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31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泌型磷脂酶PLA2G5属于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员,在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研究表明,PLA2G5参与生物学事件的发生发展,在特定的病理条件下具有诱导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PLA2G5的来源、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现有或潜在的PLA2G5抑制剂,以期探索基于PLA2G5的治疗新靶标.  相似文献   
12.
对73例普外科病人的大便进行了需和双歧杆菌计量检查,各实验组大便需氧菌的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的数值不显著,而梗阻性黄疸,结肠癌、肝癌、胃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大便的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显明减少。  相似文献   
13.
陈久亮 《蛇志》1997,9(3):33-33
蕲蛇酶对25例周围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陈久亮福建省长乐市陈修园医院350200笔者自1991年以来运用蕲蛇酶治疗周围血管疾病25例,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现小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病例25例,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14.
15.
Rel/NF—kB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和生物纳米中心华人科学家谭蔚泓教授和同事们研制出一种生物纳米颗粒,不仅能够迅速探测出食物中的单个大肠杆菌,也能够针对生物恐怖攻击的细菌发出警报,或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TRPM蛋白家族是一类表达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离子通道。近年来发现它们在维持某些特定生理功能中起关 键作用且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可使TRPM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导致疾病发生、发展。TRPM亚家族的三个成 员,TRPM2,TRPM4 和TRPM7 均受氧化应激的调控,其功能改变、增加或缺失与炎症及免疫系统的激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 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代谢紊乱和骨疾病等疾病紧密联系。本文就近年来氧化应激调控的TRPM离子通道与人 类疾病的关系做简要综述。此外,文章也将探讨它们作为药物设计靶点和工具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经证明健康肺部存在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群失调与COPD的发生、急性加重次数及病死率有关。肺微生物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或免疫过程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全面了解肺微生物群在COPD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肺微生物组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与COPD进展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的机制,以期开发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首次报道在体外简单的转录因子就可以使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性细胞。自从这项技术诞生以来,人们为改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做出了巨大努力,发展各种方法用于将重编程因子导入体细胞制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和药物开发的进程。本文简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来源及诱导策略、近年来iPSCs在疾病建模、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探讨了该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