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经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393例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状态、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3例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中,男178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8~89岁。随着年龄的增高,胃息肉发生率越高,但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性息肉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胃息肉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胃底腺性息肉高(P<0.05),而胃底腺息肉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较胃增生性息肉高(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胃底腺息肉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对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TuSp1蛋白(tubuliform spidroin 1)是管状腺丝(tubuliform silkfiber)的主要组成成分。管状腺丝作为蛛丝卵袋的外层包卵丝,其结构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对大腹园蛛TuSp1蛋白的研究很少,仅有一条基因序列的报道。本课题首次构建含大腹园蛛N端非重复结构域、重复单元以及C端非重复结构域的重组管状腺丝蛋白TuSp1 NT-Rp-CT,并经湿法纺丝获得重组蛋白丝纤维。重组蛋白液圆二色谱分析结果显示,pH由7.0降低到5.5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α-螺旋构象;重组蛋白丝纤维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丝纤维中主要二级结构为β-折叠及β-转角;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冻干的絮状重组蛋白能自组装成丝纤维,且表面光滑纤细;湿纺后的重组蛋白丝纤维直径较粗,但表面较平整均匀,具有类似天然管状腺丝的形态特征,这些为TuSp1蛋白的成丝机理及仿生纺丝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豚鼠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方法将28只雌性豚鼠分三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造模组。用膀胱内灌注大肠杆菌的方法制作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7周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病理检测。结果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造模组豚鼠储尿期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1);正常对照组无腺性膀胱炎病变,生理盐水对照组出现腺性膀胱炎1例,造模组出现7例,造模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内灌注大肠杆菌可导致腺性膀胱炎,这证实了细菌感染是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之一,同时为临床上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此方法可用于建立腺性膀胱炎的动物模型。同时确立了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5日龄处死,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子宫病理改变;阴道脱落细胞法检测动情周期变化;免疫组化补体31(CD31)染色计算子宫微血管的密度、直径及所占面积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造模率为100%,且疾病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部分给药小鼠可出现动情周期紊乱。85-95及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和面积比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口服他莫昔芬法可方便、高效的建立腺肌病小鼠模型,出现腺肌病相关的血管生成、炎症状态、疼痛相关受体表达增高等特征,是研究腺肌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5.
细胞免疫应答, 尤其是CD3+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在控制病毒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鼻咽癌(nasopharyngenl carcinoma, NPC)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在鼻咽癌疫苗的研究中, 人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增强特异性抗病毒CTL应答上. 本研究单独或联合使用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抗原2(epstein-barr virus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 EBV-LMP2)的DNA疫苗、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疫苗、非复制5型腺病毒疫苗(Ad5), 分别于0, 2, 4周肌肉注射免疫4~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 IFN-γ 免疫斑点法检测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应答水平与疫苗的免疫策略有关. 其中, 使用3种载体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最好, 其次则是先使用DNA疫苗免疫两次, 再用腺病毒疫苗加强免疫一次的联合免疫方法. DNA疫苗和AAV疫苗单独免疫能够诱导出特异性的CTL, 但与联合免疫相比诱导的应答水平很低. 结果表明, 使用DNA, AAV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 能够更好地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疫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用于重组腺联病毒(AAV)纯化的受体结合捕捉方法。【方法】将AAV受体的多囊肾病(PKD)结构域1和2与类弹性蛋白多肽(ELP)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表达,利用相变循环(ITC)纯化ELP-PKD融合蛋白;分别用昆虫和AAV-293细胞制备rAAV-GFP,与ELP-PKD融合蛋白共孵育后进行ITC,从沉淀复合物提取病毒DNA进行PCR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利用ELP-PKD蛋白结合捕捉rAAV-GFP,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转印和细胞感染试验进行rAAV鉴定。【结果】ELP-PKD融合蛋白获得正确、可溶性表达,ITC纯化的蛋白纯度大于90%;ELP-PKD蛋白能特异结合rAAV-GFP,结合具有p H、温度和时间依赖性,受体结合捕捉方法可在1h内完成,从两种细胞纯化rAAV-GFP的回收率分别为58%和56%;rAAV-GFP洗脱具有p H和温度依赖性,洗脱rAAV-GFP的回收率分别为46%和44%;纯化rAAV-GFP具有AAV的典型形态和结构蛋白。【结论】建立的ELP-PKD结合捕捉法可用于不同细胞源rAAV的快速纯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蟋螽是直翅目中唯一具有吐丝筑巢行为的类群。本研究旨在探讨蟋螽丝腺的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解剖学观察、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PAS苏木精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从细胞水平对黑缘烟蟋螽Capnogryllacris nigromarginata丝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黑缘烟蟋螽丝腺由导管和腺泡构成。腺泡由鞘细胞延伸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包围。腺泡的主体有4种细胞,分别为Ⅰ型分泌细胞、Ⅱ型分泌细胞、围细胞和腔细胞。Ⅰ型和Ⅱ型分泌细胞为大的腺细胞,形状不规则。分泌细胞细胞核很大,胞质内有大量的内质网和分泌颗粒。Ⅰ型分泌细胞靠近腺泡中心,PAS-苏木精染色表明Ⅰ型分泌细胞内含糖蛋白,Ⅱ型分泌细胞在腺泡外周,位于Ⅰ型分泌细胞与围细胞或结缔组织鞘之间。腔细胞分散在分泌细胞之间,包围形成胞外运输分泌物的通道。围细胞与鞘细胞接触,具有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微绒毛腔,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围细胞微绒毛腔与腔细胞包围的细胞外运输通道相连,分泌细胞分泌的颗粒聚集在分泌细胞和胞外运输通道之间的连接处,并将分泌物排出至胞外运输通道。多个腺泡的胞外运输通道汇集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丝腺导管。单层导管细胞靠近管腔外围具有规则排列的质膜内陷和大量伸长的线粒体;靠近管腔的一侧具连续的细胞膜突起,在导管壁的表皮下紧密排列。【结论】黑缘烟蟋螽丝腺分泌细胞分为Ⅰ型分泌细胞和Ⅱ型分泌细胞。分泌物质产生及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分泌细胞、腔细胞包围的胞外通道、分支导管、总导管和唾窦。其中在腺泡细胞之间,分泌物向外运输过程中,围细胞微绒毛腔的微丝束可能对分泌物的外排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绿春县的杜鹃花科树萝卜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即葡萄树萝卜(Agapetes putaoensis Y. H. Tong & N. H. Xia)。葡萄树萝卜原记录产于缅甸东北部克钦邦葡萄地区。该研究对该种进行了描述,补充了该种发表时未曾描述的果实特征,并提供彩色图版以方便鉴别。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标本馆(IMDY)。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基因醛糖还原酶 (aldose reductase, AR) 基因与腺相关病毒(adeno associated virus, AAV) 表达载体pSNAV2.0重组,使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以基因工程表达的AR为靶向,建立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ARI) 细胞筛选模型。方法:首先采用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含有人AR基因序列的AAV表达载体pSNAV-hAR,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通过活性测定、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及表达的情况。结果:PCR、酶切、DNA测序均证实表达质粒pSNAV-hAR构建正确。转染HEK293细胞后,一系列分析结果显示,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AR真核细胞表达产物是具有功能活性的目的蛋白。应用经典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Sobinil 和 Zopolrestat 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AR高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ARI、探讨多元醇通路学说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针对先后建立的酵母细胞与真核细胞模型的特点及三种AR活性测定方法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