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 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成类囊体,无RuBP羧化酶,无光合能力,只能进行异养代谢。  相似文献   
12.
用Lowicryl K_4M树脂包埋大豆根瘤组织块,以蛋白A-胶体金和从羽扇豆根瘤中所提取的GDH作为抗原制备的免疫球蛋白标记上述已包埋的大豆根瘤组织的超薄切片,在大豆根瘤组织内定位GDH。电镜观察与计算机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脱氢酶(GDH)集中分布在靠近大豆根瘤细胞内壁的线粒体上面。  相似文献   
13.
小麦叶片中叶绿体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的定位张华敏,刘愚,王美琪,沈允钢(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小麦叶片细胞,CTK结合蛋白,放射自显影,胶体金自从Berridge等(1970)首次在高等植物的核糖体上发现了细胞分裂素(...  相似文献   
14.
前报指出高等植物不同品种间偶联因子互换,光合磷酸化活力的恢复比同种重组的高。但所用的偶联因子是粗提物或部分提纯的制备物。因此,用提纯的偶联因子来检定此效应很有必要。本文比较了几种提取纯化偶联因子的方法,发现叶绿体先经氯化钾稀溶液除去杂蛋白质,再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稀溶液提取,提取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单带。菠菜的残缺膜片与用此种方法提纯的蚕豆或大麦偶联因子(CF_1)保温时,恢复的磷酸化活力仍比与菠菜提纯的偶联因子重组活力高。所以我们认为,不同品种间互换偶联因子的增益效应是由于偶联因子本身,而非粗提液中所含的其他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HAuCl_4为原料,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方法能制备所需直径大小的金胶体溶液,并成功地制备蛋白A-胶体金复合物(PA-Au Com-plexes),经检验PA-Au复合物具合格性和使用价值,可作为免疫电镜在分子水平上定位酶的探针。用作者自制的纯的CF_1的抗体(AbCF_1)以及我们引进和建立整套制备PA-Au复合物和以PA-Au作为探针的免疫电镜技术,现已开始应用于研究偶联因子(CF_1)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分布,获初步结果;为研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关键酶系的精确分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金标记技术证明,在眼虫藻和其它藻类中RuBP羧化酶主要分布在蛋白核部位,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分布不同,在眼虫藻叶绿体间质中有少量RuBP羧化酶存在,这与高等植物中RuBP羧化酶的分布也有相似之处。暗中培养的眼虫藻不能形成类囊体,无RuBP羧化酶,无光合能力,只能进行异养代谢。  相似文献   
17.
叶绿体偶联因子(CF_1)能催化ATP的合成,其结构变化与光能转化密切相关。迄今为止,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CF_1与类囊体膜结合和微观分布尚不多见。另外,叶绿体偶联因子的纯化虽有不少报道,但在提纯CF_1时往往混有RuBP羧化酶,不易得到纯品,而且难以重复和稳定。本文报道叶绿体偶联因子(CF_1)免疫学研究的第一部分工作,即AbCF_1的制备。我们以低渗氯化钾溶  相似文献   
18.
19.
用电镜对比研究了C_3植物Serradella,C_4型玉米和C_4型水牛草的叶组织切片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C_3型Serradella和C_4型玉米和水牛草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区別:C_4型叶内有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分別具有不同类型的叶绿体,其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基粒结构,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具有明显的基粒结构;C_3型叶内只有叶肉细胞和一种只有基粒结构的叶绿体。这种超微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光合效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