变化的差异,确定豚鼠是否可以作为嗜流产衣原体的动物模型。方法35只清洁级怀孕40d的豚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将羊嗜流产衣原体分离株B10011、CG1株分别以三个剂量组(10^-1,10^-2,10^-3)腹腔攻毒1次,每只0.5mL,以灭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攻毒后观察豚鼠的临床体征、流产和死亡数量。攻毒后20d安乐死处理剩余的大小豚鼠,无菌摘取组织,分成2份。一份-20℃冷冻保存,PCR检测病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另外一份固定于10%中性甲醛溶液,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羊嗜流产衣原体分离株B10011和CG1均可造成怀孕豚鼠流产、产弱胎、畸形胎或死胎。2种分离株感染不同剂量造成豚鼠平均流产时间、流产数量、豚鼠死亡数量均有显著差异,且CG1株敏感性高于B10011株。(2)2个分离株均可造成肾脏、肝脏肿大,肺脏呈局灶性出血,卵巢出血坏死,胎盘子宫阜水肿;病理组织学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单核细胞大量增生;肝细胞颗粒样病变。脾髓质弥漫性出血,皮质区淋巴小结生发中心萎缩。(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衣原体包涵体主要分布于肾脏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以及脾脏的髓质区。(4)PCR检测显示分离株感染后,肾脏、脾脏、肺脏、肝脏中均呈阳性。在卵巢组织中,高剂量组呈阳性。结论以B10011和CGl分离株人工感染怀孕豚鼠均可导致豚鼠出现流产,且CG1分离株敏感性较高,呈剂量一效应关系;感染豚鼠病理学变化与临床羊流产相似。因此,人工感染豚鼠流产模型可以用于反刍动物嗜流产衣原体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分析沙眼衣原体多形态膜蛋白D(PmpD)的基因序列并预测PmpD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在GenBank中检索沙眼衣原体不同血清型的PmpD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以L2血清型PmpD基因序列为材料,采用Karplus-Schulz、Chou-Fasman和Gamier-Robson方案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柔性区;按Jamesonv-Wolf方案预测抗原指数,运用Kyte-Doolittle方案预测PmpD氨基酸的亲水性,利用Emini方案预测蛋白质的表面可及性。检索到20个沙眼衣原体不同菌株的PmpD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非常保守,一致性高达99.14%~100%;对预测结果综合分析,推测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PmpD N端的67~74、132~140、335~340、851~861、972~988及1091~1097。多参数方案综合预测PmpD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实验鉴定PmpD抗原表位及其多表位疫苗设计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氏球菌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尿道炎疾病常见的致病菌。临床化验一般采用美蓝染色检查男性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或病原微生物阳性可提示尿道炎症状,指导临床的早期治疗。在缺乏临床症状体征和尿道多形核白细胞的情况下,临床的治疗将是不同的。本研究采用美兰染色检查男性尿道炎患者多形核白细胞数量、沙眼衣原体抗原和淋病奈瑟氏球菌培养,评价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000例性病患者的尿道分泌物进行美兰涂片染色镜检,衣原体抗原检测和淋病奈瑟氏球菌染色镜检和培养。结果:3,000例性病患者中,387例患者(12.9%)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 在沙眼衣原体患者中,242例(62.5%)≥5个多形核白细胞, 59例(15.2%)为1~4个多形核白细胞,86例(22.2%)为0个多形核白细胞,其中36例患者(9.3%)无症状,141例患者(36.4%)无体征。415例(13.8%)淋病奈瑟氏球菌阳性,在淋病患者中,397例(95.7%)≥5个多形核白细胞, 10例(2.4%)1~4个多形核白细胞, 8例(1.9%)为0个多形核白细胞,其中5例(1.2%)患者无症状, 46例(11.1%)无体征。86例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氏球菌合并感染的患者中,76例阳性患者≥5个多形核白细胞,5例阳性患者为1~4个多形核白细胞, 5例阳性患者无多形核白细胞。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尿道炎患者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的相互之间的关系,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多形核白细胞数量与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淋球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1)。86例(22.2%)沙眼衣原体感染和8例(1.2%)淋病患者的尿道中无多形核白细胞。因此,加强临床与实验室诊断可提高男性尿道炎的诊断和控制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