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为了研究昆虫病原真菌对松毛虫的致病机理, 提供北方地区松毛虫生物防治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emin 菌株1573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通过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技术, 研究了菌株的感染过程和虫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 该病原真菌通过穿透表皮入侵油松毛虫, 染菌后24 h, 观察到分生孢子附着于头部的颅顶, 单眼、触角和口器的基部, 在胸、腹部附着于毛簇、毛瘤、棘状突和节间褶。染菌后36 h, 孢子萌发长出菌丝, 在入侵部位, 菌丝的端部特化成附着胞和侵入钉。染菌后48 h, 菌丝依靠机械力和胞外酶的作用穿透表皮, 虫体表皮出现了裂痕和黑化。染菌后72 h, 菌丝已进入体腔, 感染血淋巴、脂肪体、肌肉、消化道、丝腺和神经组织, 并利用血液和内部组织器官作为营养大量繁殖, 此时, 虫体发涨, 表皮变暗。染菌后96 h, 菌丝占据了松毛虫的血腔, 内部的组织结构被完全瓦解, 松毛虫死亡。最后, 菌丝冲破体壁, 在尸体表面长出新的分生孢子。这些结果说明, 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菌株1573是一种油松毛虫的高致病性菌株, 可以引起虫体的一系列组织病理变化而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12.
从东北伊通红松林采集的自然染病死亡的帕克阿扁松叶蜂Acantholyda 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株球孢白僵菌,定名为FDB01。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感染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和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幼虫,研究该菌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d后,该菌株对油松阿扁叶蜂和落叶松叶蜂的致死率分别达到了94.4%和100%,说明该菌株对松叶蜂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蚧虫的病原真菌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蚧虫(半翅目:蚧总科)是农林果树和花卉的一类重要害虫。作者综述了寄生蚧虫的虫生真菌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潜力。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并将其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讨论了该领域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列出了世界上目前已记录的蚧虫病原真菌,包括55属140种,及其寄主蚧虫的名录。对虫生真菌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病原真菌白僵菌Beauveria侵染昆虫过程中如何利用虫体内糖类物质作为自身营养, 本研究测定了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Sacc.) Petch (2382菌株)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后, 虫体血淋巴中酸性海藻糖降解酶活性及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油松毛虫4龄幼虫感染菌株孢子悬浮液后, 血淋巴中酸性海藻糖降解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感染后第3天酶活性达到最大值(0.2786 U/mg), 此后第4-6 天酶活性逐渐降低; 染菌后的6 d中, 血淋巴中海藻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同样在感染后第4天其含量逐渐降低, 第6天时降到最低值。相比之下, 处理组血淋巴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处理组其含量在第1-3天内呈现快速升高趋势, 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7.7615 mmol/L), 然后逐渐降低。结果说明, 白僵菌侵入昆虫血淋巴后, 菌株代谢产生酸性海藻糖降解酶, 将血淋巴中的海藻糖水解成为葡萄糖, 然后为真菌利用, 破坏了虫体内的血糖平衡, 这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生理代谢和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自身挥发物中所包含的信息素组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对该蚧虫各龄期虫体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研究。分析得出100μm PDMS萃取纤维对虫体的挥发性成分吸附性能较好,再以其吸附2龄若虫、3龄若虫、雌成虫以及虫卵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了不同龄期、不同虫态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异同和数量差异。结果表明,朝鲜毛球蚧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烷烃类、醇类、酮类、酯类、含苯环化合物等29种成分。随着龄期的增加,虫体挥发物的种类由2龄若虫的22种,3龄若虫的15种,逐渐减少到雌成虫的10种,且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性组分有明显差异。在若虫期1-辛烯-3-醇的相对含量都是最大的,分别占25.28%和22.51%;发育到雌成虫阶段,2-十一酮增加到21.85%为相对含量最大的组分;而虫卵中邻二甲苯(48.71%)相对含量最大。通过分析挥发物的变化规律,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初步推测1-辛烯-3-醇是朝鲜毛球蚧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素成分,2-壬酮、2-十一酮很有可能是朝鲜毛球蚧的性信息素,通过此次研究为朝鲜毛球蚧的天敌引诱剂和性引诱剂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剖皱大球坚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雌成虫, 对寄生在其内的纽绵蚧跳小蜂Encyrtus sasakii Ishii的各个虫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并做了显微拍照。结果显示,纽绵蚧跳小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寄主体内越冬。除虫体由龄期引起的个体差异外,纽绵蚧跳小蜂的一、二龄幼虫腹部末端都具有长形通气柄,到第三、四龄期其通气柄变为尾囊状构造。成虫期的雌性小蜂中胸小盾片为黄色,前翅淡烟色并有一个暗斑,上密生黑色粗毛;雄性的为黑色,前翅色淡,无暗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柿白毡蚧Asiacornococcus kaki(Kuwana)泌蜡腺体、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蜡壳形成过程.结果发现,蜡壳形成分3个阶段,即泌蜡发生期、泌蜡增长期和蜡囊形成期,由3种腺体分泌的蜡质构成.锥刺是泌蜡的主要器官,其分泌的粗蜡管形成蜡壳的框架.管腺分泌空心细蜡丝,与框架蜡管紧密交织在一起.单孔腺分泌的细小蜡丝散布虫体表面.雄茧扁平,由空心长丝状蜡编织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一株寄生油松毛虫的白僵菌毒素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一株寄生于油松毛虫(Dent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幼虫上的高毒力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对油松毛虫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毒素物质.[方法]对这株白僵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然后对粗提物进行了硅胶色谱分离,利用GC/MS对第6组物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油松毛虫具有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42.52%)对粗提物进行了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6组物质,其中第6组物质对油松毛虫的校正致死率达80.26%.利用GC/MS对第6组物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其包括17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0%的有:2-哌啶酮占14.02%,2.香豆满酮占47.10%,六氢化-吡咯环[1,2-a]吡嗪-1,4-二酮占21.05%.用其中的2-哌啶酮和2-香豆满酮分别作杀虫试验,油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32%和91.61%.[结论]2-哌啶酮和2-香豆满酮是该白僵菌菌株的代谢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昆虫病原真菌感染蚧虫过程中对其蜡泌物的降解作用.[方法]本文选择3种虫生真菌的4个菌株即,蜡蚧霉Lecaniciliium lecanii的菌株V3.4504和V3.4505、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FDB01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TSL06,以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昆虫纲:半翅目:蚧总科)雌成虫的蜡泌物作为无机盐培养液中的唯一碳源,研究各菌株在该无机盐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酶活变化和对蜡泌物的降解作用.[结果]在上述培养液中,4株病原真菌都能以日本龟蜡蚧的蜡泌物作为其营养碳源,进行生长繁殖,产生酶类物质,对蜡质造成降解.菌株V3.4504和V3.4505在无机盐培养液中多以芽管的形态存在,而菌株FDB01和TSL06多以附着胞的形式存在;在7天的培养过程中,菌株V3.4504、V3.4505、FDB01、TSL06的脂肪酶活性最高值分别为(0.128±0.017) U/mL、(0.056±0.002) U/mL、(0.124±0.011) U/mL、(0.149±0.005) U/mL,不同菌株之间的脂肪酶活性有显著差异;4菌株脱氢酶活性分别为(0.075±0.003) U/mL、(0.074±0.003) U/mL、(0.061 ±0.04) U/mL、(0.066±0.002) U/mL,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4菌株对蜡泌物的降解率分别为(18.20±0.019)%、(11.00±0.011)%、(15.4±0.017)%、(23.10±0.031)%;在菌的作用下,蜡泌物的结构变得松脆,表面出现许多小孔洞,并有白色附着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了菌丝在蜡质上的附着和穿刺.[结论]昆虫病原真菌可以降解日本龟蜡蚧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长链脂肪酸等多种长碳链化合物以及组成“内蜜露”的多种糖类和氨基酸)作为自己的营养碳源,并使蜡泌物的物理结构发生改变,这是病菌打破蜡壳屏障,成功入侵蚧虫的关键原因.菌株分泌的脂肪酶和脱氢酶参与了降解作用,其中脂肪酶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4菌株中对蜡质的降解率依次为TSL06> V3.4504>FDB01>V3.45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制作玻片标本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Kuwana)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显微形态特征及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三格腺是康氏粉蚧最主要的腺体,随着虫体的发育,数量增多,分布变广,每个腺孔分泌一根蜡丝,覆盖体表;管腺只在特定的时期分泌长的空心蜡管构成卵囊;多格腺分泌多棱形卷曲的小蜡丝粘附在卵粒上,防止其相互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